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40年的新闻生涯中,应该说“难忘的采访”有很多很多。周总理对记者的亲切关怀,陪郭沫若访问新安江,与苏步青结成忘年之交,以及众多的工农业劳动模范的动人事迹和抗灾中的现场目击等等,都给我留下一个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这里我仅举一例:采访路甬祥。那是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路甬祥从德国载誉归  相似文献   

2.
1946年春天,我作为民营报纸《大刚报》的记者,访问了驻在鄂北重镇老河口的国民党第十军军长赵锡田。国民党第十军,抗日战争期间以守卫衡阳而名震遐迩,在国民党部队中以能征善战著称。这时,它驻防在豫南、鄂北一带,一面严密监视我刘邓大军南下;一面防止我中原解放区李先念所部突围。中共代表团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同志在重庆同国民党代表频频商谈,希望无条件停止内战,永久消弭内战危机,为实现中国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仍忘不了那次令人惊心动魄的采访。去年7月22日,我们随驻沪某油料储运基地“01船”外出采访,同行的还有人民前线报社摄影记者何广前。“01船”是艘闻名全军的红旗船,因完成任务出色曾先后10多次荣立集体二三等功。我们这次随船来访,主要是借‘勺1船”执行运油任务之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官兵们的精神风貌,向“八一”建军节奉献一份厚礼C23日凌晨时分,“of船”装载着成油返航途中,突然风浪大作。据估测,至少有7一丁组的风力。这时,海面上恶浪奔涌,飓风夹着狂涛不时冲上船舱和甲板。在内河航行时,还属庞然大物的“of船…  相似文献   

4.
1992年2月23日,我采写的通讯《耿耿志长存》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熟悉的人都说这篇通讯写得很感人。我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而是被采访的对象——胡兴汉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与胡兴汉相识于1984年,那时他是洪庆镇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胡兴汉带领全村群众兴办企业,改变了穷山沟面貌的事迹,相识后我曾两次采访过他,并在西安晚报上发表过两篇“豆腐块”。后来老胡当上了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学员和西安市劳模。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当上记者的那一天起,我就觉得这将是我一生最喜爱的职业: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每天都可以交到新的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甚至采访了一个骗子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感悟。 我是在第二次采访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时,听到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他,28岁,出生于南京一个干部之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母亲和他在乡下过着贫穷的日子。他刻苦读书,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又到法国里昂大学留学深造。在法国,他过着贫穷而又浪漫的生活,他在加油站为人擦过汽  相似文献   

6.
杨忠厚 《记者摇篮》2009,(10):19-19
今年6月11日至18日,我参加了由中宣部组织的对吴大观先进事迹的集体采访。这恐怕要成为我记者生涯中空前绝后的一次采访了。8天里,采访对象记录下名字的就多达45位,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年纪都在60岁以上,最长者94岁。一次密集采访这么多人,年纪又都这么大,这样的情形以后不会遇到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职业记者,采访、写稿是日常轮番不断的工作,所以,许多采访报道活动伴随时光的流逝,时间一长,再回忆起来,也就印象不深了。但是,5年前我们曾奔赴唐山马家沟煤矿,采访一位普通的矿工,所经历的过程却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14日下午,我和大众日报记王学从河北省易县出发,前往在巴基斯坦被绑架的中国人质王鹏的老家——塘湖镇南柳泉村采访(前一天,我们已经去过王家,夜宿易县)。近16时,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凤凰卫视的同行给我打来电话,称人质刚刚被解救出来,问王鹏的家人是否已得到消息。  相似文献   

9.
《进军阿里》一书最近出版后,许多人问及我西藏采访体会,一下子勾起我心中的情感。其实,这些年,我曾6次赴藏区采访。但最难忘的是四年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采访,因为那一次差一点将命丢在雪域高原……  相似文献   

10.
去年十月,笔者有幸作为澳门《华侨报》特派记者,参与采访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三大会议。这是笔者从事记者工作九年来最深刻而难忘的采访。由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港澳记者普遍缺乏对政治的深刻认识。笔者也不例外,连中共党章也未翻阅过。接到报社派遣后,只好“临急抱佛脚”,匆促“补课”。翻查了大量有关的资科,  相似文献   

