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陕西民间文学有着无限丰富的文化旅游价值。开发、利用陕西民间文学中的旅游资源,应注重挖掘民间传说、帝王故事、古代诗文,以及土特名产、工艺品的传说故事和民间说唱、地方戏、歌谣、民歌的价值,以真正打造出陕西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陕西民间文学有着丰富的旅游价值。陕西民间文学在旅游开发中价值、地位、传承方式及其保护等方面意义重大,探讨民间文学作为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伍家沟村、耿村民间幻想故事文化意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家沟村与河北耿村两大故事村都流传大量的幻想故事,这些故事具有丰富文化意蕴。两村故事所表现的文化意蕴相同的内容主要有(1)希望借助神奇力量解救世人的危难,来惩治恶人,维护人间正义;(2)表达了以善为美的审美观念;(3)表达了对"孝"的道德伦理的遵崇;(4)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渴望。两村故事的文化意蕴不同的内容主要有:(1)伍家沟故事表现了强烈的贵生意识、崇尚法术意识;(2)耿村故事表现了崇尚维护正义的刚烈之风。以及崇尚皇权、追求富贵的心理。其原因有两地民众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及两地所处不同地理环境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4.
伍家沟村与耿村鬼神故事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伍家沟村与耿村都有大量的鬼神故事,内容有同有异。伍家沟村故事中的鬼追求还阳者多,求食者多,耿村故事中的鬼勇于复仇抗恶者多。伍家沟村的神仙故事中神济世者多,人追求修道成仙多。耿村故事的神仙的品质两极分化,有一类神富于奉献精神,牺牲自己造福世人;另一类神贪婪好色,为害百姓。分析了上述现象的文化成因。阐述了两村鬼神故事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裕固族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貌似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实则不然。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法,不难发现:"惩恶扬善"是这则故事的核心主题,"善-恶"二元对立是其深层结构。这种对立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十分突出,形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善-恶"对立的基本叙事结构。究其原因,既与裕固族长期信仰佛教相关,也与讲述人"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紧密相连。为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完成善-恶叙事,叙述者又不断借用巧合、对比等多种具体叙事技法。  相似文献   

6.
旅游戏剧是一类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它以戏剧的形式存在于一个旅游景区或区域内,并融入到该区域的旅游活动当中。旅游戏剧能够为戏剧发展提供市场机遇,为旅游开发注入新的活力。旅游戏剧开发的"4P"模型是在总结其开发优势、前人成果与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要点包含"注重定位"、"塑造‘现场感’"、"策划参与项目"与"实施捆绑营销",并以辰河高腔开发为实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耿村,被称为“中国第一故事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后有67人被确定为大中型故事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和新技术成果波及到山野村庄,耿村的民间故事传承却出现了危机。2006年5月,耿村民间故事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耿村的民间故事传承和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政府的保护措施和振兴计划、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使耿村民间故事传承又有了新的特点,同时,对民间故事的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洪迈的《夷坚志》虽然是一部文人书写的文言小说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民间文学的叙事特性,即真实性、传承性和奇异性。根据洪迈在《夷坚志》各志序言中的叙述,民间性的叙事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信"、"传"、"奇"。《夷坚志》里的绝大多数故事都具有"信"而"奇"、"奇"而"信"的民间性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9.
四川羌族地区借着灾后旅游业恢复的契机,纷纷开发民族旅游,羌寨旅游开发是其重要形式。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运用"前台、帷幕、后台"理论,认为应将羌寨旅游开发作为羌族地区民族旅游的"帷幕",才能处理好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为其节庆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反之,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节庆的旅游开发也促使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得以顺利实现。基于河南省节庆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改变观念、文化整合、宏观调控、市场运营、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河南省节庆旅游开发的策略。在河南省"旅游立省"背景下,对其节庆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农村地区民俗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壮族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在民俗旅游开发方面,存在管理水平滞后、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缺乏创新、资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发挥资源优势、搞好旅游规划、多元开发旅游商品、加大景区宣传力度、加强壮族文化研究、培养民俗旅游专门人才等对策,全力提升广西壮族农村地区的民俗旅游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南北两大民间故事村的伍家沟村和耿村在生活故事上有很多文化内涵类似的地方,如它们对智慧的推崇,对家庭和睦、和谐、和美的提倡、倡导良好的人际交往道德等。但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所受文化浸染的不同,伍家沟村和耿村民间生活故事在文化内涵上也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为伍家沟村民间生活故事崇善,而耿村民间生活故事尚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模式决定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效率和农民的实际收益。文章从城乡发展、市民收入及健康意识的角度分析了哈尔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梳理了哈尔滨乡村旅游四个时期的发展路径。最后从旅游资源特色的角度归纳出哈尔滨乡村旅游发展的山林水雪型、农业因观光型和民俗文化特色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通过对品牌、旅游品牌、民俗文化以及民俗体育文化等概念内涵的分析与界定,进而科学界定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的概念内涵,探讨了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的动因,为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土生土长的物质或非物质民间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具有重要价值。分析海南乡土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从展示乡土文化精华,营造鲜明乡村印象;植入非物质文化,丰富乡村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高产品教育性,注重开发参与性和知识性旅游生态产品等方面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促进海南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耿村民间故事集中展现了民众伦理意识中神鬼信仰的表现形态及其内在矛盾,民众的神鬼信仰主要是巫术性质而非伦理性质的,它在很多方面保留着上古自然宗教的禁忌主义特征.其中道德意义上的"善"和非道德意义上的"善"彼此否定,难以统一.在神鬼与人的关系中,民众没有把神鬼想象为"至善"者,它们除了肯定日常德范以外,不再向众生指示更高的道德理想.这种以现世为归宿的信仰形态不需要培养一种非日常的生存态度,也难以成为引诱人们"走出"自己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力量.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民族地区的实证资料分析政府对民俗旅游的多方面管理。提出理论假设:政府在农村的日常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与民俗村的建设存在一致性,说明政府介入民俗旅游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民俗旅游建设对繁荣农村文化和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作用,由此预示民俗旅游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顺德的文化习俗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它不仅在顺德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社会维系功能,而且为顺德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本文旨在休闲游、乡村游、生态游、民俗游几个层面探讨其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