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关于《中央关于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中共中央在1935年10月拟定的《关于目前反日讨蒋的秘密指示信》(下称《秘密指示信》),是迄今尚未公开发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统战文件。这个文件对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党的主要任务、革命基础、党的总策略方针、统战的具体对象和具体形式、统战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以及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等,都作了正确的阐述,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开展上层统一战线。《秘密指示信》的基本精神和内容,既同《八一宣言》相吻合,又接近瓦窑堡会议决议,它是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现在史学工作者争论的,不是这个《秘密指示信》的重要性问题,而是它到底是由陕北党中央起草制定的,还是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或上海中央局起草制定的?因为这个文件成为如何评价共产国际对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的重要依据(关于这一点,在《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4期发表的杨  相似文献   

2.
乌兰夫通过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对蒙古民族及其宗教信仰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因而,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依据党的统战政策,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实施了正确的统战政策,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为党的事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乌兰夫在民族、宗教上层统战工作中做出很多创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统战策略有两手策略、民主策略、亲善策略、宽大策略和化解策略 ,共五个方面。邓小平提出这些统战观点所针对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实质 ,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先进性,也有其客观薄弱之处.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建设高校文化统战阵地,是新时期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统战事业的要求.把握高校网络统战这一有效统战工具的特点与优势,搭建高校网络统战平台、培养高校网络统战管理人才、引导高校网络统战的舆论走向,是做好高校网络文化统战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战学说,是指导新时期我党统战工作强大的思想武器。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是建主在坚实的四大基石之上,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它的思想基石;扩大论、加强论是它的理论基石;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石;求同存异是它的策略基石。这四大基石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有机地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大厦的坚实基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的统战思想经历了从最初的“民众大联合”,到建立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其他各阶级的联合,到明确阐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联合策略,再到坚持和维护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四个阶段的演变,从而奠定了中共统战思想的基础。李大钊的统战思想,代表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最高水平,集中体现了中共把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早期成果,在中共的统战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并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科学回答了统战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统战工作者要立足于新时代"大统战"格局的新高度,把统战宣传工作置于党的全局和战略问题上进行工作设计,聚焦"一面旗帜""双重载体""两个围绕""三个体系"具体实施"大统战"格局下统战宣传的优化策略,力求为统战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层统战工作是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委员是基层统战工作的依靠,统战委员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抓手。现实中高校基层统战委员主动创新地开展统战工作的并不多,本文通过明确统战委员工作的职责,以及统战委员开展统战工作具有的优势,从高校统战部门角度出发,探讨提升统战委员的统战能力,努力做好基层统战委员工作,以增强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提升整个高校统战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理论的本质就是团结联合。这一统战思想的精髓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得到了继承与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乌兰夫统战思想的鲜明特点是:民族和地区、广泛和包容、连续一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等。由这些特点决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即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精辟概述、准确表述党的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阐明党的统一战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重要性、运用党的统战政策以民族形式解决民族内部阶级问题;内蒙古各革命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成功贯彻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密不可分、成功团结民族上层人士顺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改革喇嘛教与民族的繁荣发展相适应、改造旧军队使之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在新时期恢复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以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首先表现在对毛泽东正确的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范围、地位、作用的发展;其次是把毛泽东倡导的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创造性地运用于统一战线各项工作;再次是敢于并善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处理统战问题,这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新发展的根本动因。邓小平统战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党新时期的统战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化统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赖以依托的重要力量,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中国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伴随信息化时代到来,各种新媒体以其显著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文化统战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有效促进着文化统战建设。本文针对新媒体在推进文化统战建设中如何进行有效选取、优势应用、平台打造以及良好运行等方面进行了方法性探索,以期更好地推进新时期文化统战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统战工作的目的具有不同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两个新特点,并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在对民族资产阶级,对台湾国民党当局和对外关系的三块统战工作中,坚持又统一又斗争的方针,争取在缓和中寻求合作。这条主线是我党适应客观形势并正确运用统战策略的结果。今后我国统战工作的发展趋势是:统战范围将不断扩大,同时具有三大块统战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及统战工作多对象、多内容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统战宣传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就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统战宣传工作应坚持的原则、统战宣传工作的具体做法展开论述,力求通过加强统战宣传工作,推动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孙东霞 《唐山学院学报》2021,33(5):29-33,77
内蒙古统战实践是李大钊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统战实践的重要部分.李大钊选择内蒙古作为进一步探索统战工作的重要实践地并非偶然,而是与其新中华民族主义构想及当时的国际形势背景和内蒙古先进分子的积极响应密切相关.探究李大钊关注内蒙古统战工作的缘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李大钊的统战思想和革命构想,对...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组成,新农村建的深入也带来了更复杂的基层统战工作问题。农村的基层统一战线在统筹社会力量、调节疏导各阶级利益、稳定农村的建设发展等层面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探寻新的基层统战方法与策略才能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的社会阶层的涌现使得我国统战工作的重心不断下移,基层统战工作愈发重要,但欠发达地区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统战意识比较薄弱、统战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统战干部的素养及能力无法适应新时期统战需要等问题,必须通过强化统战考核指标,提升统战考核的地位;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统战工作制度,完善统战工作机制;加强统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统战干部的统战工作能力等措施加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统战文化思想内涵入手,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形式,将统战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旨在建立以"同心品牌"为目标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有效丰富高校统战文化内涵,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统战学的学科范畴是体现其学科特殊矛盾性的概念体系,是构建统战学学科体系的"砖石"。其学科范畴尚未厘清、概念体系尚未形成的现实,严重掣肘其学科发展,影响统战工作和协商民主大局。必须依据其学科的特殊矛盾性和本质规定性,重整学科概念体系,建构以求同与存异、合作与斗争、战略与策略、领导者与同盟者四个概念群为核心的统战学概念体系,全面揭示和反映出统一战线的构成动因、组合方式、方针和方法、主体间关系等本质特征,构成统一战线本质要素逻辑组合的、全面支撑和体现统战学学术旨归的学科范畴。  相似文献   

20.
自我教育是教育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它是主体性自我完善、提升以及管理的重要机制,由于统战工作是一项凝聚人心、寻求共识的思想性较强的工作,因而把自我教育的范畴引入到统战工作中对于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以提升统战工作的实效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把自我教育引入到统战理论中既是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统战理论深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