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韦天聪王甜伊 《视听》2016,(12):160-161
当下,许多报社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进行企业化经营,报社成为制作、经营报纸产品的企业,并不断规范化。本文对钦州报业传媒产品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其营销策略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给地方报纸产品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菏泽日报》是山东省最后创办的一家地市党报,1991年10月创刊。报社成立时,租赁了五间房子,打白条买了十套桌椅,我自己掏钱装了两部电话,借了一部相机,报纸校对、印刷要跑到一个十几里外的街道印刷厂。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我们艰苦创业,高点起步,坚持以人为本,选一流的人才,带一流的队伍,力求以改革的思路创建一个新型的报社,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报社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尤其是地市报纸之间和各种专业性报纸之间,联系似乎更为广泛。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搞好协作,对于办好报纸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种联系,协作,也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能太滥,滥了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灾。据一位新闻界同行告诉我,他们报社和十多家报社建立了联系,别的不说,光报社领导  相似文献   

4.
二月十三日,《北京日报郊区版》发表了《儿子“高堂”稳睡老母“冷宫”焚身》的报道,许多读者来电话、来信称赞这一报道抓得好。我们能抓住这个典型,是通讯员刘秉华同志热情工作、及时地向报社反映情况的结果。赵秀兰老人被烧死这件事是二月五日发生的,刘秉华同志七号早晨听说此事后,十点钟就给编辑部打来电话,报社及时派人去进行采访。这期间,刘秉华跑前跑后,积极配合报社同志工作。在报纸大样付印的前一天下午,版面急需一张赵秀兰大娘居住的小屋的照片,报社给他打电话说明这一情况,他接电话后的两个小时,就把照片底片  相似文献   

5.
邢景文 《青年记者》2004,(10):34-36
我从1964年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报社,到1994年离休,在报社整整度过了30个春秋。30年中,我从一个不懂报纸业务的门外汉,逐步成为一个熟悉报纸业务的编辑,之后又当了编辑科长、报社副总编辑,最终当了社长。不仪把自己最好的时光和年华献给了报社,而且与报社结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如今,我已年逾七旬,回顾儿十年走过的历程,真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这里,我只想从报纸的宣传和人才培养方面,谈点我个  相似文献   

6.
《大冶报》复刊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想提高报纸质量,更好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充分发挥党报的作用,必须加强报社的内部管理。而报社工作的特点又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完全不同。报纸时效性强、社会影响大、工作面广,且又是单独作业,报社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高。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使报社内部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正规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1998,(4):13-14
北大方正电子报纸组编系统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拢来越大。加之报社新闻信息量不断增加,使版面有限的传统纸张报纸已不能适应报社的发展,于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电子方式的报纸-“电子报纸”成为新闻报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家庭电脑的日益...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洪流犹如惊涛骇浪,免不了卷起一股股泥沙,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伪造假冒商品骗钱,已屡见不鲜,但伪造一张报纸骗钱,在全国还实属罕见。闻所未闻的怪事今年4月,新迁入徐州市中山南路142号的淮海经济区经济新闻报负责人,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河南省电力工业局政治处一位名叫孙金泉的新闻干事询问报社负责人:“怎么南京01404信箱也办了张经济新闻报?报社各部室电话倒成了商店和住家呢?”不久,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和经济新闻报社几乎同时接  相似文献   

9.
随着报业竞争发展,报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报纸的出版流程的革命势在必行。其中网络出版、协同出版是报纸出版发行的新要求,报社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从原来以稿件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版面为中心。同时随着报社不断扩版,每份报纸经常有几十个版面,甚至上百个。  相似文献   

10.
《有色地质报》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主办的一张半月刊企业报纸,1385年3月创刊,已走过十年了。 这十年,是《有色地质报》不断发展的10年,报纸的整体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报先后在中国有色记协、全国地质行业报,全国企业报、陕西企业报和陕西新闻奖评比中有28篇文章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全国首届企业报展览中荣获三等奖。报社先后被评为局级和局机关先进集体。我们的基本经验和体会有以下几点。 首先,局队两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是办好报纸的关键。创刊以来,局党政领导十分关心报纸的编采出版工作,关心报社的成长,关心报社的定员、经费等问题。并经常为报纸写稿件,有的领导还亲  相似文献   

