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曦 《教育技术导刊》2018,17(10):55-59
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利用率,通过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分组,为大学生体质分层次教学提供决策支持。在K均值聚类算法基础上,分别从K值选取与初始点选取两方面进行算法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效率更高,分组结果更加合理且易于解释,可为学校制订智能化运动处方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体质状况和变化规律,通过报告机制让有关主管部门和学生本人了解体质健康情况,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殿禹 《考试周刊》2014,(89):104-105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在加强文化知识的传授时,也要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科学指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结合学生特点构建完善的健身运动处方系统,不断提高大学生健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本文主要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及健身运动处方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要通过对国内外现阶段体质健康测试研究情况,结合高校实施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现状,提出现阶段测试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影响测试的主要因素,为相关标准的实施更好地推进、发挥其制定的作用及目标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为制定标准的相关部门修改和完善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体育课教学后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研究,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提供依据,使改革工作更切合实际,更贴近大学生,能够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t检验和聚类分析的技术经济学成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S对选修课技术经济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期末成绩按本一与本三、性别以及文理专业间的不同进行了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按学院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的文理学术背景对其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影响;本一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本三学生的成绩;性别差异并不会对成绩产生显著影响;不同学院之间在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教学上,建议对本一、本三的学生分开讲授,根据学院之间的聚类分析结果安排得分相近的学院可统一授课,做到因材施教,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桂中地区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各项身体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桂中地区高校各年级学生的BMI指数均值均在全国标准正常范围内,即值域在18.5-22.9之间;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建议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训练以及课外活动安排时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黄敏敏  陈天宇 《学子》2014,(1):96-96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原因很多,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问题将为如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问题的研究进行讨论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通过对原始的数据进行分析,先用拉依达法则和Matlab7进行异常点的剔除,得到较准确的数据,分别建立了男女生体重指数(BMI)的对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K-均值聚类分析、得分等级判定、数理统计和Fisher判别模型,运用Excel、Spss、Eviews软件编程分析法,得到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各类指标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我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了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和发展动态,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体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标志、基本内容、基本途径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体育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为探讨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分析法,分析了某高职院校2007-2008学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水平,但优秀率很低,且高年级学生体质略有下降,建议继续加大体育课的改革力度;恢复二年级体育常规课,增加三年级的体育选修课时间;加强高年级体育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13.
Hour-long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6 volunteer students from four undergraduate physical chemistry classes. Many student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nonconceptions were expressed about important material covering equilibrium and thermodynamics. Twenty-nine of these were prevalent (present in >25% of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 conceptions expressed in their interview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expressed by experts in textbooks and rated using a 6-point rubric. These ratings were averaged into a rating in each of four subjects and an overall rating. Correlation indices were computed. The “quality of student conception” rating was best predicted by an aggregated t score for the results on instructor-designed in-class exam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instructor's exams and grades do in fact demonstrate the level of a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urse material.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Res Sci Teach 35: 1151–1160, 1998.  相似文献   

14.
界定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和外延 ,并据此提出和分析大学生体育能力结构的五大组成部分 ,进而论述培养和改善高校大学生体育能力素质的三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因此,如何安排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结构以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成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大学生体育健康调查,就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校96~98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有效数据的归纳、检验、统计,显示学生身体素质评分和评价有待改革,改革后的评分、评价有利于准确掌握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促进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将学生身心健康体系中的身体、心理、测试、康复等诸要素贯穿起来,提出建设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研究、专业人员培训和健身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综合实验中心.搭建了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康复平台,改革了现有的学生体质测试方法与手段的不足,从而实现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与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体育教育不仅要在促进学生躯体健康中发挥首要的作用,更要在调节学生心理健康中扮演重大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体育教育尤其是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就如何利用学校体育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建议,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的干预机制,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全体筛查、四级预警;干预机制主要包括宣传干预、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咨询干预等。  相似文献   

20.
Wellness promotion addresses both the reduction of disorder and diseas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of a strong and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linking these two areas may b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romoting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in school contex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how to promote both within schools. Topics discussed include the benefits of (a) hope and optimism, (b) structur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c)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for school‐based health and wellness promotion. These topics are linked in that each has the potential to positively affect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chools.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