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人教版第九册第10课《秋天的怀念》师:母亲如此关心"我",照顾"我","我"却因为双腿瘫痪而暴怒狂躁,可那一天母亲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课件出示:母亲被送进医院时的语句,播放《二泉映月》)(生轻声地读)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以母爱为题材的常读常新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细腻、深情的笔触,通过回忆母亲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是怎样忍着病痛小心翼翼、坚定乐观地支撑着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点点滴滴,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文章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生命哲思的感人作品,一个“情”字贯穿始终,文本的背后隐藏着作者无限深,“的心灵世界。优美静谧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哀愁,拨动着我们的心弦,牵动着我们的情思,触动着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我们能感受到这份母爱已经超越了生命的界限,阅读本篇,就是对“生命的解读”,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  相似文献   

3.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5,(25):21-22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照顾双脚瘫痪的儿子,鼓起儿子生活勇气的故事,表达了母子深情,歌颂了母爱无私。课文以“情”字贯穿始终,阅读这篇课文,重在引领学生体验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人间最伟大、最美好的亲情。  相似文献   

4.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战争时期,一位孤儿院的小姑娘被炸伤亟须输血,在误以为输血救人会献出自己生命的情况下,阮恒仍然决定给小姑娘献血。课文对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真切再现了他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可敬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读后,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久久弥漫在我们心头,令人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5.
6.
李斌 《语文天地》2013,(18):10-11
《秋天的怀念》是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还不到一千字,语言质朴平易。沪教版新教材将它编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中。对于《秋天的怀念》,应该确定怎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值得探究。一、传统教学内容如果这篇文本的教学目标只是设定在"通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高年级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习惯上总是以解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梳理脉络等问题为主。新课程标准提出硬性的写字要求后,教师才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但是,总体而言,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是低下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重点: 感悟文中描写明明“笑”的语句及她感动人心的“话语”。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有感情朗读,就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语文课上经常听到老师说“这段活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把……语气读出来”。细细咀嚼这些话,我觉得学生在老师眼里,好像是情感能任意生成、自由流露的机器,想让他有怎样的心情,就会有怎样的心情。这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因为朗读指导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他根本不能催生学生的情感,学生也根本不会与作者、和主人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戚。  相似文献   

10.
孙瑛  柯玉蕾 《贵州教育》2008,(23):24-25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秋天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观察和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设计理念追求教学过程、形式及效果的最优化,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三、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2.
《怀念母亲》是“祖国在我心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笔耕一生、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以罕见的真诚,引用日记、散文中的语段.剖露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自己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没有赤子之心,无法写出这样披肝沥胆的文字。没有情感的投人,也无法真正领略文本的内涵。十二三岁的孩子.缺乏现实体验和背景认识,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尤维萍 《云南教育》2004,(25):39-40
阅读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又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解释或说明,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作者、或提供资料、或解释词语、或引用相关文段……适时地利用相关资源对教材进行补白。这样,既能活用课程资源、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三。 【设计理念】这次习作要求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学生通过书本学习、野外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景可画,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内容说清楚。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就要"品",在重点的词语上,在情感丰富的句子上学会逗留,多走几个来回,多搞几次"摩擦",看看能不能碰出一点听说读写的真"火",品出一点语言文字的真"味"。一品"悔恨"——读味师:提起季羡林,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然而,当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我们会发现作者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说,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悔、这  相似文献   

16.
“生活—体验”型品德课要求课程的内容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课堂的情景是儿童生活世界的再现,课堂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充分体验道德,让“道德”通过体验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通过心灵的力量去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我们这样生活》以生活、体验为核心指导理念,全课以对比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创造生活为活动轴线,生动诠释了生活—体验型品德课的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吴红英 《生活教育》2011,(14):44-45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在这金风送爽的秋天,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之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  相似文献   

18.
张文爽 《陕西教育》2007,(10):24-2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段落形式。第  相似文献   

19.
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入情入境读语文,灵活变通用语文。我的理念是,我读故我在,带着孩子们好好读书,一定能读出一片新天地。抱着这样的信念,我倾情执教了《纸船和风筝》。一读,字词进文本师: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做上记号,不会读的可以请教文后的拼音老师,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学生随文识字,读后巩固)师:我们把汉字宝宝从文中请到大屏幕上来,请同学们清晰、响亮地  相似文献   

20.
【设计片段一】解决沏茶问题 1.对话导入。 师:这几天,番茄娃娃很不开心,他遇到难题了。(课件演示:番茄娃娃伤心流泪的画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今天我们就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沏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