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皮亚杰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内在联系卜祥记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JoanPiaget1896—1980),曾学习过精神分析学说,他的临床描述技术直接得益于弗洛伊德及其大弟子荣格,而且皮亚杰自己曾说:“十分明显,我要多么感谢精神分析论,因为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位犹太人之一(另两位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100位思想家,弗洛伊德和皮亚杰以心理学家身份入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引领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著作。自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来,这场运动已经跨过100多年的历史长河。弗洛伊德的逝世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运动的终结,相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学派 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很强调来访者与分析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他们之间关系是在移情过程中产生的。弗洛伊德曾生动阐述移情作用(trans-ference):“患者移情于医生,这些情感的整个准备来自于其他地方,它们已先在患者的内心形成,  相似文献   

4.
从皮亚杰的人格形成及其特征看他对教育的真实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皮亚杰对教育的影响,历来有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或评论:一种意见认为,皮亚杰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它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与之相反则认为,皮亚杰理论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只能对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所谓皮亚杰对教育的贡献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神话”。①更有甚者,皮亚杰晚年在接受采访时竟然声称他对教育没有真正特别的兴趣;他说作为一个“发生认识论者”,他对教育学没有什么可说的,或对教育没有什么看法。②也许这只是皮亚杰不谨慎的戏谑。但问题是,皮亚杰的这一说法就使本来很复杂的问题——他对教育的态度问题或他  相似文献   

5.
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毕生主要致力于“深层心理学”的探讨与开拓。不过,由于他对美学和文化问题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写了不少有关的专论,来论证和发挥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所以,弗洛伊德又成为精神分析美学的始作俑者。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评价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及其研究方法,就成为全面揭示“弗洛伊德主义”奥秘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说,新时期以来,随着弗洛伊德著作的大量译介,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日趋深入,然而笔者认为,目前美学界对此还缺乏系统的研讨,甚至还有一些“空白”有待填补,为此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美、美的价值、美的根源 弗洛伊德没有写过系统论述美学理论的著作,但他在《文明及其不满》、《爱情心理学》中,尤其是在《论非永恒性》中,都谈论过自己对美、美的价值、美的根源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其观点虽然不具备理论形态,但却可从中看出弗洛伊德美学观点的一些线索。 弗洛伊德美学思想中蕴含某些合理的、可供借鉴的成分。他大体上承认美的客观性,认为美首先是存在于某些客观事物之中,也就是说,某些具有审美特质的客观事物给人们提供了审美对象。他在谈到生活中幸福主要来自对美的享受时说:“我们的感觉和判断究竟在哪里发现了美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学派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经典的精神分析疗法很强调来访者与分析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他们之间关系是在移情过程中产生的。弗洛伊德曾生动阐述移情作用(trans-ference):患者移情于医生,这些情感的整个准备来自于其他地方,它们已先在患者的内心形成,然后借治疗的机会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作用在治疗的开始就存在于  相似文献   

7.
熊哲宏教授的新作《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自 1 999年底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 ,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前不久还在台湾出了繁体字版。究其原因 ,就在于作者写出了一些新意。具体来说 ,作者的新意就在于特别突出了弗洛伊德思想中如下的哲学方面。1、“元心理学”(Metapsychology)是构造精神分析的理论蓝图。元心理学一词 ,就一般的意义来说 ,是指一种理论化的心理学观 ,就是对心理学本身的看法。目前 ,对弗洛伊德元心理学一词的理解非常混乱。作者认为 ,弗洛伊德的元心理学就是他的方法论 ,是构造精神分…  相似文献   

