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商代传播总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是一个以神为本的神权统治时代,神权政治与人神传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传播形态。商代传播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商代已进入文字传播的崭新时期;(二)商代已进入人神传播的鼎盛时期;(三)商代已进入叙事传播的初创时期。  相似文献   

2.
商代宗教祭祀极其盛行,甲骨上辞很大部分都与此有关.商人崇拜与祭祀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上帝;(二)自然神;(三)祖先神.祭祀祖先神主要采用单祭、合祭、特祭和周祭四种形式.商代祭祀包括宗族千室祭祀与方国祭祀两个层次.祭祀祭品分为三类:(一)物牲;(二)人牲;(三)物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文献、古文字及其他考古材料的分析,可探析出两周时期人们心目中诸主要神灵的权能,两周时期天(帝)的权能日渐从主宰王朝兴亡向主宰诸侯国盛衰转变,祖先神的自然权能日益被淘汰,社、山川之神、日月星辰诸神的权能到战国时期开始向自然权能方面回归。  相似文献   

4.
商代诸王与贞人集团对占卜权的争夺贯穿于整个殷商时代。随着神权衰微而王权的加强,贞人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而商王的权力不断得到强化,商代占卜的主导权逐步从贞人实际掌握转移到商王手中,商王完成了占卜权的完全控制与垄断。商代诸王对于占卜权的控制与垄断,说到底就是对神谕神令之类信息及其传播的控制与垄断。毫无疑问,商王最终取得了占卜权即信息预测权。  相似文献   

5.
古代羌人与楚人、商人乃至中亚的其他民族都有着密切的文化关联,古代羌人被称作是一个往外输血的民族,今天的西南诸多民族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考古、文献、神话、宗教等多重视角去研究先秦时代的羌人,有助于重新理解先秦社会的文化,同时也可能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上限由丝绸之路开通提前到商代甚至更早,给予古代羌文化应有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尊神重鬼"是商代神权统治的重要特点,也是商代统治者借以维护统治的思想纽带,同时又影响到了文化艺术的创作.商代青铜器中的方形器物造型与商人在祭祀鬼神时所追求的庄严、神圣气氛相适应,仿生动物造型可能是图腾神的孑遗,或者是祭祀牺牲,以及出于祭祀功能的器物造型组合等,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崇神思想.商代青铜器中的纹样装饰、雕塑性装饰和铭文,其首要目的都是为祭祀神灵祖先服务的,体现了神秘、诡异的风格特征,这同样是商代崇神思想的物化体现.  相似文献   

7.
岳红琴 《天中学刊》2005,20(3):103-106
商代的"方"有多种涵义,除表示方位、该方向之土地或土地神、祭祀方法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涵义,就是表示方国的泛称。有商一代,方国林立,但其社会性质却不能一概而论。商代方国在地理分布上主要位于商王朝势力范围的边缘或之外。当他们臣服于商时,即被纳入商之势力范围之内,反之,则不属于商之势力范围,这就造成了商王朝疆域的复杂与多变。  相似文献   

8.
甲骨卜辞中所保存的美恶义词体现了商代先民的美恶观,如祭祀之美、生育之美、物品之美、丰收之美;自然灾害之恶、疾病之恶、战争之恶、神灵降灾之恶等。透过商代先民的美恶观,可以窥探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恶观念最初的起源情况。  相似文献   

9.
从卜辞看商代的人祭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祭祀在中国古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 :“国之大事 ,唯祀与戎” ,殷商正是此种说法的代表之一。商代祭祀至为频繁 ,可以说是无日不祭。从甲骨卜辞来看 ,商代祭祀的对象主要包括神衤氏(天帝、日神、云神、四方神、山神、河神、社神等 )和祖先神灵 (先公、先王及先妣 )两个方面 ,其中又以祭祀祖先的内容为多。祭祀神灵需要供奉祭品。卜辞中最常见的祭品就是牛、羊、豕等动物牺牲及用人作祭品的“人牲” ,此外还有玉帛、粮食、酒等等。以人作祭品祭献神灵 ,古书称“用人” ,后世称为“人祭”。人祭应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  相似文献   