11.
徐晓芳  范高农  杨小红 《传媒》2007,(11):89-90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发行工作愈来愈被报人所重视,发行营销能力强弱与否成为衡量一家报社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家报社在发行上"重兵集结",发行市场硝烟弥漫:报纸越来越厚,定价却越来越便宜,甚至出现"0元订报纸,新闻免费看",导致"卖报纸不如卖废报",报贩直接将印出的报纸送收购站的现象;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报社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低甚至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12.
范以锦在2008年第四期《今传媒》发表《传媒营销的特点及创新》一文,指出:报纸要产生利润,必须经过二次销售才能实现。因为,大多数报纸售卖后收回的报费是无法维持报纸的生产成本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第一次售卖是亏本的。第一次在卖产品的时候,将整张报纸卖出去,实际上是在营销“影响力”。有了影响力,广告客户产生浓厚兴趣后便投放广告。报社进行第二次销售,“卖”一些版面,也就是客户交了广告费报社就给版面刊发广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社已沿用了几十年的现行内部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一)报社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性,首先突出地表现在经营管理的需要上。报社现在主要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责采写新闻和编辑报纸的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读者需求,是每家报社、每个编辑的必做作业.从报纸产生数百年的历史看,报纸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适应和满足读者不断变化了的需求.报社只有掌握了读者需求,才能明确办报方向,把握编辑思想,从而有效发挥媒体的宣传功能.笔者结合<河北科技报>去年开展的读者调查活动,从跟踪并满足农村读者需求的角度谈谈科技报道思想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编辑对约稿应注意把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社的编辑同志有时会通过给通讯员写信或打电话等形式,约写某方面内容的稿件。这种报社编辑按照宣传需要,让通讯员(或特约撰稿人)提供某一方面内容稿件的过程,就叫约稿。约稿具有可以增强新闻时效、满足报纸宣传需要的优势,但有时也潜伏着某些隐患。去年下半年,根据宣传需要,笔者曾向某单位的一名新闻干事约写了一篇关于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方面的稿件。可稿子在报纸登出后不久,有的读者就打来电话或写信给报社,说稿子与事实不符。后经查实,主要是由于这名干事在接到编辑约稿的电话后,未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凭个人感觉和所了…  相似文献   

16.
报纸高效无差错的传版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选教授的十个梦想之一已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得到实现。这个梦想就是“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梦想变成了很多个现实。现在,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使用“远程传版”。无论是从报社传版给外地印点,还是报社总部传版给新的印务中心,都使用了基于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  相似文献   

17.
长江日报从1949年5月23日创刊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报社编委会为了通过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把报纸工作推上—个新的阶段,特邀请湖北省、武汉市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以及当地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请他们对报纸宣传工作提出意见;同时,又讲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李尔重同志就新闻工作者怎样走又红又专的道路问题,作了专题报告。目前全报社工作人员正在热烈地学习和讨论座谈会上的意见和李尔重同志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引言:默多克说过"纸质报纸不会消亡,但变革时代已经来临"。在新媒体不断闯入的今天,当很多人以为传统报纸媒体走向衰退的时候,其实并非如此。在美国,随着报社在数字版与印刷版中找到平衡点后,2012年上半年613家日报中就有528家发行量得到了增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报社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尤其是地市报纸之间和各种专业性报纸之间,联系似乎更为广泛。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搞好协作,对于办好报纸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这种联系、协作,也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不能太滥,滥了就会流于形式,就会成灾。据一位新闻界同行告诉我,他们报社和十多家报社建立了联系,别的不说,光报社领导每年为应付什么“年会”、“协作会”、“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就花去了相当多的时间。还有一家报纸的一版上,一次刊登了两条该报参加“业务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的消息。有位读者批评说:“别看报纸经常批评‘会海’,其实他们也经常‘下海’。”再说,加强报社之间的联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开会并不是唯一的好方式。比如把会上  相似文献   

20.
作为总编辑,都想在自己主办的报纸上时常刊登一些含金量高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或独家新闻,借以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和扩大报纸的读者群,但在办报实践中,且不说采写这种新闻不易,即便抓到这种新闻要刊登出去也并非易事。为此,我曾在总编生涯中留下几次无奈与遗憾。 1994年6月中旬,刚铺通不久的亚欧光缆哈密段被挖断,对此恶性重大责任事故,哈密报和电视台分别进行了采访,电视台于当晚播出,报纸因印刷厂停电待印。第二天上级主管领导打来电话:稿件不准见报。从电视中得到消息的群众本想从报纸上看到更加详尽的报道和处理结果,报纸只字不提的态度引起群众的猜测,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到报社,询问情况者有之,质问者有之,语言不恭者有之。报社内部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言词过激者也有之。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星期,6月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