8.
Unconscious术语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基石,而在汉语语境中该术语的翻译乃至其人格结构体系中Preconscious和Unconscious之间关系的界定存在着混乱状况.经过考察弗洛伊德著作的英文译本以及中国最初引介弗洛伊德理论的文献,可以认为,Unconscious既可以翻译成“无意识”,又可以翻译成“潜意识”,但是在同一部著作中它被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是错误的.Subconscious可以翻译成“下意识”,但它不是弗洛伊德的术语.同时,前意识是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不是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因此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无意识不包含前意识.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文学的生成远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之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流文学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的说法是常识性错误。意识流文学和精神分析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家认为意识流文学的本质是心理真实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拒绝将意识流纳入精神分析轨道 ,乔伊斯和精神分析派在学理上两不相容。因此 ,把“性本能”作为意识流文学前提的“意识流文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无视事实、违背学理的虚假命题。“意识流”在上世纪 2 0年代和 80年代两次涌入中国 ,“性本能”论或谈性色变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意识流文学的本质在我国有着现实和长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儿童社会化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本能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新精神分析派则增加了对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视,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自身向健康人格的成长潜能。尽管这些流派对儿童社会化问题的解释各有特色,也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进行儿童社会性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一、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是社会性教育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儿童的认知发展,这一观点开拓了“社会认知”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将儿童的认知发…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普遍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所构成.该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予以新的解读,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保罗的人格特点及发展,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纳博科夫的圈套”概念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纳博科夫“诙谐模仿”的创作方法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对弗洛伊德文本的诙谐模仿,特别是在“伊底帕斯情结”、“性象征”、“力比多”和“自由联想”(“原始场景”)方面的杰出运用,从而圆满地实现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学批判。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析理论从弗洛伊德时代发展到埃里克森时代经历了很大的理论变迁。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倡导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基本上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先导,并在继承弗洛伊德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某些超越弗洛伊德理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范围。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埃克里森也并没有完全摆脱弗洛伊德生物学观点的束缚。今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正确评价和把握这个理论的发展动态,是科学和哲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弗洛伊德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然而批判弗洛伊德已经成了一种时髦。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形成背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叙述,综述不同学者对这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弗洛伊德并不总是错的!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六年我国翻译出版了弗洛姆的著作《在幻想锁链的彼岸》,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全书意在说明:人类正处在许多幻想之中,只有超越这些幻想,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而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对这些幻想的超越。弗洛姆似平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引导人类达到解放的伟大思想推荐给读者,实际上却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化,企图说服读者接受他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口号或所谓“受辩证法和人道主义指导的精神分析学”。本文拟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心理史学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主要派别,一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的精神分析派,二是非精神分析的各派,其中以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最为主要。行为主义心理史学代表人物哈维·阿谢尔的服从权威理论可以帮助读者对这一理论的形成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当时主要是一种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不但被心理学界的主流所拒绝,而且也被他的主要弟子们和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们所否定。西方和中国的权威研究人士认为精神分析对意识流学只有潜在的影响。“意识流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虚假命题。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无意识这个概念是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却并不是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在西方哲学史及科学史上.莱布尼茨阐释过的“微觉(次要知觉)”概念、尼采所说的“意识只是表层”、叔本华的“人类灵魂中存在野蛮的兽性”.实际上指的就是无意识;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赫尔姆霍茨相信从感觉原子中得到的经验世界的构造要求无意识推断的存在;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弗洛伊德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并应用这些假说,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了一门以无意识心理研究为主的心理学。本文旨在讨论弗洛伊德主义中无意识思想的来源,分析无意识思想的起源以及对弗洛伊德主义形成的影响,文章最后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拉康倡导重新探究弗洛伊德,他以语言为无意识心智的镜子,有意将现代语言学、哲学与诗学中的语言研究引入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此成为拉康的语言分析,此即为“无意识结构有如语言”。拉康还把主体与主体及他者之间的关系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三个阶段,这三个层次中,想象界是象征界的子群,象征界又是现实界的子群,形成相互影响的三种秩序。拉康重写弗洛伊德的努力,相当程度上也成了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批评资源。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不仅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且对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精神分析研究其他学派所忽视的变态行为,着重于神经症的分析治疗.并对人的心理特别是人格作出理论解释。自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精神分析学说以来,精神分析理论不断得到发展。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我国心理学史论著中得到过介绍和评价的主要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哈特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