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04,(2):83-83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2.5亿,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来自世界GSP协会的统计,2003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总量为5100亿条,其中中国达到1700亿条,占全世界短信量的1/3。手机短信除了聊天、问候外,还有订制新闻、收看天气预报、参与答题游戏等多项增值业务,而其构成的产业和市场被人称为“拇指经济”。在年轻人中间,“短信聊天”成为一种时尚,逢年过节,短信息更成了传递感情的新媒介。羊年春节之后,股市中短信概念也应声而起,相关个股曾时盘中的亮点。有统计数字表明,猴年春节发送手机短信超过70亿条…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火爆的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6,(13):79-79
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超过3.93亿户,居全球首位。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中国用户的拇指间传送。以最低每条0.1元计算,2005年短信市场收入超过300亿元,造就了中国数字化通讯的奇迹。从2000年10亿余条的短信发送量到2005年的3046亿条,6年间增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超过3.93亿户,居全球首位,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中国用户的拇指间传送。2004年全球的手机短信发送总量是5100亿条,中国就占了三分之一,而美国1.5亿手机用户一年的短信发送总量还不到中国人一个星期的发送量。为什么中美两国在短信使用量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4.
从手机短信的发展看大众传播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短信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据零点调查公司在中国10个城市、9个小城镇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地区18-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40%以上的用户收发过短信息或享受过短信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3G牌照的发放,手机媒体的用户在手机用户群体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养成了通过手机阅读时政、财经、体育等新闻信息的习惯,逐渐形成拥有几亿用户的庞大影响媒体平台,事实上,手机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代表,在社会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传统新闻媒体企业也已经或正在向新媒体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6.
左彩金 《传媒》2015,(15):50-51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网民人数共6.49亿,其中手机用户达到5.57亿,占比达85.8%,手机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移动上网终端.手机移动网络用户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即时通信工具的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各类社交软件用户账号突破20亿,其中微信用户账号8亿.庞大的用户规模使移动网络舆论场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2005,(6):36-36
2004年移动增值业务用户不断增长,目前约80%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增值业务。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增长水平是超过了其他电信业务的增长水平,2004年上半年,短信业务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一,宽带接入用户新增六百五十八万户,总数达到了一千七百多万户。数据表明,2001大陆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规模为19.8亿元人民币,2002是增加最快,增长了373%,达到93.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2003  相似文献   

8.
杨竞 《视听纵横》2010,(3):89-89
《新华社每日电讯》今年3月份公布一组数据,截止2009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另外,手机用户已达世界第一,截止2009年8月,手机上网用户已达1.81亿。  相似文献   

9.
王军  刘畅 《网络传播》2010,(1):20-21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手机用户量近年来呈现迅猛上升趋势。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2009年1月已达6.3亿,而在2010年,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而在这其中,手机上网用户与日俱增,截止到2009年8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达到1.81亿,其中10—29岁的手机网民最为集中。因此,近一时期出现在手机上的淫秽色情信息对这些年轻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短信新闻写作特点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新闻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新闻信息的崭新渠道,也改变着人们对新闻的传统看法和观念。作为成长中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在新闻传播上显示出巨大的成长空间,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去年8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我国首部短信新闻故事《赵家富》,作品共分14篇连载,每篇均不超过70字,通过小小屏幕向手机用户讲述了抗洪英雄赵家富的事迹。  相似文献   

11.
陈菲 《中国广播》2011,(6):50-54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8.5亿。手机成为了前景广阔的传播终端,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手机微博、手机QQ等应用软件的使用,令手机广播迈入自媒体传播时代。由广播到个播、从受众到用户、从免费到付费、从线性到非线性收听的服务形态转变,为手机广播培养出庞大的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息服务简称手机短信即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目前在我国很流行。2001年我国内地手机短信发送量156亿条,其中31亿条是由服务提供商即Service Provider。(SP)发送的内容服务信息。2002年我国手机短信发送量预计超过300亿条,实际发送约900亿条,呈爆炸式增长。全球手机短信发送量将超过3600亿条。手机短信息服务的内容种类很多,但是其中娱乐类和新闻类信息的贡献最大。新闻短信的数量占服务提供商短信发送量约40%。目前全国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近40%的用户收  相似文献   

13.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走进大众的生活,随着手机终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成为一种新型媒体并影响着信息的传播。根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10月,中国手机用户规模为8.42亿,覆盖了超过60%的人口。手机用户越来越多,作为一种媒介,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也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党报面临各种新兴媒体的冲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截至2006年10月份,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5亿人,而且还在飞速增长,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中国手机用户已近4亿,短信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令人吃惊;能够处理图像、视频的“第三代数字通信”(即3G)时代的到来;各种都市报的强力扩张、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他们对媒体越来越挑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曹小利 《新闻窗》2013,(3):73-73
一、网络融合新闻概述互联网的兴起是信息时代的显著标志。据统计显示,如今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20亿以上,截止2012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已达到5.38亿,据预测这一数字将于2015年有望超过8亿大关。除此之外,我国手机上网用户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保守估计今天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在3亿以上。由此可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各样显著的影响。其中,十分显著的效应就是网络对新闻报道的融合,这种融合正改变着新闻报道的传统形式,并日益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由于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微博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短短百余字.就将身边的一件事.用微博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种“新新闻文体”。毋庸置疑.作为“全民记者”所创造出来的“微新闻”.肯定不如专业记者所采写的新闻那样“规矩”。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1.4亿.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这足以说明“微新闻”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向“微新闻”学点什么呢7  相似文献   

17.
国际电信联盟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突破20亿人,手机用户则超过50亿人。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哈马德图埃称,在2000年,全球的手机用户只有大约5亿人,互联网用户也仅有2亿5000万人。但此后,全球的手机和互联网用户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到了2010年底,这两者的数字已分别达到52亿8000万以及20亿8000万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3G牌照的发放,手机媒体的用户在手机用户群体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养成了通过手机阅读时政、财经、体育等新闻信息的习惯,逐渐形成拥有几亿用户的庞大影响媒体平台,事实上,手机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代表,在社会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传统新闻媒体企业也已经或正在向新媒体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9.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一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6亿大关,达到6.01亿户,这6亿用户在上半年所发送的短信达到了3441.3亿条,双双位列世界首位。随着国内电信行业的重组完成和3G业务的开通,手机的数据承载能力日渐增强,手机短信的形式和功能也将日趋丰富,正在向多媒体的方向发展,语音、短信、视频、  相似文献   

20.
从短信拜年的再度火爆看“拇指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手段,短信以便宜、方便、随时随地可以收发的特点,深受国内手机用户欢迎,短信发送量逐年增长。今年春节假期,许多人依然忙着收发拜年短信。据业内人士估算,春节7天假期全国短信发送量可能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