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生态诗人斯奈德诗歌中包含有大量生态隐喻:植物,动物和地貌隐喻.这些隐喻的并置与相互交织,反映了人类与植物的链接,与动物的平等以及与自然地貌的共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所透视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等与联系,探索诗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大理论特点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迷恋于科技,如何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则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泰戈尔的"自然观",在《飞鸟集》等作品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可以引领人们保持对自然的爱与向往。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通过分析《飞鸟集》中的"博爱观"、"泛神论"等思想,对泰戈尔的"自然观"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然生态的恶化与人类的认知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社会理想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人和自然相处的方式。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宫泽贤治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其"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在生态自然观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一个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处的生态群体。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互联网与新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的工业生产变革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人类如何处理自身与科技、自然的关系再次成为研究的新课题,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与自然观的视野下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新更新人类对待科技和自然的认识问题,以及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促进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好地发展。新工业革命的兴起必将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发生根本性变革,也是推动中国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化在自然观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天人两分,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自然始终处于人的附属地位。美国自然观发展最辉煌的成绩在当代,即生态批评和生态伦理;其悖论是征服与保护并行。本来主张环境保护的倡导却成了环境破坏的托词或理论根据。目前,环境问题比较迫切,借鉴美国的历史经验来审视中国的环境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骑兵过河》是惠特曼众多关于南北战争诗歌的一首代表作,诗文处处洋溢着惠特曼独特高超的艺术创作之美,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声音的音乐之美及行文描写的秩序之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批判"人类高于动物"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如何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自然环境恶化、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荣?这是当前人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陈寿朋先生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守护者,为我们解答了这一难题。可以说《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既是一部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赞美自然、教育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何防止自然环境恶化的教科书,同时也是一部宣传生态道德教育的巨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道家的"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是华夏文明内在的本质和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本体论上主张万物阴阳和一,系统自然有序,认识论上主张辩证认识万物,追求动态平衡,自然观上主张自觉天人合一,强调道法自然。产生于后工业社会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也具有"和合"意蕴,本体论上主张人与自然共生,重视整体有机,认识论上反对划一思维,倡导尚和文化。自然观上主张正视宇宙之链,重构天地人关系。二者尽管时空相隔甚远,但契合了认识和解决天地人关系的"和合"思想,找到了共鸣点。本体论重整体倡协调,认识论尊重同异结合,都能辩证法地看待科技。二者的古今呼应,有助于为人类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难题提供更多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通过探索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可以看出,马克思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通过万物有灵论、自然价值论、自然本体论三种自然观类型,分析川端文学代表作《雪国》的自然观表现.  相似文献   

13.
艾青被称为中国诗坛的"泰斗",他诗歌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被压迫阶层的关怀无不反映出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在创作手法上,艾青对意象的娴熟运用充分发扬了惠特曼大胆而颠覆的现代诗歌创作技巧。两位诗人均用诗歌深刻揭示了下层社会女性遭受的种种苦难,对女性的同情跃然于字里行间,但从他们笔下也不难发现男性运用话语权力不自觉地压制了女性的声音。因此本文将以时代为背景,以语言风格为依托,从女性形象的刻画入手去窥探两位诗人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道德观是以人的自然属性或人之外的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为基础来理解人类道德应然性的系统观点。由于人们自然观视界的不同,而使自然主义道德观表现出四种类型,即生命道德观、环境道德观、生态道德观和宇宙道德观。辨析此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美国的著名现代主义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一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史蒂文斯诗歌中能发现他希望人类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以图重新建构人与人之外的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浙东唐诗是中华文化血脉之躯体的动脉,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亲密互动的结晶。浙东唐诗研究有力推进着浙江精神的发扬、年青一代的思想传承与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化。该文聚焦唐代诗人创作的与浙东有关的诗歌与散文,从"凝视"理论的视角对唐代浙东文学名篇展开话语分析、美学评价与意境建构,探讨唐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与文化气质。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唐人传达着物我交融、相互生发的"和合"自然观与生态美学思想。在与自我及社会的对话中,唐人追求不一般的人生境界与灵魂表达,在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中,书写着自由又多样的人文气质,安放着不安而向上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浑沌不分的整体自然观到学科分化的演变.二十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引发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交叉、渗透的浪潮.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高度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决定了自然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与协作的必然性.现代经济哲学作为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部生长起来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它的产生正是当今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西神话自然观存在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地位的不同感受。神话自然观的差异通过作用于原初形态和思维方式,对中西体育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崇拜自然,赞美自然,郭沫若自云这是他与歌德共鸣的一个主要方面。“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郁达夫如是说。这两位我国现代浪漫派文学的开拓者对大自然怀有如此亲切、真挚的厚爱,原是不足为奇的。自浪漫主义文学诞生之日起,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诗人从自然万物得到美的启迪和诗意的灵感,而且是将他们自己创造的美赋予大自然,进一步从美的对象化中实现了人类创造美的本质属性。所以,自然观在郭沫若、郁达夫的文学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比较和对照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与鲁米在家庭自然观、道德观、生态观等方面内在的相似性与不同点,可以丰富和拓宽我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知,建立针对生态破坏和过度消费自然的道德意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智慧为我们构造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