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新闻,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一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或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来分析、研究、评判某一事物。比如打仗,正面攻不下,可以考虑从后面或侧翼来攻打对方。在科学史上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难题,作出发明创造是屡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深入开展新闻改革的今天,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立体化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在经济新闻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一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或鲜为人知的另一侧面来分析、研究、评判某一事物。比如打仗,正面攻不下,可以考虑从后面或侧翼来攻打对方。在科学史上,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难题,做出发明创造。例如数学上的一些定理,如“√2是无理数”、“素数有无限多个”等等,都是用反证法证明出来的。大千世界,各种事物纷繁复杂,每一事物除它本身存在着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矛盾外,还与周围事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特别需要从它的对立面和其它侧面去认识,去研究。  相似文献   

3.
逆向思维,故名思义,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溯流而上的思维。一方面,它可以开挖常规思维尚未领略的彼岸世界;另一方面它可以打破常规思维的僵化定势,去“闯”、去“冒”。因为更多的人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习惯于按照已被总结并承袭的生活规律去认识变幻无穷的生活。如果在新闻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得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逆向思维能创新大家都知道,新闻写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新闻的主要特征就是新。新闻写作,就是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追求与前人有所不同而独具卓识,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突破,从而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的思维,用什么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呢?这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深入开展新闻改革的今天,为了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立体化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在经济新闻的采访写作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5.
陈朝晖 《新闻三昧》2008,(10):48-49
“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要为受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新闻写作一味沿袭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与活力,难以出新、出众。倘若“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写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好新闻来。“反弹琵琶”写新闻,是一种逆向的思维与写作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或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要为受众所喜欢.报道形式就要不断创新。新闻写作一味沿袭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写作模式.只能扼杀新闻的生机与活力,难以出新、出众。倘若“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写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好新闻来。“反弹琵琶”写新闻,是一种逆向的思维与写作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或问题,别出心裁地开辟新闻报道的新境界,使新闻有着更加诱人的潜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反弹琵琶”写“新”闻。是新闽写作创新的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别出心裁地开辟新闻报道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作认为思维方式不外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模式,顺向思维多出验证式新闻和垂型式新闻。逆向思维多出针砭式新闻,逆向思想采写针砭式新闻,要比顺向思维采写验证式新闻或垂型式新闻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是新闻从业者体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新闻从业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以下两种思维来寻求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第一是逆向思维,第二是发散性思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逆向思维是其中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思维方式,就是用相反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然后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新闻采写当中,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本文主要围绕新闻采写,分析在其中运行逆向思维的效果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写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需要新闻采写者利用自身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来寻找和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颖的采写方法、方向和目标。逆向思维就是新闻采写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即以相反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或观察事物,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中,将会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本文就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新闻采写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将逆向思维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常把"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叫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新闻评论作品多数是顺向思维,即从正面观察事物,顺向谋篇布局,但如果变换一下手法,从反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整篇作品的思路脉络,有时能给读者一个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2.
逆向思维属于否定方向上的思维。逆向思维对它所认识的事物持否定态度,是因为事物的结构,尤其是复杂事物的结构都不是单维的,事物的内外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决定了思维活动的多向性。有时只有从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方向和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才能全面地、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在新闻言论写作中,正确地运用逆向思维选题、立意、布局、谋篇,不仅是言论作者思想功力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刘晓莉 《新闻传播》2009,(10):40-40
《史记》中有“反听日聪,内视日明”的说法。“反听”,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情倒过来想一想,或从相反的方向、角度来考虑问题。逆向思维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新闻编采工作,正确地运用逆向思维,会使新闻编采收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反方向思索同目的归宿曹锦扬,陈君佑新闻采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改变思维方式,摆脱僵化的、单一陈旧的思维模式,用新的思维去采写新闻,会使新闻别开生面。新思维有好多,这里单说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与常规思维截然相反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评论中,逆向思维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譬如,新闻报道豪华庆典,新闻评论则逆向思维,对豪华庆典的经费来源提出批评.这种评论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新闻事件,也有助于人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分析新闻事件产生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写作贵在新。新不单表现在新闻事实新,而且也表现在立意新,写法新上。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认为:“文章最忌百家衣。”在新闻写作中,尤其是在言论写作中,求异思维,则可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可分为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表现在写作上,求同思维是从大家公认的道理,从常识或常理上出发;而求异思维则要求进一步作变向分析(或称逆向分析),从超出或违逆一般常理的角度来阐述独立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逆向思维属于否定方向上的思维。逆向思维对它认识对象所采取的态度是否定的态度,证明它是虚假的、错误的,或起码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第278页)。正确运用逆向思维,对提高新闻采访写作质量帮助很大。本文就逆向思维对新闻采访写作的影响谈点粗浅看法。一、运用逆向思维有助于拓宽采访思路。在这方面,我有一些体会。1993年7月,“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为展示我军建设成就,需要提高军事素质方面的报道。当时我感到十分头痛,因为军事报道太多了,要写出新的、震撼人心的东西感到思路太窄,甚至无从下手。无奈之…  相似文献   

18.
试论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在新闻采编与写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往往能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其表现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  相似文献   

19.
逆向思维,也叫做反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来考察事物,当顺向思维不能发现新闻时,不妨换一个方向,从反面来观察,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20.
新闻言论是言论作者思维的结晶。人们的思维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顺向思维,一种是逆向思维。顺向思维方法,即按照一般的规律思索问题,提出问题,阐明道理,作出结论。逆向思维方法正好相反,它突破一般的思维模式,从相反的方向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寓褒贬得失于议论之中。 逆向思维是新闻言论作者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前进途中有许多的新事物需要作科学的观察,许多新问题需要认真探索,没有现成的经验。报纸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宣传舆论的重大历史使命,而新闻言论作为舆论的先声,号角,其舆论导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新事物作及时深刻的正面论述,同时体现在见微知著,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相反方面进行客观辩证的阐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言论的作者,逆向思维方法把握运用得好,言论的“点子”就多,笔下总有写不完的新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