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宋培义  王立秀 《新闻界》2012,(12):48-51,62
数字媒体内容产品交易平台具有双边市场的特征,它可以将内容提供商和内容需求方通过平台连接起来,为它们提供交易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收益。本文探讨了数字媒体内容产品交易平台的双边市场结构、特征及定价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媒体内容产品双边交易平台在户聚集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数字内容运营平台是出版业的一种未来的趋势。本文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国内数字内容运营平台的现状,通过比较得出多数现有数字内容运营平台存在规模小、同质化严重、平台性不足以及依赖财政支持等问题,可持续性较弱,且多平台客户端也不完善。本文认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通过多种渠道占有核心资源和独有资源,才能获取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数字内容运营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雷  毕昱 《编辑之友》2013,(1):79-82
数字出版领域的电子图书产业发展多年仍未形成规模效益,并产生了种种乱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了由出版企业共同建立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方案,并对该平台的建设机制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作出阐述,以此来解决影响电子图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逐步引导各方合理分工,构建良性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广播影视版权交易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建立常态的版权交易平台十分必要.广播影视版权交易平台是典型的市场创造型双边市场,平台的双方具有组间网络外部性.本文研究了广播影视版权交易平台如何采用恰当的市场策略,拓展版权产品的推广范围,同时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促使数据库市场类型由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转型,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平台。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双边市场比单边市场更具有数字化发展的优势。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交易平台需要通过改善和优化交易平台的交易环境,持续更新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突出差异化竞争,加强合作与联盟等措施来保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提出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当前法治频道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国虽有众多法治频道,但多数频道的内容制作与营销方式雷同且低效,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着重探讨美国法庭频道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维度——为王内容与多元营销,以期通过分析、论证和借鉴,为我国法治频道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裴珮 《新闻世界》2022,(8):88-92
网络视频行业飞速发展,内容资源位于网络视频产业链的上游,是网络视频产业链的发展之本。网络视频的各种商业模式也都与网络视频的内容资源息息相关。所以,做好内容资源的研究,对于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国内网络视频产业链中的内容资源进行定位分析和对国内网络视频主流平台的内容资源进行剖析,研究探讨了目前国内网络视频商业运营模式下急需的网络视频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8.
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以中文在线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内容资源整合方面的战略模式和发展路径.中文在线主要有三大战略模式——全媒体战略、以IP一体化为核心的"文学+"战略、以在线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战略,并通过四条路径来实现,即整合传统出版内容资源、整合同类数字出版内容资源、联动数字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内容资源以及与其他行业主体建立战略联盟整合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9.
申玲玲  向爽 《出版科学》2021,29(5):80-91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分析自媒体平台面向内容创作者的扶持政策及其市场效果和社会影响,探究自媒体平台在内容创作和价值共创中的中介作用.通过研究2015年以来50多项总金额数百亿元的扶持计划,发现内容创作随平台价值共创理念的演进而变化.扶持政策在推动内容产业繁荣的同时,也加速内容类型化、同质化,平台话语权增强并弱化把控力,内容创作者受权力规训因而创意受抑制.扶持政策还可能会助推内卷、加剧"马太效应"、侵蚀互联网公共传播价值.为此,平台和内容生产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价值共创的水平、能力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的广泛运用,频道增多,数字平台出现,内容资源缺乏已成当务之急。本文试探性地建构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运营模式——内容超市,它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机制进行操作。它的科学建立与市场培育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IP的发展速度惊人,在资本的注入下,版权运营的渠道不断被拓宽,网络文学以文本内容为核心衍生出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国内进行IP运作的时间并不长,IP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的路途也是一波三折,笔者通过对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的发展优缺点进行梳理,着重从内容角度解读近两年内IP电视剧改编中出现的"去泡沫化"现象,为未来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面向一般读者的大众类数字出版平台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大众类数字出版平台的梳理,将其分为电信运营商平台、电商平台和内容商平台三类,并认为这三股势力的竞争与发展,将对未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晴  荣荣 《新闻世界》2014,(6):210-212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凭借互动性、便携性、海量性等优势,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报业集团该如何成功突围,继续保持和巩固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此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型产业,而报业集团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核心优势便在于内容产业。因此,在这两方面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内容产业发展模式,进而得出报业集团从内容生产、销售、服务、增值、品牌等方面实施内容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内容付费的兴起开启了人们获取信息、实现自我价值的新阶段,促使传播方式加速融合。通过对现象级产品"豆瓣时间"的考察可知,国内知识付费市场火热,激发了大众新的求知需求,但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存在较多问题。平台之间达成共识、推行共同的秩序规范是该领域下阶段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3,(9):7
《光明日报》报道:纵观国内电子书市场,企业多在电子书的硬件上竞争,而内容平台却缺乏建设。《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到,电子书原创内容显得不足,而产业链中相关标准缺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突出。电子书卖的是电子产品,但是更重要的是书所承载的内容。经过几年的发展,世界电子书领军产品——美国亚马逊Kindle的形态日趋完善,不但可以购书、读书、查字典、添加标记、添加笔记,还能将笔记同步到社交网络与别人分享等等。业内人士认为,Kindle的成功乃  相似文献   

16.
周凯 《中国编辑》2012,(5):43-46
IPTV是"三网融合"的产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IPTV节目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特殊意义,IPTV的节目规划是实现频道专业化的前提,而节目编排又是实现规划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国内IPTV平台的发展概况,IPTV的编播流程,IPTV内容板块设计模式,指出优化IPTV编辑制作应突破三个困境。其见解对于促进IPTV产业强劲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内容产业现状及发展要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海春 《现代传播》2007,(1):112-116
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国,是我国文化产业建设中学习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本文主要对日本内容产业的的发展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了日本內容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日本发展内容产业所依托的理论,同时从经济总量、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和国际影响力三个角度对其现状进行了描述。其次分析了日本成为世界内容产业第二大国的原因,对其经济、文化、社会等间接因素以及产业布局、操作经验和技术转化能力等直接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媒体的主要传播特征和内容传播条件角度概括了新媒体的内涵,并指出,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发展程度、产业发展资本和市场准备三个重要条件,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内容,即文本、音频/音乐、短片和游戏四个主要类别。在上述对新媒体发展条件分析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新媒体的运营与赢利模式,并对潜在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快速突围、转型发展?这是媒体从业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媒体生态,要求传统媒体既要吸引电视受众,又要获得"移动收视群体"的关注,这其中最核心的方法就是把转变用户思维放在第一位,加强内容、产业等核心竞争力的构架。未来,传统媒体要进一步服务用户、引领用户,打造"大平台+产业链+融媒体"新型全媒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白林 《出版科学》2016,24(1):34-38
技术发展推动媒介融合快速发展,不断发展形成“大媒体产业”:传媒业内部界线模糊,外部边界不断扩大,呈现融合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方式,对出版业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媒介融合理论为基础,研究媒介融合对出版产业的一般影响,进而研究对出版业的生产核心——内容编辑体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