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长中的创新价值链,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并指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双钻石"框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元  孙平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103-107
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构成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目前该体系模型具有的局限性,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双钻石”框架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结构的系统解释。以美国硅谷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集群创新是北京市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两个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亦庄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本文分析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形成了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相结合的“10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10创新模型,分别从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议:企业内要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以人为本、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成长特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风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集群成长角度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并基于集群理论和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阶段划分,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存在的六种风险,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域构建的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是创新集群的重要形式,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正确理解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二次创业必须在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之间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才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化是各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集群风险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发展则是规避风险的根本。因此,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力,对维护高新技术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影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可以从持续创新力、人才集聚力、市场应变力、风险防范力、协同竞争力和集群文化力六个方面评价。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遵循产业集群的规律,研究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三种典型组织模式:基于价值链裂变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于供应链整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基于虚拟链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聚集是高新技术重要的区位特征,所以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就成为各国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占据世界知识和技术的高点,且这些国家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嫌落后.本文比较了两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提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聚集是高新技术重要的区位特征,所以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就成为各国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占据世界知识和技术的高点,且这些国家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嫌落后。本文比较了两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提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关键资源识别出发,研究了资源整合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模式。从资源、政府以及区域创新环境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基本理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际上最早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简称高新带)是美国128号公路高科技带,由128号公路把各公司与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相连接,目前128号公路高科技带是世界上仅次于硅谷的第二大微电子中心.出现在法国南部的高新带,很快地向东西方延伸,意欲在下世纪初在欧洲独占鳌头.中国在江苏沿江、京津塘沿线、珠江三角洲、陕西关中等地区已形成规模较大的高新带.在环渤海地区的辽东沈大、山东齐鲁、福建东南部及北部湾地区等十多条高新带也正在形成和发展.本文对高新带的内涵、组织构成以及高新带的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是中国建设高新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顾海波  赵进华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163-164,172
目前,由于企业自身因素以及国家工业产权制度本身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国高技术企业在工业产权保护中面临很多问题,这制约了其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工业产权的有关立法,健全工业产权制度,强化企业自身的工业产权保护意识,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高技术企业的工业产权保护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9,(12):36-41
通过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综合测度体系,采用正态云与关联函数法建立工业发展质量测度模型,对其进行时序变化、横向截面和未来趋势3个维度的检验。研究表明:2008~2017年期间工业发展质量分别呈现出"U"型、表面维稳和良性跃迁的变迁规律,总体上呈持续提升的趋势,而稳增长仍是现阶段其发展的主基调。其空间分布上呈现为中间集聚,两端分散、由东向西呈梯度递减的基本格局,以及具有较为显著的都市联动效应。未来发展中,工业发展质量存在向高质量提升的态势,但仍存在部分关键性短板指标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一种趋势是向特定的区域聚集,这种由产业间的密切关联及在空间上的聚集而形成的产业群对降低产品成本,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探讨高技术产业群这种现象的内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采取措施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群的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对高技术产业群的概念和特征作了界定,分析了高技术园区产业群的形成机制,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实际,提出了推动园区产业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复合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运用距离协同模型并融合熵理论对京津冀技术供需系统2005—2015年的协同水平进行研究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协同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实现从弱协同到基本协同阶段的过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技术供需水平的提高起重要推动作用;各地技术资源禀赋异质导致高技术产业技术供给要素与需求的协同水平及需求要素与供给的协同水平呈差异性,且专利技术供需协同面临较大挑战。基于此,在推动技术需求驱动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立,提高有效技术评估、筛选与供给,完善区域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推进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成都高新区为例,考察了一个在传统的严格管制和区域经济体制下,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的产业集群的起源和发展及集群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可以构造一种分析框架,以便更好地了解科技园区是如何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的。  相似文献   

17.
钢铁研究总院是一个综合性科研开发机构,经过4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全院一直密切关注钢铁工业的发展,并较早开始了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大力开展与技术创新相配套的制度创新,努力建立创新体系,发展高科技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提供资源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加剧竞争和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出口贸易、产业成长能力、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持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方毅  林秀梅  徐光瑞 《软科学》2010,24(3):56-59
通过相对出口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衡量了我国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位置,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评价了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找出影响竞争力的三大因子:规模产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通过对比与发达省市的差距并结合东北三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