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静 《中国广播》2013,(7):82-86
本文首先对广播所具有的伴随性、移动性、地域性等特征与移动互联网具有的特征SOLOMO(社交化、地域化和移动化)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广播是最具有移动互联网特征的传统媒体。并结合深圳广播的实践,从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三个维度,对"微"时代广播的转型升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1):35-41
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三条主要路径。移动化不等于媒体客户端,它是媒体产品的一次系统性升级,包括产品形式、产品结构以及支持它们的产品思维等各方面,与移动化相关的视频化生产也需要新思维。媒体的社交化有三个层面,即社交化传播、社交化生产、社交化运营,其核心都是用户角色的升级,社交化意味着用户成为媒体的渠道、生产力和可沉淀资源。智能化驱动了内容生产的新革命,也带来了媒体生态的深层变化。对于媒体转型中出现的"中央厨房"、平台化媒体、内容付费等新实践,需要从障碍因素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智慧化图书馆建设,各高校图书馆改版门户网站的需求迫在眉睫。文章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门户网站改版为背景,选取国内“双一流”高校和国际2018QS排名前列高校的图书馆门户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图书馆门户发展的趋势,并探讨了“智慧化”门户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馆和其他高校智慧图书馆门户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移动化、短视频化与社交化的传播趋势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新的创新课题。本文通研究发现移动社交媒介环境下《新闻联播》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通过"联播天团"打造"现象级"短视频产品《主播说联播》;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和快手号,开启"短视频与社交化"新篇章;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平台深化传播内容与构建传播矩阵。依循《新闻联播》在移动社交环境下创新策略的初探路径,本文认为电视新闻的转型发展可以着重从"5G环境下充分利用短视频优势"、"深化传播内容、转变叙事方式,实现情感化共鸣"、"形成与用户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时代的数字阅读的最大特点是其互动性,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对于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涉及的较少,有必要对移动社交时代数字阅读的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深入揭示。[方法/过程]通过对现有移动社交阅读互动研究的不同维度梳理,从互动链、互动域、互动场3个层面厘清移动社交阅读的互动方式和互动关系,构建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并从互动过程和互动结果双路径对互动效应进行深度揭示。以"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为例,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对移动社交阅读互动机制和互动效应的研究,厘清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的脉络,以利于促进移动社交网络阅读互动由同质性向异质的转变,实现移动社交网络阅读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王少磊 《视听界》2015,(1):31-35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社交产品(比如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之外,新闻客户端一直被认为是"另一张移动互联网门票"。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如何运营新闻客户端实现盈利?这方面商业网站的成功尝试,是否可以被传统媒体移植拷贝?一度被贬低的门户网站"用户——流量——广告"模式,在今天似乎重新显示出效力。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传统媒体是新闻传播的1.0时代,“门户网站+PC”是新闻传播的2.0时代,那么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智能终端+4G”的3.0时代。为了应对新闻传播3.0时代的挑战,深圳商报10月20日开始进行了新一轮改版,笔者试着对这轮改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在社交化产品成为新势力的当下,移动社交化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特征。新媒体通过充分挖掘用户个体和社群价值,以信任和人脉为核心有效进行产品和平台推广。移动社交化成为媒体融合发展中实现万物连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改革和突围方式主要表现为争夺移动端,通过运营新闻APP抢占信息市场。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受具有碎片化、伴随性、社交化等特点,当前我国传统媒体APP的发展模式优劣参半,其先行者"澎湃新闻"极具参照价值。在与移动互联进行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交互设计和场景化是两个突出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深度融合,颠覆了以往的交往模式,塑造了社会群体的新型关系。社会关系将呈现移动化、社交化、社群化、电商化的趋势,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弱关系网络也将呈现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移动客户端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ZAKER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化阅读平台,凭借其"个性定制"+"社交化阅读"创新模式迅速吸引了大众眼球。它打破了传统电子阅读循规蹈矩的刻板印象,突破了单纯阅读的思维模式,使得阅读和获取资讯变得更个性、更有趣、更社交化。ZAKER7.0版本的发布,以"资讯"、"视频"、"所在地方资讯"、"社区"、"我的"五大功能齐驱,坚持"个性化"+"社会化"的阅读模式,以"区域融媒体"为战略根基,打造优质内容,关注技术前沿,以技术带动生产。ZAKER7.0的坚持和改变,让我们见证着移动阅读平台的成长与另一种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于莉 《中国记者》2014,(2):113-114
