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国立 《中学文科》2006,(11):98-98
随着农村青壮年男女的外出淘金,在农村山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挣钱,他们只能留在家乡的土地上,孤独地守望着家园。“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父爱母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2.
曾经关注过一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因为缺陷的存在,他们与别人接触的机会要比一般的孩子少,长辈对他们的关爱往往会多几分纵容,而少了些严格和理智。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家长们带着歉意的娇宠,另一方面,他们又承受着缺少玩伴的孤独,因而这些孩子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了偏差。他们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许洋 《现代教学》2011,(3):31-31
教师在入职初期由于个人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人际关系的复杂多重、自我认知的偏差,易于在心理上体验到焦虑、紧张、抑郁、孤独、挫折等不良情绪。本文拟通过案例来分析新教师产生心理不适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进取、勤奋是他们惯常的精神面貌,但是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和农村大学生自身的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也造就了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存在一些负面问题。关注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偏差,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成了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显得非常重要,而采用音乐教育的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封闭的心在孤独中饱受煎熬,她终于勇敢地迈进了阳光。文章心理刻画细微精妙,生动展示了一个从农村到城市的少年成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农村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虽然绝大多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但是,仍有一部分农民由于种种原因,还挣扎在贫困线上。一些学生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逐渐形成孤独、自卑、敏感、忧虑等不良心理。这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由于诸多原因,农村大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关注和有效帮助农村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心理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职生思想偏差的原因和教育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职生思想偏差的原因1.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是造成他们思想偏差的内因。中职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化的阶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这一时期,他们的成人感确立,独立性增强,自尊心强烈,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识还在不断发展中,因而导致了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偏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2):11-12
在城市化战略稳步推行新常态下,城市建设质量有所提高,在为人们打造优质生活环境同时,在农村地区产生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因其成长历程中缺少父母陪伴及教育指引,使部分留守儿童心理产生偏差,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自卑、敏感、胆小、极端等性格特点较为突出,一旦无法及时纠正留守儿童心理偏差,将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本文通过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偏差症状及理论依据,以期找到解决其心理偏差问题的策略,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缺失了正常家庭教育的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道德、习惯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亲情缺失造成他们生活习惯差、意志薄弱、心理异常、学习态度不端正,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是孤独,包括成长的孤独和情感的孤独。而情感的孤独会让留守儿童更容易悲观、消极。  相似文献   

12.
本就城乡经济发展差别,家庭中各种不良因素。学校管理不科学,非素质教育等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异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和纠正心理偏差的对策;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创办家长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邵凤侠 《考试周刊》2012,(11):177-17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广大的农村家庭“留守学生”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城乡的差距和家庭经济的困难,他们更易出现心理不和谐状态。为了实现心理和谐,在社会、国家和学校帮助的同时,农村贫困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自觉学习和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15.
寄宿生的“孤独心理”是一个令学校和家庭都很棘手的心理问题。本文认为寄宿生个人心理特质是决定孤独心理产生的前提条件,原有的不良家庭环境成为孤独心理的诱发因素,单调的寄宿生活催生了学生的孤独心理。因此,学校在应对策略方面可以从六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依赖、脆弱、焦虑、孤独、固执等心理障碍。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影响,他们的心理更具独特性。为了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应把心理教育贯串于各学科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廖炜慧 《广西教育》2008,(17):23-24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智力、情感、个性、性格等迅速发展和成熟,心理变化很大。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到陌生的环境中求学,若高兴时无人同欢,失意时无处倾诉,则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农村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不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孩子沟通也少,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学习政治课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其中中下游学生的认知偏差更为严重。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丰富的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思想并未成熟,因此他们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心理层面,而不是政治立场、社会信仰、思想观念方面。对于他们的认知矫正就必须更多地从心理层面出发,尊重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对他们的认知偏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引导,从而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逐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9.
农村籍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更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农村大学生的城市适应问题,本质上是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及观念的冲突与碰撞.本文立足于对我国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原因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社区工作模式来帮助他们学会从被动融入到主动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勇 《考试周刊》2010,(40):208-210
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往往会产生弱势心理。弱势心理的产生,固然与他们经济的贫困有关,也与就业期待、归因偏差等因素有关。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心理干预是消除或改善贫困大学生弱势心理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