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家庭贫困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一个历史累积过程,其生成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因素背景。其中既有个体方面的因素,也有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因素。家庭贫困既体现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的主流分配层面,也体现在三次分配、通货膨胀隐性分配的非主流分配层面。在初次分配层面,在市场机制或非市场机制作用下,因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的约束而贫困;在再分配层面,因社会保障制度、财税政策、扶贫政策失当而贫困;在非主流分配层面,因通货膨胀内含的隐性分配而贫困,因以慈善为主要方式的三次分配薄弱而难以脱贫。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制时期,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弱势群体问题愈发严重,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其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拟从弱势群体的概念出发,在了解经济法视角下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大学体育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与他们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有无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生源情况以及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识倾向有关。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弱势具有相对性和阶段性,然而高职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成果。因此,本文从该群体的弱势表现出发,剖析弱势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救助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教育界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理解集中于经济衡量标准的现象,本研究提出非传统弱势群体的概念,即社会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状况且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未能覆盖的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发现该群体存在能力素养不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及应对方式消极等共同特征,结合目前教育管理工作情况,学校可以从完善教育载体设计、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个体、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和消极心理,在人际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自主和自制能力较弱。帮助和改善弱势群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强调主体意识的培养,实现弱势群体学生的自我转化,促进弱势群体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孙天锋 《职大学报》2010,(1):114-116
平等,是弱者的呼声与呐喊。平等价值的追求史,是弱势群体的斗争史。平等权的发展史,是从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实有权利的进化史;本文将在阐述平等与平等权内涵的前提下,在理论和制度层面证明: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平等权保护体系,既应涵括抽象层面的绝对平等与具体层面的相对平等的有机融合,又应容纳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在制度正义上的相对统一。同时,对弱势群体进行平等权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应通过实践层面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具体工作的改进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平等,是弱者的呼声与呐喊。平等价值的追求史,是弱势群体的斗争史。平等权的发展史,是从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实有权利的进化史;本文将在阐述平等与平等权的内涵的前提下,在理论和制度层面证成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平等权保护体系,既应涵括抽象层面的绝对平等与具体层面的相对平等的有机融合,又应容纳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在制度正义上的相对统一。同时,对弱势群体进行平等权保障的理念与制度应通过实践层面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等具体工作的改进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高校特困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自身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文化素质及家庭期望值的影响。学校因素包括教师素质及学校自身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是观念的影响及舆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扶助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媒体舆论的主力军,电视传媒更要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好定位缺失、人文缺失等问题,为弱势群体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初级中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孙丰智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初级中学中,“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是初级中学教学工作的难点,而且也是初级中学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量,并将SCL-90得分归纳为10个不同因子。结果显示,126名贫困生因子超出常模的学生有46人,占总人数的36.5%。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贫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应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勇于受挫的积极者。  相似文献   

13.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讲了多年 ,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 ,“减负”不是教育内部的问题 ,它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 ,也只能由社会的不同层面协调解决。社会学关注教育问题的角度是从宏观着手的 ,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社会化进程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政策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文化、体能、智能、处境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0至6、7周岁的儿童。目前我国缺乏对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政策支持,也缺乏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确立就近入园学前教育制度,减免或延缓支付教育费用制度,早期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制度,社区弱势幼儿教育状况监护网络制度等,以促进弱势群体早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分类教学法对无锡江南大学52名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对不同伤残类型学生的身体机能和非身体指标,包括(运动习惯、体育认知、心理)等情况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实施分类教学实验后在身体机能方面,病症类学生肺活量男女生均有明显提高,各种损伤类坐位体前屈女生较男生提高明显,握力男生较女生提高明显,非病理类学生实验后体重指数女生基本接近正常,男生虽仍属于肥胖范畴,但比实验前体重指数明显降低;残疾类学生课后主观感觉良好,身体的灵活性和对体育运动练习方法的运用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分类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伤残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16.
以公共体育政策视角调整弱势群体体育利益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弱势群体体育利益被相对剥夺是我国广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体育政策是体育发展的行为准则,它规定与指导着体育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公共体育政策在体育公共利益选择上的偏向性,得出结论:公共体育政策合理的利益选择是体育公共利益的均衡分配,有效制定公共体育政策,充分关注弱势群体体育利益以及建立和完善体育利益表达机制。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运用行为学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锻炼参与率总体水平较低,其中,体育锻炼参与率男生高于女生;乡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受学生身体条件的限制较大,心理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重要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定与稳定,更影响着这部分学生的成人成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不容忽视的对象。挖掘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分析各成因的相关性大小,摒弃相关性小的假设成因,进而有针对性探索成因疏解之途径,这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职责。基于现实大背景,首先分析其心理困境之表现,然后探究其内在的原因,最后针对此提出疏解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现对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的保护,是法律价值的体现,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重要途径。系统法学理论为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存在效力过低、制度建构的缺失、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从系统法学的整体性、闭合性、动态开放性等特征分析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如何实现运作自成一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的转型明显扩大和加深了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规模和弱势程度,处于弱势境地的青少年受社会体制、家庭、群体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应重视城镇青少年弱势群体受教育的程度,使其更健康地发展,进而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