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瑞忠同志在《学生上课随便讲话、做小动作该不该批评?》一文中,谈到教师本身如何防止学生注意分散,我很有同感,也想谈谈关于组织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体会,供青年教师教学时参考。一、要让学生的思想尽早进入上课状态。在上课信号前(约2—3分钟),教师就应到达教室门口,目送学生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听到上课信号后,不要急于走上讲台,而应继续肃立于教室门口,目视学生10秒钟,用目光告诉学生:现  相似文献   

2.
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就必须重视情感的调控作用,以情感的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一、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心理障碍曾听到几位学生的私下议论:“每当看见××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我就头疼。”“不知怎么的,我也很讨厌他的课……”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学生对×老师的课如此反感?原来是这位教师常批评、辱骂这些学生而导致师生关系极为紧张,造成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教师要注意批评学生的艺术,从而达到教育帮助学生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而行,相融而生.关键是教帅使用批评手段是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已达到教育学生和帮助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校长要尊重教师。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作为校长,不能把教师当成你的教育对象。遇到非指责、批评不可的时候,要注意场合,不能在学生面前责怪、批评教师。对于不同性格、不同脾气的教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交流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发现某位教师把本班的某个学生从教室里拉出来罚站,校长发现后,不能直接在学生面前批评教师,而应把学生单独找来,问清原因,再找该教师,让教师领学生回教室。  相似文献   

5.
预备铃响后,新教师小唐站在教室门口,面对仍在吵吵嚷嚷的学生一筹莫展!可他看看邻班教室的学生也是如此,便又松了一口气。突然,邻班教室安静下来了。唐老师感到十分奇怪,转身一看,原来是邻班的崔老师也站到了教室门口。崔老师一到,教室  相似文献   

6.
一、宽容是无声的批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当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批评学生,而是如何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去帮助学生改正缺点.记得刚开学那天,我一走近教室,就听见教室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于是,我放轻了脚步,慢慢走到教室门口站住,微笑地看着大家.  相似文献   

7.
董义民 《天津教育》2003,(10):21-22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生理和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认识和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能从自己的错误言行中吸取教训,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关键。众所周知,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最常用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手段。但是,良药苦口,批评总不像表扬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要讲求原则。笔者认为,以下几条原则,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格外注意。一、辞达而已矣———数量原则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他们好奇…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偏差时 ,教师要及时运用批评这一重要的教育手段 ,促使其健康成长。正如庄稼长了杂草要及时铲除一样 ,批评也是爱护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 ,批评不是一味地指责、训斥 ,更不是挖苦、嘲讽 ,甚至于体罚。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处于中心地位 ,承受批评的心理差。有时老师说几句严厉的话 ,他们就会受不了 ,认为受到伤害而消极起来 ,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因此 ,在新形势下 ,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一定要注意批评的具体方法 ,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批评要注意场合一般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9.
要“善诱”     
有这么一回事,一个学生打过上课钟后匆匆跑到教室门口,这时老师巳开始讲课了。“报告”!老师只是看了这个学生一眼,没有让这个学生进教室,学生以为老师没有听见,就再来一个大声的“报告”!引起同学的哄堂大笑,老师一生气,碰!把这个学生关在教室外面,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找到办公室,批评一通,还扣上一顶“破坏学习秩序”的帽子,这个学生背对教师,面向窗外,始终一言不发,似乎有点不服气。而另一位老师也处理过三个  相似文献   

10.
学生偶尔迟到,在门口喊“报告”请求进教室听课,正在上课的教师却听而不闻或视而不见,把学生拒之门外,不予理睬。有的“小淘气”在课堂上违犯了纪律,教师很恼火地命他出去,这是“推之门外”,同样是剥夺了他的学习权利。凡此种种简单草率的处理方法,既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也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和对立。  相似文献   

11.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学生不良性格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批评进行得好,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进行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批评应讲究术,它有三个原则,三点忌讳。 一、要正确地批评学生,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一)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它是教育的前提,学生虽尚未成熟,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立场,如果不承认学生的人格。那么学生是不会尊重和信任老师的。 尊重学生人格,要求教师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思想行为,尤其是给学生作出否定的评价——批评时,更应注意这一原则,为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注意批评的时间,不宜公开批评的则单独批评,注意批评的地点,不宜课上批评的,则课下批评,注意批评的语言,不宜使用偏激词汇的对象则不使用偏激的语育。其他如注意批评的对象——男生、女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等;注意批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难免要对学生的过错或失误进行“批评”。“批评”虽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但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往往直接决定“批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批评也是一种教育的有效手段,但不少老师对批评驾驭不准,往往使批评成了学生与教师对立的导火索,最终把师生关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评学生时做到既保全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并净化他们的灵魂呢?这确实不是靠简单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觉得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忌小题大做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把偶然的失误当成是一贯的,把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即时     
《中国德育》2013,(7):4-4
1美国中小学课堂并不自由美国课堂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自由。据观察,美国每个中小学的教室门口或者教室前面都贴有课堂规则,这些规则是由学校和教师遵照纽约市的相关教育规定而制定。学生在校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如果学生违  相似文献   

15.
韩叶 《成才之路》2013,(2):82-82
现代的教育,解决学生问题,首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讲策略,讲艺术。参加工作十余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处理了不少学生出现的问题,其中几件事情给我印象尤为深刻。一天早晨,初三(19)班的8名学生因为迟到而站在教室门外,不敢进来。如果教师不及时处理,让8名学生站在外面,一节早自习,什么也不干,挨冻,于心不忍。怎么办?突然急中  相似文献   

16.
批评和教育是教师常用的两种手段.学生处在受教育的阶段,一般来说,老师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必要时也要采取批评的手段.批评是教育学生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对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批评要注意原则,讲究方法,包括时间、地点、态度、手势、表情、范围、学生的素质、谈话的方式等等.如果批评的方法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上课铃响了,一位教师走到自己任教班级门前,没有进去,因为教室里一片吵闹声。两分钟后,学生发现老师没进教室,立即安静、端坐,准备迎接"训斥"。这位教师走进教室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进教室吗?"学生回答":教室里太吵,老师不愿进来""老师生气了""老师在准备怎样批评教育我们"……这位教师笑着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我是在教室外听你们争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华章》2007,(10)
候课,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几分钟,提前到教室门口或在教室内等候正式上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难免存在隔阂,学生也难免对教师存有敬畏心理。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想说不敢说,教师欲知而不得知,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生疏感、距离感,这必然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19.
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通常采用批评的方法,但批评也是一门艺术,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主要从批评的原理、态度、方法等方面对批评艺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马发成 《宁夏教育》2005,(11):32-33
在一个柳绿花红,虫鸣鸟啭的早晨,我跟平常一样,拿着教案,准备给学生上作文。来到教室门口,只听到教室内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一股无名火从心头涌起,打算走进教室批评教育一番。忽然,一个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输了,我们值。”这才让我顿时明白,原来学生正在议论昨天刚刚闭幕的学校田径运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