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传播中,活跃着一个过去比较陌生、而今引人注目的社会角色:报刊审读(或日“阅评”)。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媒介批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研究媒介批评这一概念时,人们难免会将国内的报刊审读制度与媒介批评相联系。在研究二者关系之后,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或认为报刊审读属于媒介批评范畴,或认为报刊审读并非媒介批评的一种形式。笔者在查阅一定资料研究媒介批评的基础上,联系之前自己所做过的有限的审读工作,并加以理论考察,对二者关系加以探讨和梳理。  相似文献   

3.
正确把握报刊批评的标准--三谈审读与报刊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仲 《今传媒》2003,(1):10-12
衡量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没有标准,报刊批评更是不能例外。这是因为,第一,报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及其政党、各种社会集团出于阶级的本能,都要利用新闻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这就使新闻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在对新闻作品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近年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报刊审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988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关于加强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审读工作的地位.之后,在面对我国报业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审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靖  云国强 《现代传播》2005,16(2):13-17
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文艺批评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延续,也是文学公共领域乃至政治公共领域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元素.但是在学术批评的专业化和传媒批评的商业化双重压力下,媒介批评的空间正在缩小,其培育公共理性的启蒙作用也日趋衰弱.作者批判性地梳理了学院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和视角,指出现存媒介批评范式在关注范围和切入角度上的局限.本文认为,媒介批评的对象应该扩大到所有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文本,尤其是通俗文化和边缘文化的文本,而不仅仅限于机构化的大众传媒所制造的话语;并且批评的切入点应以剖析文本所折射出来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或解释文本的社会现实意义为指导,而不是拘泥于从既有理论框架推导出对文本的标准解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媒介批评的包容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7.
闻仲 《今传媒》2003,(2):13-15
主体和客体是报刊媒介批评的两个基本要素。主体指批评的主体力量,即由谁来进行批评;客体指批评的对象,即包括报刊在内的媒体。批评客体的发展数量要由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定,批评的主体则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不断壮大批评主体的力量,让报刊批评走进大众,形成报刊批评的主体和客体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促进报刊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今传媒》2002,(5)
在国内出版的一些关于媒介批 评的论著中,尚未明确地把审读作为一个范畴进行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在新闻学领域,媒介批评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信息的沟通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所致。但在有的著作的有关章节的论述中实际上已经涉及并包括了审读的内容。比如刘建明先生的《媒体批评通论》第3章第3节“媒体的监管者”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特珠的媒体批评者,分布在政府  相似文献   

10.
闻仲 《今传媒》2006,(9):25-26
近年来,学界对媒介批评的研究日渐活跃,不时有新的论著或文章面世。在关于媒介批评研究的各种文本中,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多年来主持的报刊审读和阅评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涉足这个领域的学者们观察问题各有各的视角,加之学界与业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审读是否属于媒介批评的重要范畴问题上,目前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报刊审读是媒介批评的一种方式或一种类型。刘建明先生在《媒介批评通论》的第五章《媒介批评的方式和内容》中指出:“媒介批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按批评主体的类差划分,还包括管理批评、专业批…  相似文献   

11.
全面领会报刊批评的内涵——二谈审读与报刊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仲 《报刊之友》2002,(6):22-23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2,(6)
提起报刊批评,有些人往往认为 批评就是“否定”,就是给报刊找差错,找问题,说得难听一点,叫做“找碴”,“吹毛求疵”。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报刊批评的基本常识知之不多,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过去有人把批评曲解为“无情斗争”,加之“文革”中报刊上开展的所谓大批判给人们留下的消极印象较深,容易由批评联想到胡批乱批,联想到否定一切,从而形成对批评的误解,把一个体现了  相似文献   

13.
闻仲 《今传媒》2003,(3):13-14
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批评报道干预社会生活的一种政治现象,是包括报刊在内的所有媒体的一项经常性的社会职能。在当前我国监督体系的六大类监督,即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民主监督中,舆论监督是最特殊的一种监督。它虽然不  相似文献   

14.
报刊批评与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2000,(6)
  相似文献   

15.
16.
刘晓程 《今传媒》2005,(4):18-20
在我国,“新闻阅评”与“媒介批评”这对概念一直未能明确区分。本文试图从二者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归纳它们不同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媒介批评”的内涵与本质。人们常说的“新闻阅评”、“新闻审读”等都包含“批评媒介”的含义,它们与本文讨论的“  相似文献   

17.
审读--提升报刊质量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2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总结借鉴了以往报刊的审读经验,把报刊审读作为一项制度明确载入法定条文,这一重大举措为报刊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报刊提供了法律依据,确立了有效的监管机制,也为报刊的审读增强了权威性。这标志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