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学术界公认,但对这组诗中若干字句的理解,历来存在着分歧;甚至对于某一首诗究竟是论谁?也曾引起过争论。为求真解,笔者不揣谫陋,择历来异解中重要而影响较大者,试加辨证,以就教于方家。一、《论诗三十首》之二(顺序依清·施国祁《元遗山诗集笺注》,下同):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谁能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相似文献   

2.
金代杰出诗人元遗山,他的诗歌创作,前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确如此。元遗山的“丧乱诗”的沉挚悲凉,正如《瓯北诗话》所说的:“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遗山诗是有自己的创作纲领的。《论诗三十首》这一  相似文献   

3.
鉴于学界对元遗山《论诗三十首》中论宋诗部分的纷纭意见,本文从文学批评角度提出新的阐释,并通过与当今学术界对宋诗较为一致的批评进行比较,认为元遗山的宋诗批评基本上符合北宋诗坛的创作实际,他的批评没有对宋诗贬抑过甚,也没有出现前后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滇中地区有许多附会于《西游记》的传说,明代嵩明人兰茂又著有一百回的《续西游记》小说,足见西游故事与云南的缘份.兰茂(1397—1476年),字廷秀,号芷庵,石羊(今蒿明县杨林镇)人,一生隐居不仕.赵藩曾有诗赞之:“杨林曾拜隐君祠,声律犹闻课小儿.借箸纵逢王靖远,麓川今断款关时.”(《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论滇诗六十首》)后一联记兵部尚书王骥玻麓川之前,往  相似文献   

5.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晚唐李义山《锦瑟》一诗,历来解说不一,岐义纷出。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绝句》曾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大诗人王渔洋在《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第十一首中也叹息说:“獭祭曾惊博奥肆,一篇《锦瑟》解人难。千年毛郑功臣在,犹有弥天释道安。”这首诗之所以难以作出定评,争论多在于诗旨。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咏瑟。宋代黄朝英《缃素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以“味”论诗。以味论词,始于金代元好问。元氏在《遗山自题乐府》中举出黄庭坚的《渔夫词》和陈与义的两首《临江仙》,作为有味词的代表作。文章分析了这三首词后,认为元氏所谓“词味”,指的是含蓄委婉地包含在词中的深层意思。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繁荣,在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产生了论诗诗,开创了以诗论诗的独特体式。试从论诗诗的源头谈起,探讨自杜甫《论诗六绝句》开创绝句论诗以降的论诗诗,并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例,探讨论诗诗的创作、影响和局限。  相似文献   

8.
元遗山的诗学观,集中见于《论诗三十首》。一方面呈现出对苏轼、王若虚的继承,另一方面又以其不存南北畛域、讲"真"重"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前人的超越。他的诗学观也因此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慷慨歌谣绝不传, 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 也到阴山敕勒川。——元遗山:《论诗三十首》我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各个兄弟民族,在长期共处,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在古代文学艺术的宝库里,有着中华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28岁时凭着一个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悟性和对以往诗歌理论的审视,以其“书生技痒爱论量”的热情,创作了《论诗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它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诗歌艺术主张,成为以诗论诗作品中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诗论》体系完整,有总论、有分论、有合论,点面结合,逻辑严密。在论诗时言简意赅,往往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某一首诗或某一类诗的题旨。其论诗时有几种常见的句式,理解这些句式对于简文考释与编联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之,春草输赢较几多。 自注:天随子诗:“无多药草在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雅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集笺]万古幽人在涧阿 王韶生《元遗山论诗三十首笺释》(以下简称《简释》) 《易·履卦》:“幽人贞吉。”《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考槃在阿。”《朱子集传》曰:“考,成也。槃,盘桓之意。言成其隐处之室也。”(香港《崇基学报》1955年第5卷第2期)百年孤愤竟如何。 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以下简称《笺注》) 《韩非子》有《说难》、《孤愤》篇。  相似文献   

13.
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绝句论诗这一形式后,宋元明清,相沿不断,代而有作。有的阐发理论,有的品评作家作品,有的兼顾其他。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便是运用绝句的形式系统地评论历代诗人、阐述诗歌理论的著作,她是论诗绝句这块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论诗三十首》容量大,气魄大。三十首开端有总论,末尾有总结,中间二十八首具体评论历代诗人及其作品,首尾一贯,组织严密。在第一首诗中,作者以“疏凿手”自任,旨在继承和发扬由《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正本清源,别裁伪体,使诗歌创作泾渭分别,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官谷里唐遗老,总结唐家一代诗”(清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唐末司空图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理论素养,自觉地运用儒、释、道,特别是道家的哲学美学思想作指导,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诗歌理论成就,全面研究了诗歌艺术的基本规律,写下被后人称之为“诗家之总汇,诗道之筌蹄”(清孙联奎《诗品臆说》郑之钟序言)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哲学美学理论。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臆说《诗品》对创作主体修养的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原始歌谣的产生与流传,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论事类”诗话,最早的“论辞类”诗话保存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要籍中。《尚书尧典》中舜和夔的对话,开“论辞类”诗话作之先河。《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记述是诗话中最早的系统的“论辞”之作。  相似文献   

17.
王士稹的《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中,论及明诗情况的竟占有十三首之多。这十三首对明诗议论的诗句不仅从细微处显示出王士稹独到的诗学眼光,更从宏大处看出他对整个明诗的看法。从对明诗的论述来看,王氏不仅推崇神韵风雅之诗风,还明确提出诗贵自然传神之旨,尤其是他“出入唐宋”的主张乃发前人之所未觉。作为清初的代表诗人,王士稹对明诗的眼光和议论以及他自身的诗学阐述也会深刻影响到清代中后期有关明诗的研究,这在诗论史上也具有独特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论诗专著。其作者钟嵘稍晚于刘勰。人们一般将《诗品》和《文心雕龙》并称六朝时期中国古典文论的“双璧”。清代学者章学诚称 :“《论品》之于论诗 ,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 ,皆专门名家 ,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 ,《诗品》思深而意远。”(《文史通义》)足见《诗品》之重要。《诗品》中最瞩目的核心理论 ,人们探讨也最多的应该是其“滋味说”。以“味”论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滋味说”可说是源头 ,其后 ,唐代司空图的“韵味论” ,宋代苏轼的“至味论” ,乃至清代王士礻真的“神韵…  相似文献   

19.
就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万古幽人”一首的论诗之旨进行了辨析。对山西大学李正民先生的观点提出了一点商榷意见,大体赞同宗廷辅先生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金代诗人元遗山有两句论诗的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所谓“绣鸳鸯”,就是以榜样示人;所谓“度金针”,就是以方法教人。元遗山认为教人写诗应“绣出鸳鸯”,以榜样示人,那么“金针”也就在其中了,这里强调了“绣鸳鸯”的一面。如果把两句诗拼作一句,就是“鸳鸯绣出度金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