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言 《今传媒》2013,(9):91-93
微博凭借其便捷、互动、实时和开放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广泛的网络应用,众多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在利用微博进行内容传播、品牌塑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进行基于框架理论下的内容分析,分别对微博发布类型、微博发布频率、微博发布形式、微博主题、微博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传播状态与运用策略,以期为同类微博的运营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衍生的拆迁问题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框架理论下,将《南方周末》2000-2018年间的拆迁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情感基调、报道类型五个方面进行实证内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这一议题中的框架呈现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发现,《南方周末》在近十九年对拆迁事件的报道中遵循了有关框架的限定,这与其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同时也存在着框架的变动,这里涉及到的是与社会现实的密切互动。  相似文献   

3.
微博凭借其便捷、互动、实时和开放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广泛的网络应用,众多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在利用微博进行内容传播、品牌塑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进行基于框架理论下的内容分析,分别对微博发布类型、微博发布频率、微博发布形式、微博主题、微博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传播状态与运用策略,以期为同类微博的运营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框架"一般可以定义为社会共享的、有吸引力、持久、抽象、具有强调性内容的诠释性包裹(packages)。一些媒介和传播研究者将社会结构的生产权归因于政治和媒介话语,另一些人则试图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找寻其根源。框架是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联系的媒体装置(instruments)或包裹,对广泛的文化方面进行考量更为重要。通过重访框架的建立类型,揭示框架研究更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路径,以及框架研究在认知和批判的路径下如何展开,有助于对现象的深入理解,以解决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框架理论,对《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周末》的新浪官方微博进行内容分析.主要考察三家纸媒微博在活跃度、影响力及主题内容选取、表现形式、发布时间等方面特点,探讨纸媒微博的传播状态及运用策略,并为同类微博运营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畅 《新闻与写作》2020,(3):113-113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是针对传播学理论进行研究的书籍,该书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的类型、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材料和内容、受众、传播效果、传播的应用、媒介法规与伦理、传播学主要流派以及传播学研究方法该书筛选并收录了新出现的关键概念;力图在解释中尽可能涵盖相关概念的不同维度,同时兼顾释义的简约性,保持辞书的风格;加强互文参阅的“网络性”,帮助读者构建传播学的总体框架,并将“附录”中的书目进行了分类,使得读者可以以本书为原点延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当中。  相似文献   

7.
两会每年都受到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理论工具,通过分析FT中文网在2013—2015年两会专题报道的相关内容,总结出FT中文网关于两会的报道框架和形象建构,得出了报道多元但政治和环境保护的主题下更容易呈现负面的报道倾向、框架多样且突出改革、建构出中国亟待改革和正在改革的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白鸽 《东南传播》2016,(2):117-120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层次划分,就国内不同性质的媒体对"9·3"阅兵的报道进行分析,针对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党报以及晚报都市报在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发现:从报道主题看,《人民日报》呈现出来宏观的报道框架,《南方日报》主要关注阅兵事实和现场的报道,《扬子晚报》则以本地相关新闻为主线,串起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参考消息》主要刊载外国媒体的报道;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为主,只有《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刊载有若干评论;在微观层面,诸如标题、关键词、报道呈现方式上,党报严谨慎重,立场鲜明,晚报都市报,报道生活化、大众化;但国内媒体普遍在报道文本当中,添加了过多的语气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9.
王飘岩 《采.写.编》2021,(11):131-132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新要务,如何提升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是当下中国媒体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湖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我们的非洲朋友》为例,分析其迅速走红的原因,说明在新媒体时代框架理论及其应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转向——国际传播的关键已从传统媒体时代只关注媒介框架转向对受众框架以及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之间互动.这对我国今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实践,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璐 《新闻世界》2014,(12):133-135
作为关照中国社会的一面“魔镜”,春运无疑已经映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困惑,也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重点。本文结合媒介内容的框架分析常用的取向——“框架清单(liscs of frames)”方法,对《人民日报》(2009——2013年)关于铁路春运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探究该报在铁路春运报道中的框架是什么、如何建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研究设想从框架理论出发,并以言语行为构建分析框架。框架的概念形成经历了贝特森的人类学到高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框架理论在西方传播学兴起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将框架作为阐释个人的“认知框架”并应用于传播情景。认知框架即“贮存在人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的认知结构”,或“根据经验建立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传播可以联通公众抵达科学知识的路径,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从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自媒体作为平民化的传播载体,对其科学传播方法的研究能够促进科学传播能力与体系建设。从框架理论视角对科技公众号“差评”展开分析,得出其通过标题把握有限注意力、浓缩报道内涵,议题紧扣民众之所需、强化接近性,内容走优质原创道路、深入挖掘线索,叙述凸显人格化对话、融合情怀温度,从而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并指出自媒体科学传播应注重平衡时新性与社会性、严肃性与趣味性以及商业性与知识性。  相似文献   