11.
一位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同行曾经问我;作为一名记者,怎样才能获得采访成功?我哑然了。虽说我搞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见诸报端和电台的各类新闻稿件不下上千篇,可使我最头疼的就是采访。为了不使这位同行失望,我向他讲述了自己最难忘的一次采访经历。那是1981年6月下旬的一天,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原《首都生活》节目编辑组的一位编辑打电话找我约稿,说为了配合“七·一”的宣传,让我采写一篇关于我县熊儿寨乡南岔村党支部书记徐贵一当干部几十年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通讯,并要求在  相似文献   

12.
马越舟 《军事记者》2009,(12):28-28
做体育记者十几年来,经历过的“补救采访”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3.
走访戈兰高地──一次难忘的采访陈勇对国际问题特别是对中东地区局势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不会对戈兰高地这个名称感到陌生。但是它始终似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了解它真实面貌的人并不多。我自1993年11月作为新华社派驻叙利亚的记者那天起,就一直期望着有一天能登上...  相似文献   

14.
记者靠眼睛去观察,这是常事。但是这回必须把“用眼睛采访”当作主要手段来使用,这还是我当记者以来第一次碰到的。 1975年3月里,我和其他一些中国记者,途经漫天烽火的南越和下寮,穿越神秘的“胡志明小道”,来到了柬埔寨解放区。这是中国派往那儿访问的第一个代表团,也是柬方接待的第一批来访的外国客人。因此,如何把与美国—朗诺集团作战近五年的柬埔寨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和柬埔寨解放区状况,介绍给全  相似文献   

15.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2秒,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大地震。新华社为此发表消息说:“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4级,震中裂度为9度左右,在这个地区,有30个公社。350个生产大队,人、畜、房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地震的当天上午8肘许,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灾情和驻邢台部队开赴灾区救灾的情况。解放军报驻北京军区记者组决定派王奎岩同志和我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报道工作。当时,我从野战部队调到报社,被分配到北京军区记者组还不到20天,年纪也轻(2…  相似文献   

16.
雷明德 《中国广播》2009,(12):59-59
在我3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每当我看到书房墙上挂的自己采访著名作家路遥的那张珍贵照片,当年的难忘情景就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国庆节后,齐齐哈尔市人民还沉浸在假日的欢乐之中。怎料,一阵罪恶的枪声,给人们的心头罩上了惊惧的阴影。2日晨,狂暴之徒张振刚,以凶残的手段,入宣斧戮企业保卫干部李生一家3口人,并抢走“五四式”手枪一支。正在公安人员缀网之时,翌日清晨,凶手又闯到其岳父家及其妻姊所住的医院,开枪再番制造了5人丧生、8人受伤的惨案,尔后逃匿。公安机关通过伤者迅即认定了凶犯,火速投入了追剿的战斗。一名恶徒,时隔一日先后杀死8人、枪伤8人,此案在全市引起轰动。这样一件牵动人心的社会新  相似文献   

18.
在每个人的记忆库里,大抵都有一些闪闪发光的珍宝。五年前我对叶圣陶先生的一次采访,便是一颗特别珍贵的宝石,在我的记忆里一直闪烁着璀璨的光华……那是1982年11月下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参加了新华总社组织的大会报道组,负责上海,江苏,河南三个代表团的报道。我在江苏代表团的名单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名字,会务组的同志告诉我,叶老今年88岁了,但身体还很清健,他的家就在离招待所不远的东四八条胡同,说不定他老人家会来参加小组讨论呢。  相似文献   

19.
1952年正当朝鲜停战谈判之际,全国组织了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带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年底慰问团回来以后,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张富贵,作为农民代表,在北京和济南作过多次报告,汇报赴朝慰问情况,他的报告受到人们的欢迎。1953年年初,他回到家乡——文登专区,到各县作了多场报告。那时,报社领导派我采写一组带有故事性的纪实文字《赴朝慰问记》,在报纸上连载,要求  相似文献   

20.
饶鹏飞 《新闻窗》2009,(3):34-35
地方记者通常按部就班采访,四平八稳写稿,欣赏慢工细活。一旦出现突发性新闻,往往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如何应对突发性新闻采写,始终是我们值得探究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