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老百姓为什么生活得比较愉快,因为他们对生活没有过高的奢望,他们想要得到的都比较好实现,所以他们客易满足,也就容易产生幸福的感觉。我称这种普通人的幸福为平民的圣餐。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喜欢写点东西的人,除了读作品,我还读一些文艺方面的理论书籍。如果不是读过胡廷武的《文学闲话》,我会以为所有原理的阐述都天经地义地充满了概念的对接和繁琐的学理;但这本书就很不一样了,我的阅读十分轻松,读完之后仍然十分轻松,所不同的是,这时对平时苦思想的一些问题,已多出了一种了然于胸的喜悦。 理论理论,不以“理”论,而作闲聊;从容练达,娓娓道来,原来说理论道的文章,也可以写得这么好看!  相似文献   

3.
华夏出版社的新书《平民演员——我说于是之》是一部评传体的书。传主是我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作者是与是之先生有着近50年半师半友关系的剧作家梁秉堃先生。封面和版式的设计。是由著名装帧设计师张鹏先生担纲。深棕色的封面仿佛舞台上刚刚合起的幕布。借从天穹上射下来的一缕斜光,见到是之先生正在凝神沉思……你不由得一页页翻看下去,那一幅幅珍贵的剧照、生活照,那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文宇,使你的思绪张开翅膀……  相似文献   

4.
《直播生活》中的平民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播生活》这个栏目创建于2001年,当时辽沈地区还没有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栏目,当时“立足服务,关注民生。围绕市民日常生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社会热点话题等方面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矛盾与冲突、规范与变革,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和引导,为百姓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就是这个栏目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其实许多人都明白,如今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出了不少毛病.但是,生活中到底出了哪些毛病?我们往往在云里雾里看不大清楚.  相似文献   

6.
《论语》自成书以来,注家风起,有多少注本无法统计。但不管有多少注本,大致脱不开或"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的路子。在当下,国学一直喧嚣,但因国学底子早就丧失,"我注""注我"功力不够,就玩讨巧,撇开文本,直接将《论语》当成"丝"的兴奋剂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于丹讲"。开始看"于丹讲",也满怀兴趣。看了几讲以后,发现她说的《论语》与孔子八丈远,纯粹是给"屌丝"们端上"心灵鸡汤",就不再看了。心想,《论语》被讲到这个份上,孔老夫子若地下有知,还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的美学概论、美育概论与艺术概论。纵览这些概论,存在许多明显的缺陷,如认识论的写作思路,没有历史的维度等等,不一而足。膝守尧研究员的新著《艺术与创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却为概论的书写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陈实 《传媒》2003,(5):45-45
高凯明文崇孙犁,体近四叶,风格于清简潇散之外透出从容徐婉,思想在朴素平淡之中藏有深曲悠远,几乎篇篇有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文章,读起来轻松,读起来愉快,即使像卡尔维诺那样头朝下脚朝上地倒立着读,大概也不会累的。 《简朴生活》收入散文18篇,体裁、风格与他的《静流则深》基本一致,还是有那种齐鲁的豪爽和岭南的灵秀,还是有他个人体性的自然流淌。不同的是,两本书成了两个创作阶段的象征——90年代守住的是“宁静”,新世纪则走向了“简朴”。我把两本书的60多篇文章一一读过,相信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某种内在的创作规律或趋势隐匿其中。 散文有“大”有“小”,有人善  相似文献   

9.
叶荷 《传媒》2016,(16):92-92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教育方式的改变,网络英语新闻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新闻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听力素材,也为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供了训练听力、拓宽知识的新方式。但是,在具体的英语新闻听力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依然存在着难以习惯英语思维、不能有效抓住英语视听技巧等困难。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对此,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尝试,力图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新闻听力的新方法。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发行、上海杉达学院辜岩巍副教授和曹丽美先生主编的《网络英语新闻视听读》一书,就是种新的尝试。该书依托互联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不同于传统英语新闻教材的写作方式为学习英语新闻的学生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全书采用新形式,分别从视、听、读三方面对网络英语新闻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讲解,为学生充分、详细地讲解网络英语新闻的听读技巧,满足了学生学习英语新闻的偏好。  相似文献   

