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您认为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 答:我认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各科课程中,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品德、增进修养、激发志向、陶冶情操、开发智能、提高素质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好其他学科来讲,语文具有工具性,但这不是它的本质属性。人们对工具总是讲究实用的,用过之后就可以丢掉,语文却是融入人的思想、心灵、血肉,让人终生受用、不能须臾离开的东西。这些年把语文作为纯粹的工具学科看待,导致语文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偏颇,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低下,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并需要认真研究改革措施的。   问:…  相似文献   

2.
同行们到育才听课、听介绍后,仍然有些疑问。这些疑问,大多数已经由上述文章作了解答,余下的部分,我们汇总集中,以回答问题方式进行解答。问:你校既要上部编教材,又要上自编教材,而我们只上部编教材还嫌时间不够,看来你校教时比较充裕,请问,你校的学期教学计划是怎样安排的? 答:我校除了上自编教材以外,还要以全学期三分之一的时间上部编教材。我校语文课高中每  相似文献   

3.
《段》是研究段姓的第一本书,《蒋》是研究蒋姓的第一本书。这两本书都解决了史学家和姓氏学家长期迷惘而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研究姓氏文化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研究姓氏文化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其间成果辉煌,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国姓氏文化对世界各地尤其是周边国家影响巨大。姓氏文化作为一门学问,将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4.
客:读了您对王希杰教授两部修辞专著和一篇论文的批评,我感到您和王希杰之间大概积怨很深,不知道这是不是“以小人之心——?” 谭:您错了。我和王希杰一无宿怨,二无新仇,三无利害冲突,河水用不着犯井水。真正的学术批评,应该是撇开个人恩怨,“无社会背景”,实事求是。茅盾和阳翰笙是好友,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时,想请茅盾写“序”。茅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就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笑了笑,仍然是恳切地要茅盾作“序”。茅盾只得写了《<地泉>读后感》。文中写道:《地泉》描写人物运用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语言也是标语口号的。因此,《地泉》是不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不久,新版《地泉》出版,茅盾的“序”一字不漏地印在上面。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真正的学术批评。当然,阳翰笙的雅量也是令人钦敬的。  相似文献   

5.
《段》是研究段姓的第一本书,《蒋》是研究蒋姓的第一本书。这两本书都解决了史学家和姓氏学家长期迷惘而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研究姓氏文化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研究姓氏文化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其间成果辉煌,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国姓氏文化对世界各地尤其是周边国家影响巨大。姓氏文化作为一门学问,将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6.
几位中学语文老师当面对我说:“我们感到说明文难教,原因何在?怎样克服这种情况?”同时举出《食物从何处来》这篇说明文为例。现在,就以《食物从何处来》为例谈一谈我的意见。说明文比较难教。凡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有这种感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茶余饭后,斗室切 磋,友人坦诚问及语文教 学的社会性问题,我便直 陈所见,至为融洽。因有所 得,记述如下: 问:我多次读过你发表于全国各地教育报刊上的几篇关于语文教学社会性研究的文章,如《社会化——语文教材建设应持的视点》、《社会化——再谈语文教材建设的视点》、《作文的社会观和社会的作文观》等等,觉得这个学科教改的方向是正确的,体现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但是,以后又读到一些文章,  相似文献   

8.
答客问     
在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有哪些具体表现,危害性何在?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造成的危害,比之对其他学科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语文学科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技能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蕴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渐染作用,也不是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因此,语文教学一旦  相似文献   

9.
就1995年成人高考有关问题答读者问最近有很多读者朋友致函本刊编辑部,询问1995年度成人高考事宜。其中许多有共性的问题,我们根据1994年12月17日至19日召开的一九九五年度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主集体办公会精神、《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规定》...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和研究价值的精神导师。我们与他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人与人之间拥有内部和外部的共同性,我们可以通过他以文字作品为主要形式的生命表达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我设计的研究路径,正是从他的文本世界进入他的生活世界,进而探究他的精神世界。我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撰写一部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传记,力求体现真实性、精神性和他的个性。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坚持"以苏解苏"、"以苏叙苏",即让他自己陈述自己,完成自己。其间也有我的理解与评论,因而更准确地说,我要完成的是关于他的精神发展的"评传"。  相似文献   

