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小语第八册第七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本组的讲读课文《草船借箭》一文时,可抓住人物特点,分析故事情节,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课文一开始就写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正是因为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才使故事曲折生动。在解讲课文时,应紧紧抓住诸葛亮“挺有才  相似文献   

2.
<正>《草船借箭》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它和《将相和》《景阳冈》《猴王出世》编排在同一个单元,旨在使学生明白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应特别注意文本内容的逻辑,理清文章前后的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3.
正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学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组委会让一位教师以《草船借箭》这课作为展示课,听课之后觉得这位教师的授课小结值得商榷。《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表现了诸葛亮识人、知天、神机妙算的本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评议人物的方式展开学习,学生很快认识到了所学课文的中心。应该说教师删繁就简从人物拓展到事情,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教师最后评价诸葛亮时,可能是为了强调  相似文献   

4.
《草船借箭》是第十二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是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明晰,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历史故事。为了使长文变短、厚文变薄,显现历史故事教学特点,教学本文拟采用“整体感知——部分深入——整体深化”教学方法.以解题为切入口,进而理清全文线索,理解人物品质,分清前因后果,掌握文章中心。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的故事情节改写的。它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既与五单元紧密相连,又为下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前后照应”打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明白“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  相似文献   

6.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结束句,这句话既是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经能从故事情节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周瑜要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是事情的起因;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事情的经过;借箭成功是事情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果导因,剖析诸葛亮借箭前后巧妙安排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熟知气象地理,运筹帷幄。文章开篇就揭示了周瑜同诸葛亮的矛盾。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苦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来。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事是很难办到的,况且周瑜还  相似文献   

7.
《齐天大圣》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十册第四组的三篇讲读课文之后 ,读写例话之前 ,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前面学到的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 ,在这篇课文中加以运用 ,并逐步形成能力 ,这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而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 ,简要地复述课文 ,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一、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理解内容《齐天大圣》是一篇阅读课文 ,属半独立阅读性质。学生大都看过《西游记》电视剧和动画片 ,其中的故事都比较熟悉 ,对孙悟空这一形象了解得也比较多。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8.
好的板书设计,不单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霍懋征老师教《草船借箭》一文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些特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理解这篇文章内容的要方法,也是课文的训练重点.霍老师在教学时,在简介故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之后,即引导学生用边读边议的方法,从理解"妒忌"、"才干"的词义入手,使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对故事中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草船借箭》是《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的阴险、狡诈,向学生渗透做人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本组教材由导读、课例(包括预习、课文、思考·练习)、读写例话、“基础训练5”四部分组成。这组教材侧重于“写”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第四组的训练重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互相配合,组成一对读写训练项目。语文教学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共有四篇课文和一篇读写例话:讲读课文《太阳》、《火烧赤壁》,阅读课文《鲸》,独立阅读课文《晏子使楚》,读写例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一个基础训练。这组课文的备课,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和方法:第一.通览全册教材,了解这一组课文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组课文总的教学要求。一组课文是一册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册教材的教学任务,体现在每组课文中。因此,每组课文  相似文献   

12.
《草船借箭》的教学重点为: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②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具体表现。为此,其导读思路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草船借箭》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本课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是理清事物发展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教学目标,坚持以读为本,训练为主,做到理脉络、明因果、知人物。具体教学可分为以下四步:一、初读,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应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和课文中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课文占很大比重。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为例,《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晏子使楚》《半截蜡烛》等12篇课文,都可大体归人写人一类,占整本教材篇目的2/5,足见写人课文的分量。教好写人的课文,实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两篇略读课文《景阳冈》《猴王出世》和《口语交际》《习作》及《回顾·拓展》几部分组成。单元专题“中国古典名著”贯穿始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与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相呼应的重点课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应从情节入手。情节是叙事性作品中人物生活、斗争的演变过程,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一般地说,情节的开端就是事情的前因,情节的结局就是事情的后果。但就本课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圈套作为陷害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备课提要太原特级教师张月仙教师备课的基本功是钻研理解教材和确立教学思路。一、本组课文的理解要点这一组教材有三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独立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还有一篇读写例话《外表和内心》及基...  相似文献   

18.
《草船借箭》选入五年级课本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知道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根本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其次让学生自学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最后激疑 :周瑜为什么会发生思想转变呢 ,引导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就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的 :1 找主要人物 :周瑜、诸葛亮。板书 :周瑜诸葛亮2 找前因及后果 ,板书 :妒忌自叹不如3 找周瑜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草船借箭的成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1)周…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1—4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张云霞第一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课文,看图学文《海上日出》《燕子》,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学习这组课文要运用前面各册教材所学到的知识和读写方法,使已有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业分析] 《草船借箭》课后共有四道作业题,主要是扣住单元重点阅读训练项目“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设计的。课后作业第1题共有3个小题,它们依次反映了“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经过,暗示了事件的结果。第2题是要求在完成第1题的基础上,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条理化,从而对“草船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