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新兴战略产业重要着力点,具备提高能源综合效率,保障电力供给安全,缓解环境、电网调控压力等独特优势。分布式能源将在国家节能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发挥关键作为。"十二五"期间"减油,增气"分布式能源战略政策的推动下,天然气成为中国未来节能减排、减少进口石油的重要捷径,更重要的是,中国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大城市群在不断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善其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的同时,在"能源-环境-经济"这一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构建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不同发展程度的差距和类型,结合"能源-环境-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尽快缩小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指数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压力,对能源效率的合理测度和全面分析,是认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综合效益情况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我国"九五"以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采用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评估模型,测度1997—2009年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构建不同维度的能源效率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各省区市的能源效率差异情况、波动情况、均衡情况和贡献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十二五"时期的能源效率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16,(4):87-88
正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在节能提效、减煤、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油增气、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多个方面发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来看,其能源品种丰富,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林业与工业的结合、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非食物类的树木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并且坚持走"非粮"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随着其开发步伐的加快,将成为应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转型、解决能源与环境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科技创新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路径.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在能源环保领域优先选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重点技术项目,并对其制定"创新发展路线图",以期突破"能源环境双约束"的困局.日本的科技创新对其能源结构转型、能源利用率提升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业已产生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征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新能源产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七大领域。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供需不平衡现状的基础上,从能源来源和能量去向两方面论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全球能源发展处于从化石能源向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及无碳的自然能源快速转变的过渡期,能源结构呈现出"传统能源清洁化,低碳  相似文献   

9.
《青海科技》2014,(3):24-25
<正>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0亿以上,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甚至比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在步入能源密集的发展阶段,能源的日益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决定了中国不得不引进跨国企业走清洁能源之路。对于中国,能源和环境将成为国家崛起的最大障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相"。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4)
新世纪以来,环保是国家发展优先关注的重点,国家要在"绿色"的环境下进步。西门子企业积极配合国家出台的"以热定电"的准则,将以煤为能源的工业小锅炉用洁净的天然气能源代替,在保障工业蒸汽与电力被稳定提供的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能源的大量开采和消费,使我国资源依赖型城市的经济得到了短暂、井喷式的发展。然而,产生的大量污染使本就脆弱的生态本底更加不堪其重,能源的逐渐匮乏也进而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对能源与环境系统进行高效地规划和管理,成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祝颖及其团队关注的重点。推进能源环境系统新发展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大气  相似文献   

12.
刘晓静 《科技广场》2007,(10):14-15
浙江省是一个人口密度大、资源自给率低、环境容量小的省份,作为一个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在当地企业家精神、地理集中、专业化分工和内源性民间力量等共同推动下,走出了一条"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聚—专业市场—民营体制"四位一体的新路子,使得浙江经济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但是随着浙江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紧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能源、环境约束下的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郭文 《软科学》2016,(11):61-65
基于不可分离变量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来评价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能源无效率,并通过投入产出松弛的分解来探索区域能源无效率的来源;然后基于环境规制视角拓展上述模型,分析了三种环境规制思路影响整体能源无效率的灵敏度及阀值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无效率最低的三大经济区域分别是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区域,八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无效率主要来源各不相同。在"效率"视角下,按非期望产出松弛量比例分配目标方法具有更强的灵敏度,能最快地优化整体能源效率。八大经济区域应采用差异化的环境规制目标,SO2减排目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大西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大西南区域。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7,29(5):201-206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以我国各省市为例,利用GWR模型分析了物质资本集聚、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环境规制水平等变量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物质资本集聚带来的资本深化并未转化为技术深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集聚通过溢出效应增强了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足迹强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双重效应,当期环境规制政策不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滞后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正在凸显,超过了环境成本负效应。其中,人力资本集聚、能源足迹强度和当期环境规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从能源强度控制到强度总量"双控"是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我国实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结合国内外实施能源"双控"和能源结构优化实践经验,依据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量的预测和分析,提出实现我国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削减碳排放、打造"绿水青山",成为雾霾时代共同愿景。当居民能源消费成为继工业部门之后的第二大能耗主体,公众能否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文献梳理,构建能源终端消费理论框架,并运用扎根理论,揭示行为选择的环境关心特质。进一步,在节能环保设施可获性、节能技术成熟度等情境因素调节下,基于行为选择脉络结构,采用结构方程,检验环境关心相关主范畴对能源终端消费行为柔性驱动的影响显著性。研究证实:(1)存在于区域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体特征中的9类要素对公众环境关心形成产生影响;(2)情境因素调节下,环境关心对能源终端消费选择具有不同的驱动力;(3)构建生态文化、营造"激励性"企业节能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后物质主义"消费价值观、增强能源终端消费经济效应感知,有助于环境关心驱动力转化,实现公众能源选择过程中经济利益追求与社会生态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疆1978—2013年的样本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及Granger检验方法对新疆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费增长的Granger原因,碳排量与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变化的Granger原因;它们之间呈现不同于经典的EKC理论的"N"型环境兹涅茨曲线。从新疆的实际区情出发,提出从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新疆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能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新的变化与挑战,能源经济学作为新兴的交叉科学,可以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国际能源经济学会(IAEE)第四届亚洲大会以"能源经济学:新的挑战与应对之道"为主题,在北京成功举办。文章系统总结了会议的丰硕成果和能源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了未来的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08,(11):20-21
汽车是现代工业时代的重要产品,能源问题和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被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者所高度关注。世界各国的"无车日"都在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那么,未来的汽车将以怎样的新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又会以何种能源作为动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