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传播》2004,(2):29-29
《中国记者》2003第10期发表陈回四的文章《“隐私倾诉”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倾诉类节目的兴起,首先缘于现代人的情感困惑的增多。快节奏、大压力的工作强度,经常变动、漂泊不定的工作环境,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中西伦理道德观念的碰撞融合……形成了现代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在情感问题上的诸多困惑。社会的巨变首先改变了当代人的 “价值观和道  相似文献   

3.
约在1999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的一位好友闯进我家,还未开口就已经泪流满面。她说说哭哭,哭哭又说说。原来,她的丈夫有了外遇,他们的婚姻亮起了红灯,好友为此痛不欲生,我知道她是个性格坚强的人,在遭遇高考落榜、工作被顶替那么大的挫折时都没有掉过一滴泪,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感情问  相似文献   

4.
黄鹤 《青年记者》2009,(12):38-39
新闻报道价值取向是新闻传播主体取舍新闻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是新闻价值取向在新闻报道操作中的变化和细化,具体表现为在新闻传播中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和报道重点是什么及其基本倾向。近年来,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的副刊专栏在市民生活类报纸上遍地开花,受到读者的大力追捧,新闻学术界对此类文体和价值取向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由舆论学创始人李普曼(Lippm ann )在他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公众舆论》(PubilcO pinion)中提出,那就是“拟态环境”(Pseudo -environ-m ent) 。所谓拟态环境”并不 “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 “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传媒隐私热,标示着大众传媒中对个人深层情感、生活的曝光日渐增多。一般舆论都从两个方面对这种热潮持否定态度:一是批评传者打性擦边球,以庸俗趣味吸引受众,二是认为这是国人劣根性的表现。但大众传播中的隐私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得以流行?在隐私传播中,传者和受众的参与心理是怎样的?其社会学、心理学根源何在?笔者试图从传播价值取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思考和分析。 一、大众传播中的“隐私”界定 对隐私概念上的界定,一般遵循法律原则,包括隐密性、真实性、体现精神价值、人的尊严等,总之,法律上的隐私着眼于…  相似文献   

7.
张梅兰 《报刊之友》2010,(12):148-149
本文对武汉市几家都市报"情感倾诉"栏目读者的阅读情况,即阅读群体、阅读效果以及该栏目对读者的影响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对"情感倾诉"栏目盛行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媒体现实效果层面上的性别权力关系的对抗以及隐藏在媒介话语秩序下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9.
1997年北京青年报女记安顿根据当事人的口述进行实录,在《北京青年报》上首开隐私倾诉的专栏,然后集结成《绝对隐私》出版。这个事件具有非常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一种新的媒介现象的出现。今天,当你翻开报纸,“隐私倾述”、“情感实录”等栏目触目皆是;广播电视各类谈话节目关涉隐私的也越来越多。悄然之间,媒介对隐私的追逐变成了隐私所有在媒介上的主动倾诉。隐私在媒介上的传播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杨磊 《传媒观察》2005,(5):20-21
汽车杂志、楼市周刊、新家居、时尚生活……如今报纸上名目众多的各类专刊令人眼花缭乱。一个专刊时代已伴随着“厚报”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相似文献   

12.
倾诉类栏目,关注的都是普通人的情感婚姻和人生命运。婚姻、家庭问题,其实不是婆婆妈妈的小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只有家庭和谐了,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4月17日下午,租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仰山村的一名河南籍产妇,在家中准备分娩时,被一乡间女“医生”滴注了“催产素”之后突然昏迷。其丈夫在拦车送往医院抢救时,却遭到多辆出租车拒载,昏迷近一个小时后产妇才被送到附近的中国航空中心医院抢救,不幸的是产妇及其胎儿均未被救活。  相似文献   

14.
近年,平民化的办报品格被众多报人所推崇,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让世界瞩目的变化,当媒体把目光投向渴望改变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平民百姓时,当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怀成为所推崇的社会精神时,那么这种反映到媒体中的平民化趋势也就不足为奇,而作为大众媒体的报纸把平民品格视为一种追求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晚间广播节目乃“最后的心灵触媒”。情感话题的私密性契合了广播的匿名性而在夜间繁盛,而广播的夜间“情感倾诉”节目也暗合了听众的社会心理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繁盛而不泛滥是媒介中人的困惑所在,本文从广播的介质特性、当下国情与听众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情感倾诉”节目兴盛的原因,并从话题选择、节目内涵、目标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该类栏目今后的走向———注重阳光导向,培养听众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即“好情感是金”。  相似文献   

19.
当下,全国报纸正进入一个“厚报”时代,从当初单一的各级机关报薄薄的版面到各级各类都市报、晚报、商报、时报和其他专业报纸厚厚的版面,谱写了我国报业改革新的篇章,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曾看到一则报道,读后,令人如鲠在喉,如垒积胸,觉得很不是滋味。报道说,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内,某市发生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和一辆中巴车在路口相撞,造成四人受伤。当地一家早报的标题是:《砰!两车惨撞喇!飞出血人》,题目如此,正文里的描写就更具体而细微了:像什么碎玻璃飞溅的样子,乘客们惊魂不定的神色,受伤乘客的痛苦状态…… 一起充满血色、惨痛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当地的这家早报可谓反映及时,其报道也真称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