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子》是一篇看图学文,其图上的美景就已令人神往:远山、湖水、稻田、盛开的桃花、轻扬的柔柳以及竞相开放的各色鲜花,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燕子。它们或穿插于绿柳之间,或用剪尾、翼尖轻点水面,或歇息于电线之上,构成一幅天然的巨大“五线谱”,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无限生气,将春光点缀得光彩夺目。加之作者又运用了精当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和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燕子过海》(浙教版第五册)一文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畏艰辛、昼夜奋飞的情景,赞颂了燕子的勇敢顽强,寄托了作者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文章语言凝练,饱含深情。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本周轮到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燕子》。《燕子》是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作品,描写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态,以及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优美舞姿。作者将燕子和春天融合起来描写,燕子在春天里活动,春天借燕子而添色,两者相得益彰,给读者无限美的享受。听完这节课,我有以下三点想法。一、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外形时,教师让学生用  相似文献   

4.
《燕子》(八册)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以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情趣横生的阳春美景图。教学这篇课文可先让学生弄清作者采用的由点到面、由近到远的表现手法,并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图画。第一段写燕子的外形特征。作者的观察点集中在小燕子身上,写得十分细腻。燕子“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似一个个特写镜头,把燕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八册《燕子》一课节选自郑振铎的散文《海燕》。原作采用“联想和比拟的手法”,借海燕的可爱形象,抒发了作者“旅欧途中”“思乡念国”的情怀。经过课本编者的节选和修改,变成了现在这样一篇完全独立的赞颂美丽的春天的短文。文题是“燕子”。文中具体描写了燕子“俊俏”“可爱”的外形,“活泼”“伶俐”的动态和富有诗意的栖息。小小的、三三两两的飞燕,以它独特的舞姿和“唧,唧”的乐声出现在烂熳的春色里,使春光更显出无限的活力,令人振奋,发人遐想!全文借燕子赞颂了美丽的春天的生趣。课文中“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一句  相似文献   

6.
师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燕子外形的?(学生自由读课文 ,分四人小组讨论。)生 :郑振铎爷爷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介绍的方法有点像加法题 ,“和”是燕子。生 :对。羽毛、翅膀、尾巴是小燕子最具有特征的地方。作者用“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这些词语来修饰 ,很形象。生 :作者写燕子尾巴时 ,打了一个比方“剪刀似的” ,特别好。师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说得也很全面学习语言 训练思维——《燕子》教学片段@葛青松 @吴丽华  相似文献   

7.
梁彩虹 《中国教师》2014,(18):47-49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反复分析,将课文复杂化 这些年,文本细读理念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广泛传播,但一些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生搬硬套,硬是把原本无深意的字句挖掘出微言大义,把不难理解的教材分析得“剪不断,理还乱”。如小学语文第六册《燕子》的第一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三年级的学生只要明白燕子是什么动物,理解这段话的大意即可。但一些教师在这句话上大做文章,分析其中的文采和表达方法,还要求学生仿写。这就将课文复杂化了,使得本来轻松的阅读教学进入了艰涩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阅读时,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开头多种多样,或叙述开头,或描写开头,或提问开头,或总起开头,或引用开头,或回忆开头,或设问开头,等等,写得十分精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开头别具匠心,毫无雷同,部是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作者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尽可能将作文的开头写得生动活泼些。读读课文中常见的开头,或许会对我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一、描写式课文《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习习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个开头,具体描写了燕了的形态,从它的羽毛、翅膀和尾巴三方面来写,写出它的活泼可爱。还如,《火烧云》一文的开头写得很美:“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  相似文献   

9.
帅世红 《新疆教育》2012,(9):132-133
1927年,国名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乘船前往巴黎。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下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此时作者离开故乡,托身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作者明知眼前所见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却仍称之为“我们的小燕子”,可见作者心中割舍不断的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抒发自己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0.
膀的神韵,用“剪刀似的”刻画燕子尾巴的形状。最后用“凑成”一词综合全段,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主体的雕塑感。在这里,作者巧用一个“凑”字,使画面增色不少,它既传神地表现了小燕子极富灵气的形态美,又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无比喜爱之情。接下来作者根据燕子的候鸟特点,描绘了一幅  相似文献   

11.
《燕子》(语文八册第一课)作者从燕子外形、飞回的时间、动态、静态四个方面勾勒出燕子的“活泼可爱”。开头一段,作者挥洒其情凝意注之笔大笔涂抹,每一笔画出燕子的一个特点。连画三笔,便画出了“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  相似文献   

12.
一、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如教学《燕子》一文第三段“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学生很难理解“横掠”的意思,于是可适时播放燕子“横掠”飞行的课件,很好地展现燕子飞行的动态,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又如在教学《月光曲》时,分辩事物和联想是这篇课文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燕子》一课中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条”、“几根”或“几道”“几痕”一词,取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是指电线的几条。但作者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条”“几根”或”几道”呢?过是作者遣词造句准确、形象的表现。《新华字典》对“根”、“条”、”道”都有...  相似文献   

14.
刘庆邦发表于第9期《山花》“头条自荐”的短篇《燕子》,仍是作者多年来执着经营的矿区故事,质量略低于作者的水平线。一次鬼使神差使小女孩燕子将矿工林志文误认为父亲,林志文遂与燕子的母亲宋小英隐藏了燕子父亲的死讯,三人俨然一家。刘庆邦不直接呈现矿难之痛,而步步推进燕子那令人心酸的幸福,真可谓让阅读过程悲喜交加。在显然的矫饰性的行文中,刘庆邦依然给我们带来了微薄的暖意。  相似文献   

15.
《燕子过海》(浙教版第五册)一文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畏艰辛、昼夜奋飞的情景,赞颂了燕子的勇敢顽强,寄托了作者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文章语言凝练,饱含深情。“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情感,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在真情的激荡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朗读、品悟、表达等诸多训练,并获得思想情感的熏陶、洗礼和升华。为达到这一目标,本课教学可设计三个流程。一、创设情境———入情上…  相似文献   

16.
不唯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会有能力去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7.
不唯师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  相似文献   

18.
[初读——整体感知]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这篇散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形态,表现了春天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再读——理清层次] 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的形态.第二自然段描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第三自然段描写燕子在春光里飞行.第四自然段描写燕子飞倦后停歇的姿态. [细读——刨根问底] 姜老师留的预习作业,孙胖胖完成得很好,但是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相似文献   

19.
周雪兰 《湖南教育》2002,(11):54-54
作文时,把静物描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让人看了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才是把静物写活了。那么,怎样才能使静物“活”起来呢?一是巧用动词。如第九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面”、“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里作者用了“立”、“横”、“笼罩”、“入睡”几个动词,把处于静态中的事物写活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极富立体感。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如第十册语文《燕子》中“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  相似文献   

20.
在天工造化的众多杰作中,燕子石就是其中之一。燕子石,因其石面上有天然形成的,形态酷似“燕子”的立体纹饰而得名。那些“燕子”嬉戏高翔,姿态万千,确实令人赞叹叫绝。其实,燕子石是一种含大量三叶虫化石的薄层石灰岩,石上的“燕子”就是这种三叶虫化石的头部。三叶虫是早已灭绝了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物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三叶虫很像现代鲨的幼虫,躯体呈椭圆形,身长孔~10o毫米,宽10~北毫米。三叶虫背壳纵横都分为三部分,横向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纵向田头到尾的中间部分称为中轴,左右两侧称为肋叶,正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