13.
魏颖  陈致中 《青年记者》2016,(17):10-11
健康传播是近年来传播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美国爱默森学院较早开设了健康传播课程,对健康传播也有较多的研究,因此给出了关于健康传播的定义:健康传播是为个体、组织和公众提供健康信息,在重要的健康问题上影响和推动他们的一门艺术和技术,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健康政策、社区中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等.①从大众传播的视角来看,健康议题的传播,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主体和传播渠道等,都将对受众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以新闻媒介为传播主体的健康传播会对广泛的受众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杨药检风波已成为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运动员争议事件。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新华社、《检察日报》、财新网、《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和新浪体育六家媒体的孙杨案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与历时态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媒体的报道框架存在明显变化,不同媒介属性催生框架差异并彼此影响;媒体在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念下于事件伊始直接选择"污蔑-回应"框架,可能造成主题遗漏与错位。今后媒体应更注意客观全面,增加主题丰富度,注重分析式报道与专业意见,在同类争议性议题上扬弃历史宣传语境,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人民日报》2017-2022年高铁类交通报道的传播内容展开研究,运用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方法探索高铁类交通报道的特征,如重视多元议题设置、多元叙述方式;讲好交通故事、强调正面宣传;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增强阅读体验等。丰富交通报道研究,对媒体优化传播内容、建构中国高铁形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健康传播研究为范本,建构了一个具有普遍示范意义的应用传播学的研究大纲和分析模式.健康传播的研究一般沿着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传播的效应维度,分为健康信息的触达与认知、健康观念的形成与演化、健康行为的启动与培育三个层次;二是传播的社会维度,分为微观个体性因素对健康传播与信息加工的影响、中观群体性因素对健康传播与信息加工的影响、宏观社会性因素对健康传播与信息加工的影响三个方面.文章基于发轫于美国的“健康信息全国趋势调查”,并结合我们在中国HINTS调查所获得的研究经验,较为详尽地探讨了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度价值挖掘,以及其所依照的十个相关理论模型的框架和范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常常采用价值导向的相关框架来理解环境风险,而政府管理者却多使用技术导向的相关框架对公众实施风险传播,由此导致传播效果的受限.本研究利用舆情分析工具,对2016年4月间发生的"地下水八成不能饮用"网络舆情事件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并通过对信息文本进行框架分析,描述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者在舆情风险信息传播中所使用框架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传播目标设定、传播方法优化和传播效果拓展等在内的相应的环境风险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韩国NAVER网站内2017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2日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韩国媒体在报道数量和体裁、报道标题、报道议题、报道结构、信息来源、报道基调、关键词和报道手法的内容分析与统计,探究韩国媒体"粤港澳大湾区"报道所构建的高、中、低层次框架及成因。研究发现,韩国媒体构建的报道框架特点有:在经济层面认可中国发展,但对中国国情与特色现象存在误解;引用中国信息源时,对信息内容理解偏差;在报道中凸显冲突议题;通过不断地重复形成了压倒客观的"自我框架"。  相似文献   

19.
MU5735客机坠机事件是新近发生的重大突发性航空事件,也是继MH370飞机失联事件后又一涉华重大突发事故。新闻媒体在该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力量。本文以框架理论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量化分析等方法,以新浪网MU5735热门上榜新闻为例,考察新闻媒体所建构的东航坠机事件新闻报道框架。运用坦卡特的框架列表分析方法对新闻文本进行分析,总结出媒介文本所呈现的四类媒介框架:“东航航空灾难框架”(宏观框架)、政治框架、真相调查-反思框架、搜救搜寻-诉诸情感框架(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流动儿童的某些大众媒体报道中存在一种问题偏向,过于强调一些负面的报道,让流动儿童贴上了"负面的标签",根据标签理论,这可能催化流动儿童的越轨行为,影响到他们的社会融入,对此,需要对流动儿童形象的媒体传播定位重新界定,加大对其正面形象的传播和报道,并采取综合性的公共政策逐步消除造成流动儿童弱势地位的体制和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