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教育经济学先河。到了70年代,由于西方“经济滞胀”,导致西方学对人力资本理论质疑,并形成人力资本理论新发展。然而,这不过是原有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才又辟新路径,使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石得到真正意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是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创立、六十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理论,它不仅开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还为西方教育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舒尔茨、丹尼逊、贝克尔和恩格尔曼等。为了了解西方教育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经济学,有必要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期间,以美国舒尔茨、贝克尔、丹尼森等为代表的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的西方教育经济学,在西方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被称为"主流派"。20世纪70年代,教育经济学进入一个新阶段,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种: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和过度教育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普及,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各种新理论也不断涌现,如着重人本精神复兴的社会资本理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教育产权理论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济学的20年--从教育社会科学全面的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自60年代成立到80年代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本对教育经济学发展的20年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介绍,对其理论发展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基于丰富的理论积累和统计结果,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有20年历史的学科,其思辨性的发展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萌发于20世纪50年代,在改革30年中逐渐形成而完善。这一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框架,也颠覆了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转型经济的经典理论。中国改革经济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理论的创新是"中国奇迹"的根基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发端于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在70年代之前处于案例研究和经验研究的阶段,在许多情况下,该理论更多的是充当解释统计结果或支持价值判断的一种方法;从70年代开始,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使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打破了产业经济学领域长期居统治地位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单方向关系;到80年代后期,产业经济学家认识到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不平衡,包括计量经济学分析、案例研究和实验经济学在内的新一轮经验研究开始出现;吉恩·泰勒尔的产业组织理论一书,成功地将产业组织的讨论放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把产业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传统理论融为一体,并以其文字叙述和数学推导的完美结合,成为西方大学最具权威性的经典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20世纪60年代才初步形成较为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 ,则是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发表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一书。由于它是第一部比较系统阐明教育经济学理论的著作 ,因而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在我国 ,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果说 ,厉以宁教授的《教育经济学》、邱渊教授的《教育经济学导论》和已故杨葆教授的《教育经济学》是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开启之作 ,为本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行为探究: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尤其是构成了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一般认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代初经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引入中国内地,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大力推进,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收益率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向高学历者倾斜、对劳动力的跨城乡跨地域的大规模流动等现象的解释力也在增进.  相似文献   

9.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法经济学已经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并从它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我国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了法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进程。近十年来,我国法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现代法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引进、相关理论的介绍评析、应用法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国现实中的法律制度问题以及对经典作家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及分析方法的阐释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也存在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中,虽然硬法占据主导地位,但软法基于其特性成为硬法的重要补充。借助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协同理论,从“共同体”视角详细梳理与分析了环境硬法与软法的内在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套结构完整、逻辑自洽的制度协同发展模式,以丰富环境法治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教育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从西方传入我国.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教育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高校,并最早获教育经济学硕士、博士授予权.20余年来,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和进修教师,出版了国内广泛使用的教材,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纳,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研究成果奖.为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和整合学科队伍,加强学科理论与应用研究,保持在国内学术上的领先地位,在国际学术界进一步扩大影响,成为国家教育经济学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多种理论、多种方法在思想市场上的平等竞争和对话,一直是促进经济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但自'战间多元主义年代'之后,经济学逐步转向新古典体系支配下的一元主义。本世纪尤其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国际范围蓬勃兴起的经济学多元主义运动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基础,体现了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大趋势。这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尤其是构成了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一般认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0年代初经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引入中国内地,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大力推进,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收益率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向高学历者倾斜、对劳动力的跨城乡跨地域的大规模流动等现象的解释力也在增进。从人力资本的适用范围来看,大量文献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两大类,即通用性人力资本(general  相似文献   

15.
过渡经济学范式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末苏东国家发生的剧变和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成功,引发了一场关于改革方式的大讨论,出现了市场社会主义、比较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进化理性主义、新制度经济学、特殊改革方式论和整体的政治经济学范式8种过渡经济学范式.在实践中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价值和逻辑相一致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中面临的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方兴起(以下简称方):2007-2009年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导致西方主流经济学陷入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理论危机(1929-1933年大萧条导致西方主流经济学陷入第一次理论危机,1973-1975年的"滞胀"导致西方主流经济学陷入第二次理论危机).丙方经济学向何处去?由此引发了西方经济学界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理论与当代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选择理论与当代政治学研究陈振明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公共选择理论(学派)占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一席。它是一个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学主题的跨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交叉)学派,兴起于50年代末,成长于60-70年代,鼎盛于80年代,特别是1...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促进经济发展,并且是比物质资本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发现和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70年代以来,尽管“人力资本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教育经济学主流观点受到了“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经济现象及规律的教育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教育的经济意义早已见之于古代哲学家及近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作,但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端于苏联。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60年代,美国研究教育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人数逐步增多,主要代表人物有:舒尔茨、丹尼森、贝克尔等。我国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应从30年代古煤先生首先使用“教育之经济学”的概念算起,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有了较大的进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经济这的理论体系,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教育经济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0.
约翰·罗默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剥削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罗默剥削理论,这在中外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罗默理论影响到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地位,影响到马克思剥削理论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对罗默理论进行分析,理清理论思路,更好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以发展的马克思经济理论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