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望是一种存在状态,余华的小说中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情绪。80年代余华的绝望是鲜明且冷酷的,是愤怒且先锋的;90年代以来是从潜意识的绝望转向显在的绝望。这种绝望一直延续到《兄弟》,叙述也从表层的想象表述发展到更深的反抗意识。绝望映衬出作家的精神世界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陆晶清是云南白族女作家,是云南现代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尤以散文成就最高。纵观她的散文创作,其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思索一直是贯穿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她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笔触彰显自我的生命存在状态,以近乎绝望的姿态体悟人生、阐释世界,最终构成了她散文中自我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相似文献   

3.
一曲草原古歌与一段人生故事合奏出了张承志的唯美小说《黑骏马》。小说《黑骏马》展现了叙述者对草原“母性”生命意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崇拜的过程。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博大的“母性”生命意识及主人公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的方式所重新确立于草原文化中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4.
《故乡》在鲁迅的小说中独具风格,它的抒情性、画面感使它有别于作家的其它小说。钱理群先生把它分析为“心灵的诗”是极其恰当的,“它内蕴着鲁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和生命体验,自是十分明显的。”^[1]《故乡》的确犹如一首流淌在作家意识深处的小诗,隽永、伤怀、抒情,它那强烈的抒情感染了读者,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存在主义有共同的思想渊源,其契合之处体现为如下四点:一、“焦虑”的表达方式:绝望;二、反抗绝望:鲁迅的“自我设计”;三、死亡:观照“自我设计”的途路:四、荒诞:世界及个体本真的存在。是否确认“孤独个体”的生存体验为本体论的普遍状态是鲁迅与存在主义的悖逆所在。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短短六千余字揭露了几千年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吃人”就是它的总罪状,而结束语中“救救孩子”的呼喊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分析了“救救孩子”这一呼喊其实表现了鲁迅深深的绝望,由此反映出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志  赵静 《现代语文》2006,(12):57-58
郁达夫是一代小说宗师,不仅由于他的主情浪漫主义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中蕴涵的个性自由、自我忏悔以拯救内在生命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可具体归纳为善恶意识、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这三大思想意识在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轨迹体现了其对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这三大意识也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8.
多年以来,“美国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出身卑微的美国青年。但他们往往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成为财富和金钱的奴隶,导致辉煌的“美国梦”破灭。美国戏剧家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蒂龙,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在“美国梦”主导下建立的家庭,最终却将他拖到了生活的泥潭和对人生的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9.
加缪的系列文学作品所凸现的生命哲学之思,正是其对"生之绝望"与"生之热爱"两大生命本质蕴涵的深层追问——"没有对生之绝望就没有对生之热爱"。只要人们对己身的"当下存在"进行静观或反思就会产生荒谬感,投身于荒谬的世界生活本身就隐含着"反叛意识"随之产生,这正是加缪对生命之思的哲学阐释的内核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始,出现了狂人、繁漪、白蒂、蒋蔚祖等一系列"疯子"形象,他们用"非理性"的言行举止与"理性"的现实世界对抗,通过肯定生命存在的价值,在逼仄的社会现实中为自我争取生存空间。鲁迅等作家将"疯子"意识深层的心理体验和悲剧情愫转变为外部的"疯癫"病状,以之反抗现实,在绝望中表达内心呼唤,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普遍意义上的悲怆沉郁的美学风格和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