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保罗·奥斯特在小说<月宫>中创造了一个不断探寻自我的年轻人形象马可·佛格.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探究马可从青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一连串生活变故中所经历的人格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并解析导致其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核心。我国的青少年在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下,普遍存在着自我同一性混乱的现象和问题。本文试图以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阐明该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关系,并提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深层启示。  相似文献   

3.
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发展理论 ,强调“自我”和情感的作用 ,又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要使青年期人格健康发展 ,就必须完成青年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强调必须为青年提供完成心理社会任务必要的社会条件。同时 ,防止消极同一性的产生。埃里克森的青年期人格发展理论对高校的人格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应取其精华 ,去其不足 ,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4.
孙杰 《教书育人》2009,(12):106-107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反应了青春期人格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的内在根源。因此,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老人》和《灰色马,灰色的骑手》刻画了一个“反叛者”形象——米兰达,关注的是人怎样在逃避不了的荒诞的世界里找到生存的立足点,回归自然本真的精神家园。面对南方家族历史,米兰达能正视失败,执着于真实;面对战争、瘟疫、死亡和战时美国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伪善和非人道行为,米兰达在反叛中存在,努力前行。为了确立自我,实现身与心的和谐平衡,更为了捍卫人格尊严,米兰达表现出西西弗斯式的反抗精神:虽然处在一种“被抛”的境地,孤立无援,但她毅然地重新开始,在失望中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6.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人格理论为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借鉴。同一性问题是研究大学生青春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反应了大学生人格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的内在根源,对于研究和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我同一性理论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观点,其主张人格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社会及团体价值的认同,是个体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身生存理念的不断整理与整合。研究该理论有利于从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思考大学生在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文章在分析该理论的发展、意义、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思想解放运动塑造了美国人民反对权威、追求平等自由的民族精神,也为狄金森追求独立自主的叛逆性格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基础,父亲的男权思想和对自己聪敏才智的不屑一顾促进了狄金森叛逆性格的萌芽和滋长,而随着亲人朋友的相继离去,上帝对狄金森祈求帮助的无动于衷则催化了狄金森叛逆性格的形成和爆发.  相似文献   

9.
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有可能遇到自我同一性危机。相较于一般大学生,高职“9+3”学生在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信仰、价值等方面存在更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让他们更容易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困境。本文以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为基础,以S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案例,探究“9+3”教育计划下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现状及成因,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高职院校“9+3”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问题,为承担“9+3”教育计划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育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与学前儿童相关.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阶段、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阶段、主动对内疚的阶段.这些阶段依次出现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个体能否顺利度过每个阶段,形成相应的良好品质则是由环境决定的,其中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度过人生的前三个阶段,形成良好的基本人格特征,成人应重视早期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在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机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让孩子体验成功中培养其自信、独立的心理品质,通过创设适宜的家庭环境和家园共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自我调整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实现每个阶段的"平衡"。后悔往往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内部"不平衡"状态联系紧密,是人格发展需要处理的任务。接受后悔的程度、自我调整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个体的生活状态。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人格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H.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青少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在概述了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马西亚(J.E.Marcia)、小柴木启吾、加藤厚、张日昇等中外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探讨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活动理念】高中生正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认识自我需要,而来自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往往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概念的重要参考。同时,随着自我意识高涨,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外界的正面评价,以维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导致他们会对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严重的还会陷入精神内耗之中,带来非常消极的情绪体验,引发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34):4-6
本研究通过对沧州地区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在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人格特征和亲子依恋关系的相关关系,以及亲子依恋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1)沧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同一性延缓状态约占三分之一;(2)大学生同一性水平存在差异;(3)大五人格的开放性对大学生的同一性状态具有预测作用;(4)大学生亲子依恋与同一性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73):17-18
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在严格遵守原文的前提下,对《水浒传》中所谓"淫妇"——潘金莲性格的形成进行探究,考究其生活环境及周围各种人物造成的情境对她性格的影响,促使其形象立体化,超越类型化,从而达到对潘金莲的接近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自我意识的形成是青年尤其是大学生面对的重要人生发展课题。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深入地剖析了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分析导致青年自我同一性扩散的主、客观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心理矛盾和冲突,最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自我同一性被认为是大学生发展的核心主题,通过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特点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程度不高,但达到自我同一性形成地位的比例也比较小;学校环境知觉、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显著相关;二年级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程度高,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阶段;高考入学分数和生源地(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对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无明显影响。为此,从校园环境建设、发展目标引导、非智力因素培养、职业认同教育等维度提出促进军校大学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和人生思考、兼容儒释道内涵的人格魅力、真性情的人生幽默、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苏轼的旷达、谐趣、圆通的文化性格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在个体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早教机构中亲子游戏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亲子游戏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中,许多高职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问题都延期偿付至大学阶段进行探索。文章立足于高职学生身心成长和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从破除权威影响,增进人文关怀,塑造积极情感等维度入手,探寻解决高职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