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客运专线速度一般大于200km/h,为保持其平稳的运行,使运营阶段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趋近为零,这就对路基施工阶段沉降观测有很高的要求,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对工后的路基沉降进行有效的预测,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有针对性的选用规范双曲线进行数据分析,用固结度对数配合法进行检验,阐述二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最终判定路基沉降的稳定性,确定合理的铺轨时间,预测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沉降观测预测高速铁路的工后沉降,是解决勘察设计、施工阶段的不足,保障铁路安全平顺运行的关键。然而,随着西部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沉降观测中风以及隔壁阳光照射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这些对于沉降观测的精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提出在这些地区进行沉降观测建立高精度的基准点网络及沉降观测基准点网误差处理方法,同时提出采用"三固定"及增加仪器配重的方法进行风区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3.
在昆明新南站配套路项目中,T通道工程是变电所工程的重中之重,对路基施工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为满足T通道工程对路基强度、稳定性、承载力的要求。本文结合昆明新南站配套道路工程实际情况,从材料要求、施工部署、测量放样、基底处理、路基填筑及压实、路基沉降观测六个方面探讨了高填方段路基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探讨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沉降观测是提升高填方段路基施工关键,希望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无碴轨道是保证高速铁路运行的一种轨道铺设形式,其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郑西客运专线正是采用这种轨道铺设形式,要做好郑西客运专线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就必须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路基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特征的高精度预测,以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实际工程案例,构建得到可实现路基施工沉降预测的智能化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较好地反应不同工况条件下路基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特征,且可充分反应多个工程因素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误差在10%以内,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软土地区某高速公路桥头路堤工程为例,介绍了砂井堆裁预压法的原理,根据实际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对路基的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并采用三点法预测了路基最终沉降量,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地基沉降量的90%以上发生在地基的中上部,深度为1.0—10.0米范围;该桥头0号桥台路堤累计沉降量为221.8mm,1号桥台路堤累计沉降量为200.9mm,且三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红砂岩工程特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红砂岩路基的施工处理方法以及三种典型红砂岩高路堤的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红砂岩作为高路堤填料的可行性、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不同红砂岩路基的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分析红砂岩工程特性以及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红砂岩路基的施工处理方法以及三种典型红砂岩高路堤的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红砂岩作为高路堤填料的可行性、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以及不同红砂岩路基的沉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路基沉降预测是一个非线性数据处理问题,准确预测出路基沉降对控制沉降、保障施工质量、公路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多项型三角函数预测模型,并以兰州南山路为例较准确地预测出后期的沉降量。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弱化缓冲算子对建模监测数据进行了平滑消噪处理。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用于沉降预测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潜在危险,软弱土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显著,软土路基中软弱土层分布复杂,对路基施工及使用期间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强夯法施工原理分析,研究强夯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由具体的强夯法施工工程对强夯法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对施工场地沉降规律、静荷载、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指标数据,评价强夯法对软土路基处理的效果。强夯法能够提高路基承载力,增强土体抗液化的能力,能提升路基土层的均匀度,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1.
对高速铁路综合SCADA施工范围进行了简单介绍,给出了设备选型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设备的主要技术标准,并详细介绍了综合SCADA施工的工艺工法。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集中监控,在综合SCADA施工完成后,进行子系统试验和调试。总结了SCADA系统调度端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为以后高速铁路综合SCADA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both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railway induced vibration are discussed. A measurement campaign has been carried out along the high-speed railway track in Lincent, Belgium. Th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ransfer functions and vibration velocity during train passages are discussed. A numerical model is introduced to predict the transfer functions and the vibration velocity during train passages. The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numerical models and input data.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hybrid prediction method, wher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can be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for railway induced vibration.  相似文献   

13.
王瑜  俞霞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3):39-42,76
在海西高速铁路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开展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可为福建省改善区域旅游发展的现状提供借鉴。高速铁路建设对于福建旅游业在开展省际旅游合作、实现省内旅游互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等方面有诸多影响。结合未来高速铁路建设的前景,福建省旅游业应从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打造旅游精品等方面实现对全省高速铁路建设目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many issues surrounding the performance of critical assets on high-speed ballasted railway lines. At assets like switch & crossings and bridge transitions high track forces can be produced resulting in higher ballast settlements and hence track misalignments. The latter result in higher track forces and hence more settlement, leading to the need for increased track maintenance to ensure comfort and safety. Current technologies for solving issues like ballast movement under high-speed loading regimes are limited. However, a technique that has been well used across the UK and now increasingly overseas to stabilise and reinforce ballasted railway tracks is the application of in-situ polyurethane polymers, termed XiTRACK.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is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se types of long-standing issues and presents actual polymer application profiles at two typical critical sites, namely a junction and a transition onto concrete slab-track.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是交通运输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随着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桂林旅游将迎来可进出性的提高、旅游市场的拓展和旅游品质的提升等重大机遇,同时也将面临高铁沿线旅游城市的激烈竞争、高铁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以及自助游产品和服务的建设完善等挑战。因此,桂林应高度重视高铁的发展和高铁旅游的研究,加强桂林旅游地的建设,加强旅游市场开发,加强与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灰色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中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灰色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利用时间差法和Newton插值法将非等间距的原始数据序列转换为等间距数据序列,然后采用GM(1,1)模型和两种加权法对等间距数据进行建模的预测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精度分析,实例证明利用Newton插值法构造等间距数据,采用基于时间加权的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采用该模型对建筑物沉降趋势进行预测,为施工决策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的大规模运行为区域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需求引导下的产业要素供给与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交通行为理论,作为一种快捷、高效的交通工具,高铁所特有的"时空压缩"特性从旅游出行动机、旅游过程中的活动参与情况和旅游出行特征三个方面对游客的出游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SEM(结构方程模型)是测度行为机理的典型分析工具,据此构建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可以为高铁驱动下的出游行为结构链条的变迁以及趋势的定性解构和定量测度与验证构建一套概念框架与逻辑思路,为进一步展开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启示与操作步骤;这对完善高铁时代沿线旅游供需要素配置和配套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对隧道周围地层产生扰动,从而产生地层损失和路基沉降,路基沉降分析是盾构隧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Peck公式,逐步推导出单洞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路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对Peck公式进行修正,并结合福州地铁一号线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修正后的Peck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及城际轨道高速发展,为满足新建铁路建设与运营需要,需对与铁路交叉跨越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电力线路进行迁改。根据不同电力线路的迁改工作特点,提出"实物补偿"和"资金补偿"两种迁改工作模式,灵活处理各地电力迁改问题,对推进高铁、客专、城际轨道等交通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铁路在西部地区的兴建,难免有穿越大山大脉的长大隧道,长距离大范围的遇到缓倾岩层,在Ⅲ级围岩中采用刚性支护方法施工速度慢、费用高,不可取。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总结一种新型隧道支护材料在长大隧道缓倾岩层初期支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