10.
商民族是一个“率民以事神”的民族,它具有早期民族泛神的共性.青铜礼器 的兽面纹和其他纹饰怪兽食人母题,大量存在的牲祭人祭现象以及嗜酒风习等等,无一不凝聚 着商代人尊神事鬼的民族特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神人以和”审美境界的刻意追求.“神人以 和”的境界体现了媚神与自娱的统一,即主体在媚神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与情感上的 愉悦。  相似文献   

11.
周原卜辞“来即”“更某服(司)”等词与周金文相似,为周人习语,所记祭天为周人习俗,说明卜辞中“王”指周王。四条册命卜辞记述周王在受封方伯典礼中祭天、祭殷先王及其配偶等。据楚简《容成氏》等文献,周受封为方伯与商后期国力衰退有关,商后期无法平定西方叛乱,不能对广大的外服地区实施有效统治.须依赖方伯势力维持旧有的政治秩序。在周由伯而王的过程中,除了武力,支持其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还有日常政治活动中所建立的新话语体系.主要包括天命说及“文王之典”等。  相似文献   

12.
商朝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社会,在其统治的600年中,出现了非常珍贵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商族是一个崇尚鬼神的民族,出于统治需要和个人享乐,音乐形式主要是歌和乐舞蹈,其中巫乐占有很大的成份,大型乐舞《濩》则是祭祀活动中的主要乐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是一个历史悠久、恢宏庞大的理论体系,其中,先秦时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基本因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数千年,从夏商时代的神主人辅型政治伦理到西周时代的神人并重型政治伦理,再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主神辅型政治伦理,正好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过程。透过这一精神历程,隐约可见中华民族蹒跚学步阶段其政治伦理发展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4.
从偃师商城至洹北商城,再至洹南殷墟,商王室都城宫城宗庙区的布局原则高度一致,继承因袭之迹非常明显。偃师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中(方伯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供奉处)三元构成形式,洹北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方伯先王供奉处)二元组成方式,洹南殷墟宗庙区复为南(早期王国先王供奉处)、中(中期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及方伯先王供奉处)三元布局。商王室宗庙区建设一直奉行分群成组的原则。据传世史籍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及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开国即立四亲庙、且子孙遵循续立成为制度,考古发现这在商汤大乙开国之时即有,并且也被商王室长期坚守。历代商王皆为其生父独立设置亲宗(庙)。而累积四或五世以后,商王室则阶段性地构建宗庙建筑组合,供奉时王祖父以上至高祖之祖间四代或五代神主。宗庙建筑组合可能采纳直线顺排的方式自西向东、自早至晚布列诸神主庙室。晚商殷墟比较盛行五位前后相继庙主庙室成组制度。此五庙成组制度直接影响到周王室的宗庙设置规则。如周王室京宫与康宫之内均分别设置五代先王之庙室。  相似文献   

1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578。商代统治者对祭祀非常重视,其用牲每每数十乃至上百,更有甚者多达千余。用牲的方法亦是多种多样,有火烧、沉河、对剖、肢解、剥皮、活埋、断首、水煮、曝晒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商代是华夏民族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商灭夏建立商朝以后,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完全继承了夏朝的成果,在民族特征上也是相同的。商朝有许多方国,与商族和商朝有着复杂的关系。商朝和方国之间在保持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同时,经常发生战争。考古文化表明,各方国及商的周边各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商族在同化夏族的同时,大量吸收夏族文化因素。但是终殷一代,仍有一部分夏族保持一定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古文字、古文献资料的爬梳、整理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从宗教学角度对商周时期的社神崇拜进行了初步整体考察 ,力图明确这一时期社祭的一般情况、社神权能的变迁及社神在当时宗教神灵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乐教的全面兴盛是在西周时期,但人们对在西周之前的殷商学校乐教状况的认识却有些模糊不清.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殷商时期的铺垫,才造就了西周的辉煌.在记载殷商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了“商人以乐造士”“殷人作乐于瞽宗,瞽宗殷学也”的文字记载,可见乐教在殷商时期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从考证商代学校出发,继而考证其乐教场所、音乐教育内容,授乐者及“受众”,力图再现殷商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