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的教育思潮,也是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的宗旨。"中体"与"西用"的矛盾贯穿着洋务学堂的发展,支配着洋务学堂的发展形式,其办学模式呈现出不中不西、新旧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在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他对时局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为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主要手段就是“师其所能,夺其所持”,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进而又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观点,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自己的洋务事业,有其为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相比.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仍有其积极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维新变法思想是继洋务思想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大的思想潮流,它酝酿和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但当时洋务思想占主导地位,早期维新思想缺乏独立性格,还依附于洋务思想。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区别于洋务思想的理论,并从洋务思想潮流中分离出来,最终取代洋务思想而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大体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维新思想,它是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先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马建中等,他们都曾投身于洋务运动,因其洞悉洋务内幕易于看清洋务思想的局限,进而可以批判以至于抛弃洋务思想。…  相似文献   

6.
自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开始,股份制在洋务民用企业中正式发生、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翻开了新篇章。同时,由于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的制约,洋务民用企业的股份制实践表现出不同于西方股份制度的若干特征。本文探讨了洋务运动时期所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中外合办等方式创办新式企业的制度思想,以求探寻近代民用企业的企业制度及思想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是洋务派中比较特殊的人物,有些同志认为他是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者。笔者认为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不仅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并且在当时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不少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东西。第一,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动机,不仅是为了“制夷”,也不单是为了镇压内乱,而是从十九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中国的形势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提出了主要向西方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早在1862年就初见端倪。从求“自强”办军事工业,到“求富”办民用工业,到要从教育与用人制度的改良倾向,是李鸿章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洋务思想的总纲,自造、自主是洋务思想的主流,但李鸿章本身的封建伦理思想也严重制约了其洋务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跳不出封建的圈子。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对时局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手段就是要“师其所能,夺其所恃”,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深入,又进而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重要思想;在与顽固势力论争的过程中,又提出“洋学实有窬于华学”的思想,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的洋务事业、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服务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相比。但在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仍有其积极性、进步性,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明的探究,指出西方文明具有整体性,有本有末,并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强盛的根本.他的“本未”论显示出洋务思想向维新思想过渡的特色。郭嵩焘的“本末”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他关于学习西方、标本兼治的论述,实质上是用“本”、“末”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教育、文化及制度等诸问题,在早期现代化求索过程中,在理论上作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西方思潮以势如破竹之势向中国汹涌而来的时候,“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固守着民族的传统,在现代性支点下展开了对本土化的苦苦寻求。  相似文献   

12.
薛福成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其近代教育思想十分的进步和丰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影响至大,特别是他在出使欧洲期间考察西方教育,对其构设超越封建的近代教育思想的作用更大。从剖析薛福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演变入手,分析了他批判科举制度,倡导教育立国、科技兴国的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认识其对现代教育的先行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的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十分活跃。他们传播西学、抨击清政府弊政、鼓吹维新改革,甚至参与变法活动。尽管其目的是维护教会和本国政府利益,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为维新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从而推进了戊戌维新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寻找西方文学理论引介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依据和意义出发,在梳理和分析五四时期和20世纪3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引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有关此论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黄遵宪诗歌题材内容的六个方面论述了黄遵宪诗歌的人民性 :(一 )谴责侵略、维护主权。 (二 )反对封建科举、反对封建文化。 (三 )宣传日本、西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四 )同情同胞疾苦 ,维护侨胞正当权益。(五 )戊戌维新 ,探索“真经”;与时而进 ,奋斗终身。(六 )日常生活题材诗 ,出乎自然而富于生活情趣 ,具有审美价值和人性美。文章还从用典过多过滥等方面 ,指出其诗歌创作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龙兆佛是中国档案学诞生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发起的旨在以文书档案改革为驱动的"行政效率运动"中,龙兆佛依据具体工作实践,借鉴西方档案学理论,总结出了适应当时中国实际需要的档案学思想。其档案学思想体现了"行政"和"西学"等特色,推动了中国近代档案学学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金陵大学期间形成了学、教合一的共和教育思想和基督教现代教育家主体人格,到留美期间发展为道、教一体的国民教育思想;但在1917年—1927年陶行知开始现代转型,陶先是以基督教教育实现反中国传统教育,然后主要在1922—1917年非基运动中,实现了反西方传统。陶以民族主义实现了主体人格转型为民族本位主义的现代教育家,对于基督教教育思想的超越,其本质是基督世界主义与普世价值的民族适应。  相似文献   

18.
张东荪认为 ,中西文化不仅存在明显的“古今之异”(时代性差异 ) ,而且还存在着“中外之别”(民族性差异 ) ,“古今之异”在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状态” ,“中外之别”在于“思想方面”。他对中西思想上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是通过构成文化要素之一的中西哲学上的差异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载漪等深受儒家经典熏陶,认为学习外国的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将导致亡国灭种。戊戌变法,均属秕政,光绪帝已失天下人心,应予废立。主张杀洋人,杀教民,与外国开战。把正义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变成了荒谬的盲目排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被时代淘汰。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全面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引介西学过程中,通过翻译西学著作和撰写书评,对西方古典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了介绍,从而将古希腊罗马历史文化知识引入了中国。严复引介传播西方古典文化的工作,为维新变法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文化武器,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人了解外国历史的需求,也激发了青年人探寻世界知识和外国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