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起步至今,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日趋成熟,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电视新闻评论员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在电视新闻节目这一话语场中,电视新闻评论员已成为一个深刻的影响因素,考察其从缺席到出现、从成熟到专业化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介入与否、如何介入、以何种立场介入,有助于廓清我们对电视新闻评论员所担当角色的认知,也有助于我们观察电视新闻话语的流变.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迅速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媒体行业中所占的分量十分之重,它是信息传送流通的一种途径,由节目主持人或评论员对当下所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并以自己的观点态度进行相关的分析评论,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新闻信息,如今新闻评论节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新闻评论节目从早期到新时期话语转变的主要特点,希望能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电视产业中对新闻评论节目相关工作者有所启发,从而推到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弓伟波 《视听界》2006,(4):84-85
《央视论坛》作为一档纯粹的评论性栏目,借新闻说话,发言者是媒体本身,从“评事”走向“论理”,通过嘉宾的声音表达媒体的观点。《央视论坛》自2003年5月1日开播以来,以权威的观点和深度的评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人群相对稳定,但其收视对象主要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央视论坛》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突破和尝试。一、说理性节目缘何不温不火笔者以《央视论坛》2006年1月4日至4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网上可查阅到的50期节目为研究对象,从评论内容和评论趋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其选题和论说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高冉 《新闻世界》2022,(5):63-66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表达主流媒体立场的独特作用,更加侧重于深度挖掘事实、表达观点。该类节目中的主持人除了主持的职责以外,还要担任评论员的角色,在评论的过程中会影响舆论导向,进而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具有“建设性”。本文以央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为例,从话题导入、话语推进、会话总结等几个方面探究如何提升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5.
怎样培养和造就电视新闻专职评论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心云 《声屏世界》2005,(11):49-50
2003年开播的《央视论坛》第一次引入了“本台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本台评论员”由央视的记者、主持人白岩松担任,“特约评论员”刚由其他媒体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他们的个人特点逐渐成为节目特点的一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做日常新闻评论的专职评论员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6.
聂东雪 《传媒》2021,(1):50-5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话语建构中,以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为依托,以电视节目为话语载体,对严肃的理论话语进行媒体创新表达,已经成为全新方向和重要路径,央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就是此类节目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其特色进行梳理总结,期望能够加深对此类节目的理论认识,为其后续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评论是我国电视最为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评论主体是电视新闻评论的主动者和实施者。电视节目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而电视节目的新闻话语是将视听元素相结合,从而分析现象,发表见解。不同的新闻评论节目由于自身各项条件的不同,在新闻话语方面也相应具有很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关键洞察力》和《深度国际》两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的比较分析,对其新闻话语运用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为分析样本,试图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话语权为核心,以人际传播为分析路径,研究心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主要的话语角色及其语言特征表现。本文认为主持人对自身话语角色的正确认知和合理定位,是成功实现心理访谈节目策略性交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是中国网络媒体最具代表性的原创评论栏目.该专栏致力于打造人民的话语平台,被誉为"网上第一评".本文对2007年全年<人民时评>的文章作了调查分析,以展示其作为公民话语平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1.
《时事开讲》是凤凰卫视的王牌时评节目,《新闻1+1》则是央视新闻评论的旗帜。同为华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翘楚,两档节目的电视新闻评论却各具特色。本文对两档电视节目进行对比分析,以浙江温岭杀医案为例,证实了二者新闻评论存在较大差异性,并且解读了各自的评论特色。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盛兴"的热言时代,本文主要分析在这样的热言时代下,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相互关系;并创新性地引入"公共话语场"概念,从理论层面探析在第三次时评热潮的头一个10年里,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话语权的实现搭建话语平台,公民又如何通过时评这一言说文体表达其话语;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对如何更有效地让公民通过时评最大限度实现其话语权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一、引入网络公众评论员,呈现多方观点,拓展传统电视 新闻评论节目公众话语空间. 与上世纪90年代"焦点访谈""事实即评论"的"单一信息发布模式"相比,目前以"新闻1+1"为代表的主持人"意见引领模式",和以专业人士对信息进行解读分析的新闻评论模式已被普遍认可和效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发展,电视评论中的专家效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谓专家效应,就是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权威人士,参与到电视评论性节目中来,就某一新闻事件、现象或问题,发表观点,提出意见,进行评论,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影响受众,从而成为电视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性节目,准确地说,应该是新闻述评性节目。它们大多结合某一新闻事实,在电视评论员(即记者)的引导下,展开评述,让各界人士发表观点,最终论证出节目的主题思想来.在这一论证过程中,专家的评说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央视论坛”的特别节目“岩松两会观察”不能不说是一个亮点。除了以一种国内电视媒体目前很少甚至不曾有的节目方式参与两会报道,“岩松两会观察”在推出电视评论员。即专业的电视人任评论员,对新闻时事进行分析评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央电视台不断求新求变,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闻联播》引入了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连线特约评论员在《新闻联播》中进行直播评论,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的第一次,凸显出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各种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在电视节目策划中设置悬念以赢得观众关注已然成为了当前电视节目策划的一个重要手段。《非诚勿扰》的节目策划者在整个节目设计中将悬念的设置和节目的流程成功的结合,有效的激发了观众的期待心理;除了悬念之外,《非诚勿扰》节目中必不可少的另一个亮点是冲突话语在节目中的呈现,在《非诚勿扰》中,冲突大量的表现为嘉宾间的语言冲突,一些观点的碰撞起到了制造社会话题的功能,这些原因或许正是《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蔡懿 《视听纵横》2010,(3):100-101
2010年3月《新周刊》大型主题活动"电视在哪里——2009中国电视榜"中,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评论节目《九点半》主持人钟山被该杂志冠以最有血性民生时评主持人殊荣。  相似文献   

20.
从话语实践的角度审视,节目主持艺术及其功能价值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具有构建、维系和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尤其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需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引导和塑造儿童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为主要责任。关注儿童的兴趣、需求和心理,精心设计和呈现节目内容,用亲切、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导儿童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和情感。本文将节目主持艺术及话语实践设置在少儿节目这一特定的节目情境中,试图从话语空间、角色空间、意义空间三个话语实践层面审视现阶段少儿节目主持艺术及其功能价值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