10.
5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栏目.说“新”,仅就内容而言,该栏目采用的依然是小板块,纪实性的表现形式.45分钟的《万家灯火》共分四个小栏目:《往事》、《体验》、《家庭》、《生活现在时》,在不紧不慢中讲叙一些普通人的故事,情节细腻、启示深刻、诱导得体.  相似文献   

11.
12.
《今传媒》2002,(2)
读了好几年的《新闻记者》,总觉得有话要说。《新闻记者》在我们报社俏得很,杂志一到资料室就会被人“抢”走。现在的新闻业务刊物说来不算多,可也不算少,但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情《新闻记者》呢?对此,不同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理由、不同的答案。然而我  相似文献   

13.
人,看厌了世俗的烦嚣和喧嚷,常常会返朴归真,尝试在生活中寻找一点安静和平定,茶道正好是我们今天能借以归心入定的一种方法,当然,散步,书法,插花,品赏玉石古玩,也都未尝不可,但是茶道却又多了一层东西。友朋三五,围桌而坐,一壶香茶,素瓷静递,或者有音乐或者没有,但是总有在品茗间的几句言谈,那个时候,一滴沾唇,世界都远去了,有的是内心的清净,有的是思想随馥郁的清香而升腾。打开《听壶》,我首先期待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前一段时间,不少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到了晚上八点都纷纷收车回家。他们不是急着回去收看让球迷失魂落魄的“世界杯”,而是要陪着同样是“的哥”的陈文海着急上火,四处奔波……的确,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哥》,说的是左邻右舍的你,是楼上楼下的我,是居民杂院的她,是所有平民百姓再熟悉不过的身边故事。全剧二十集,从头至尾,没有权力较量,没有金钱交易,没有风花雪月,更没有床上功夫。有的只是老陈家,也是百姓们自己家开门关门的烦心事:一家几口下岗了,孩子上学缺钱了,老人生病住院了,两口子不和离婚了,年轻人恋爱…  相似文献   

15.
《家庭生活顾问》一书的出版,在社会上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发行量便达到九十五万册。清早,新华书店的门口,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争相购买。由于供不应求,书店只好规定每人限购一册。这本书的出版之所以出现了如此盛况,事实本身就充分表明了:群众迫切需要关心他们生活的科普读物。  相似文献   

16.
他凭一扇、一木、一口。演绎家国兴衰、历史变局,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永久记忆和正在享用的精神文化大餐,超过2亿人听过他讲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他就是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  相似文献   

17.
石油在水面形成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拍摄位置是将相机置于水面高度,这样不仅可以制造出鸭子的倒影,同时可以借助油膜对光的强烈反射突出黏稠的质感。中国古人有“束情难似束悍马”的文论,这样的观点同样适合于新闻摄影。在画面上,看不到鸭子凌乱的羽毛或痛苦的神情,看不到夸张的污染场景。摄影者在鸭子嘴角滴下石油的瞬间摁下快门,这是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阅读《天禄琳琅书目》的九则札记,对该著名善本书志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9.
《视听界》2007,(5):I0003-I0003
瞿春华,太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播电视总台台长。任市广电局局长至今十年有余,坚持把好导向,当好喉舌,外求与强势媒体联下合作,内强基本素质和总体策划,节目栏目质量不断提高。电视《太仓新闻》多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20.
这一期《文摘周报》16版,字数10万以上,在众多的报刊里,给我的感觉是“十万强驽压潮低”,耐人寻味,引人思索。 头版头条《“她们”的危险》,后边的《人总要一代比一代强点》《卖草》《弱女与绑匪智斗四昼夜》,另有《正视她们的弱势地位》与《与弱势群体争利,于心何忍?》两则短评,都属于视野深邃、颇见分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