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这一认识长期存在。事实上,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同样都处于主体地位,只是其侧重面不同。“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属于“学”方面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重头戏。然而,笔者在课改实验区的历史课堂中听课发现,有许多历史教师因自身素质或习惯上的惰性,或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笔者在总结实验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对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促进课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完全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最显的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对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索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每位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根据新的教学理念,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发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的导课方法、传授语言的艺术、板书的技巧、情感的培养及课外延伸,都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因素。下面谈谈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喜欢学历史"。难道学生真的对历史不感兴趣吗·倘若我们对历史教学的现状深入地透视一下,便不能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问题在于我们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尽人意,缺乏情趣。那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展开,产生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如果光靠教师殚精竭虑地思考教学新路,而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积极性的主动投入,上课仅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只能充当“观众”与“听众”,则容易落入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陈旧模式,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学生的学为主来建构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教与学的关系。所以历史教与学的关系中的教应该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及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学为主的观点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历史教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完成智能培养、德育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历史课如何贯穿创新教育理论,创新的标准如何把握,恰当的度是什么,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研究解决好这些问题,无疑有利于历史课堂 深化和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独创性和积极性。经我的教学实践探索,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制度的改革,初中历史实行开卷考试,无疑对历史教学改革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应如何应对历史开卷考试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丽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为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奠定基础。随着课程的改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音乐课堂教学应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注入式教学即“填鸭式”教学,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传统音乐注入式教学忽略学生的生理、心理及音乐学习规律,一味地追求音乐技能技巧的灌输;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有效教学的标准,国内学者已进行了一定探讨。如钟启泉先生认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崔允漷老师指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何善亮老师认为,以学论教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人的生成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能否促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是我们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一个更为基本的标准。[1]这些探讨主要围绕着学生而展开。诚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理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来研究有效教学的标准,但是,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我就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实践来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16.
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的设计质量、提出时间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最佳问点,通过问题创设与恰当发问,激发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能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联系到中学历史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觉得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张希民 《教学与管理》2007,(10):141-142
如何把贯彻新课标、深化新课改落到实处,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把历史课讲好讲活,这个问题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急需得到回答的问题。笔者以运用辩证法评辩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辩论历史事件的是与非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叶钢 《教师》2010,(29):58-58
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要切实提高历史学习效益,教师不仅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更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教师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陈乐微 《成才之路》2011,(21):50-50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提问可以说是每个教师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这足已看出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是否恰当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在备课当中问题的设计最为教师所重视。追问作为提问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途径之一。如何进行追问,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