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结构主义被认为是一种以形式主义符号学为方法,以探寻对象内在结构为目的的科学主义思潮。它以存在主义这种人本主义的批判者、取代者的姿态登上舞台,并提出所谓“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立。一、结构主义的概况和一般特点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发端于本世纪初索绪尔创立的日内瓦语言学派,后来主要通过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努力而逐步渗透于其它文化思想领域。在六十年代以前结构主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竭力以人本主义解释、“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成为一种思潮。例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晚期马克思主义有一块“人学的空场”,应该“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结合”起来。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弗洛伊德的人学理论解释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弗洛伊德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的学说在我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评论。他们排除极“左”思潮的种种干扰,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开拓现代西方哲学这块禁地,力求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存在主义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给它以全面的历史的评价。应当说,这是我国哲学研究中的新情况和新进展。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有少数人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持续繁荣发展,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逐渐兴起。二战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本主义干预为核心的人学理念的兴盛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达到鼎盛。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将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全部哲学的出发点,但其对个体的研究却脱离了社会性与阶级性,这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区别,也注定了逐渐式微的结局,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进行探析,理清该流派的兴衰史,并对其产生的影响意义进行评价,以能够更好地研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的旗号下,对马克思学说进行别出心裁的研究,形成了各种流派,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个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等等。对这些流派有的冠之以“马克思学”,有的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的则谓之“新马克思主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有何区别与联系,人们常常感到把握不定。看来,对这些学派从概念上加以规定和区分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学”一词从构词上来考察,源出希腊语,即由 Marx(马克思)加上 logos(学科)而构成 Marxologie(马克思学)。法国学者吕贝尔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马克思学研究》杂志上首先使用了这一名词,继而在六十年来、七十年代初的欧美“马克思热”中流传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历史主义”是一个弹性较大的学批评流派,其流派特征为:以特有的方式回归历史,但这“历史”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着力考察的以政治、经济制度为主的社会状况,而是一种“化性的”历史;不过,在对学的历史作用的强调上则体现了“新历史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一种多元理论的产物,它的价值在于尝试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相结合,将历史纬度输入到后结构主义批评当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接近”的理论表现和产生的原因;论述了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和一些带有根本性理论问题上的分岐与对立;并进一步从存在主义的存在观和基本原理诸方面,阐述了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由此文中认为,存在主义并没有和马克思主义真正结合,也没有真正接近马克思主义,它本身也并非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结构主义思潮以及随后出现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学习理论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期建构主义学习论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取向,力图解释客观的知识结构如何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现代建构主义则秉承后结构主义“无结构”、“去中心”、“相对性”等原则,提出了一种网络化、非结构性、具有相对性的学习理论,颠覆和发展了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其它学习理论无法匹及的优点,但也带有否定客观性,抛弃反映范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结构主义思潮以及随后出现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学习理论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期建构主义学习论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取向,力图解释客观的知识结构如何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个体的认识结构。现代建构主义则秉承后结构主义“无结构”、“去中心”、“相对性”等原则,提出了一种网络化、非结构性、具有相对性的学习理论,颠覆和发展了以往的学习理论,具有其它学习理论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带有否定客观性,抛弃反映范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情况如何?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又可称为“欧洲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本身并不指明精确的时间和空间,而是指一种在意识形态上具有特定内容的思潮。它是对西方在“共产国际”成立过程中出现的“左翼”激进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象征性称呼。虽然,“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四川省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会长、四川师大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骆天银副教授编著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已于去年八月由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30余万字,除《导论》外,主要评介了宗教哲学思潮的新托马斯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思潮的结构主义、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以及试图融合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解释哲学。我国著名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刘放桐教授还专为此书写了《序言》。  相似文献   

13.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晚期创立了“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他运用这一思想体系,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于《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中改题为《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上升阶级即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方式。任何超越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只能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陈腐观念卜去,只能表面上有新的色彩。另一方面,他同法国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梅洛——庞蒂一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存在主义化的批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由于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变得“僵化”了,“停滞”了,患了“贫血症”,失去了生命力,他说:“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吸引潮汐一样地吸引了我们之后,  相似文献   

14.
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以“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为代表,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思想舞台上十分引人注目。这股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一直为东西方学者所关注,并且产生了众多的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基本原理方面违背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因而不能把它划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围之内;有些学者则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发现”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革命理论,因此它是在当代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呢?在理论的教学研究中,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性质判定,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是非问题。为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本文将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基本观点,从总体上对它的理论性质进行初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有组织的、观点一致的流派,而是还包含了诸多相互对立的流派和组成部分的旨在研究、批判、发展和修改“古典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股社会思潮。它产生于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股“左”的思潮。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社会一系列革命都失败了,而资本主义却趋于稳定,针对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6.
皮亚杰理论到底是“结构主义”还是“建构主义”?是怎样的“结构主义”或“建构主义”?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建构主义或结构主义,并对当前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做出不同类型的划分。皮亚杰理论具有不同于其他建构主义的独特性,表现为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有机结合。皮亚杰理论是一种个体认知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17.
布拉格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沃迪奇卡将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融合,建构了一种“辩证、动态”的结构主义类型学理论。他把文学史视为一种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构功能符号系统,全面推进了文学史结构主义、文学史的具体化过程和文学接受的结构功能要素分析,彰显出了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悖论式批判风格,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结构主义和接受美学研究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结构主义思潮及其后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对教育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结构主义思潮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基础上,提出“解构文本”、“颠覆形而上学传统”以及“消解主体”等理论,后结构主义的这些特征对知识观、课程观以及师生观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情况如何?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同传统的人道主义的关系,是相当错综复杂的:一方面,存在主义这种现代资产阶级思潮的出现,“其历史基础在于西方种种传统价值观念的瓦解”,它也是西方传统的资产阶级理想破灭的产物,所以两者必然有许多重要的区别。另一方面,存在主义和传统的人道主义之间,又有一种显然的源流相承的关系,萨特便写过《存在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