11.
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中学语文教学,由于新闻媒体的介入。又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广大语文教师再次成为众说纷纭的对象。是耶,非耶?福兮,锅兮?70年代末以来,语文教学的进步有目共睹,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中语界大多数同志对此有相当清醒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艰难地探索着改革之路。语文教学上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其源盖出于应试教育,它能否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取决于大环境的改善,取决于种种因素所形成的“合力”的作用。那种全盘否定当前的语文教学,一味指责语文教师的说法,是与事实不符,很不公平,难以服人的,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贯彻实施。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斯人虽已去,其言仍煌煌。你若真的关心语文教育,请放下架子到学校来,到语文课堂上来,看看听听问问,再想想该说些什么。“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中语界的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正热切期盼着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的各方朋友,为“道阻且长”的语文教改说实话办实事。为活跃学术气氛,打开教改思路,我们特从湖北教育出版社与本刊联袂合作即将推出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素质教育丛书》中的“答客问难”栏,摘选了几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关于语文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言论,以飨读者。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客:先生,有一个问题,很久困惑于心,想请教于先生。主:请不必客气,说出来大家研究。客:《英语世界》1997年第7期,答问第75项是为司树森先生答江西上饶汪国栋先生第三问一道选择题:Thechildlefttheoffice两个答案:A)tearsinhiseyes,B)withtearsinhiseyes.答案给出的是民可是汪先生根据Relaysticksintheirhands结构认为A项也是对的。问这样理解是否正确。此外,“大学英语”三册中第四单元课文有withnewspapersstuffedbetweenthelay-ers句式称此项为独立结构,而且句型练习XⅢ作重点练习。北大编“大学英语”教材三册也将此…  相似文献   

13.
高师自考办负责同志就高师自考有关问题答考生问问:高等师范专科自学考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考试?答: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意见》,自治区从1993年3月起开设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自学暨初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系列。这是一种以学员平...  相似文献   

14.
此篇构思尤为奇特,"天堂答客问"构建了神异的语境,使对答的形式引人入胜:对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以及茨威格本人的《象棋的故事》等作品价值颇有深味的探讨,凸现了文学经典超时空的意义,结尾神奇的情景出人意外,既是对现实世界的反讽,又是对人文精神回归的期许。  相似文献   

15.
本对杂的本质、特点、创作规律、当前杂创作的困惑和杂作家的苦衷,以及杂创作的出路与对策都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杂文的本质、特点、创作规律、当前杂文创作的困惑和杂文作家的苦衷,以及杂文创作的出路与对策都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1980年年底,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了一次茶会,由几位中国作家回答外国驻京记者的提问丁玲也被邀请参加。 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丁玲长久遭受打击迫害,受苦受难,一定满含怨忿。 问:“共产党执政以来你老挨整受苦,你为什么还相信共产党?” 答:“不是共产党错了,是一些人错了,一些思想错了。”  相似文献   

18.
本刊六期刊出省人民政府安排部署第一个教师节庆祝活动的消息后,编辑部收到一些教师的来信,询问颁发《三十年教龄教师荣誉证书》中有关教龄计算的问题,现综合回答如下: 1.教龄的计算一律从建国之日算起。凡是我省中小学(含职业中学、盲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工读学校)、幼儿园在职公、民办教师、教养员、少先队辅导员、中等学校里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团专职干部或政治辅导员和兼课的其他各级各类干部,在  相似文献   

19.
问:当前怎样搞好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工作?答:由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一项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重要法律。学习和宣传义务教育法,是各级党政、各级司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全民普法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问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中的“以” ,是什么词?答 :连词。“晋侯、秦伯……贰于楚也”是因果复句 ,“晋侯、秦伯围郑”是果 ,“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是因。“以”处于中间 ,起着连接两个分句的作用 ,可译为“因为”。问 :“贰”课文注为“从属二主” ,您的看法如何?答 :这样的注释不太准确 ,会使人以为当时郑国是晋国和楚国的附属国 ,但这不符合史实。这里的“贰于楚”应注为“郑对晋有二心 ,而对楚亲近”较好。问 :本文谈到秦国和晋国的军队 ,为什么都用“师”而不用“军”?答 :在先秦 ,出征在外的军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