在传统媒体改版越来越注重网络用户体验的同时,大连网络广播电视台通过改版进一步向移动终端界面靠拢。其特点是专注内容融合、网页移动化设计,以及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查询、使用和共享内容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的特征、使用行为、使用动机和满意度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者较非使用者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社交活跃度,同时使用者利用门户网站获取新闻的频率更高,但在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方面与非使用者并无显著差异;在大学生使用群体中,用户行为呈现典型的阅读碎片化和浅层化特征,同时用户在新闻阅读中乐于分享和点赞,却疏于评论;了解新闻资讯、获取有用信息、娱乐消遣、表达个人意见和促进社会交往这五大动机均能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总体满意度和社交满意度,但显著影响阅读满意度的只有了解新闻资讯和获取有用信息这两个动机。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大门户网站都推出了新闻手机客户端,传统媒体网站如人民网、凤凰网也都大力打造其App应用。为了吸引受众、提高品牌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收益,各大网站针对受众对于新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渴求,在移动客户端和门户网站都推出了一些网络新闻专题策划。本文以凤凰网对"美国第一夫人访华"新闻专题策划为例,比较其移动客户端和门户网站在表现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得出在移动新媒体时代传统网络媒体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移动社交媒体是集综合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服务为一体的在线社交互动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因其便利性、互动性和及时性深受大众青睐.其不仅加速了信息的流通,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社交形态.而过度使用移动社交媒体会使人的主体性丧失,从而发生异化,成为移动社交媒体的附庸.基于此,笔者从"异化"理论出发,阐述人的主体性异化给现实社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探讨如何回归和重构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姜双双 《出版广角》2016,(17):73-75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应用推广,移动互联真正实现了24小时在线的可能,人们的传播方式和行为偏好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进入了真正的网络化社会。移动终端APP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大范围覆盖,使用户行为逐渐向社交化偏移。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户行为社交化变迁的原因和表现特征,对未来媒体发展转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SoLoMo概念的提出,移动社交和LBS服务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移动应用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移动图书馆面临严峻的挑战。现代图书馆移动应用亟需应用SoLoMo模式扩展功能,顺应图书馆移动应用的社交化、本地化发展趋势,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移动需求和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8.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随着具有快网速、低时延、高稳定性的4G网络时代到来,以及伴随影像成长的一代成为消费者的主流,国内外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得以迅速崛起。而基于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的个体表达也具有碎片化的内容与传播、去中心化后的开放与自由、生活场景中的草根表达等特征,在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激发了用户表达的热情与创造力,提供了娱乐的平台,促成了公民新闻兴起的同时,泛娱乐化、碎片化、琐碎的表达也让其在"娱乐至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9.
黄琴 《东南传播》2020,(1):113-116
移动短视频社交是不同于图文社交的一种新型富媒体社交方式,它使现实生活更多介入到媒介虚拟情境中来,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打破,构成媒介生活日常化,媒介形象现实化,现实形象媒介化。本文以抖音App为例,从移动短视频社交这一新的网络现象出发,以媒介情境理论为基础,借助拉康的凝视理论以及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试图揭示在移动短视频社交这一新的媒介情境中,用户在"他者"的凝视下凭借技术赋权进行自我建构与呈现,从而实现自我的彰显;当用户无法恰当地看待其他用户的目光及评价时,其自我建构与认同过度依赖他者,自我逐渐异化,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从行为层面到理念、精神层面逐步丧失主体性,自我在其中悄然消逝。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即时、互动、社交等特征,原本只依托于纸质媒介的“阅读”行为有了新特点.文章以社交媒体时代为背景,分析移动阅读新特点——互动化、社群化及场景化,并根据这些特点重点探讨出版商如何从内容、平台、技术三方面促进移动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