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等。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是选自其中的一个故事。如何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部经典的  相似文献   

3.
<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一、引发冲突,设置话题语文阅读课是一个三方对话的交流场,教师和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展开思维碰撞,这个过程需要设置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例,介绍了基于叙事性故事的教学策略,即把握叙事特点、主题,立足语言并进行有机拓展。  相似文献   

5.
<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打败洪教头,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常聚焦主要人物,抓住动作、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在赞同之余,有一些建议,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一、人物无关主与次,存在自有作为处《林冲棒打洪教头》涉及三个人物,林冲、洪教头、柴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的分析,而对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认真预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生动的故事选自哪一部名著呢?  相似文献   

7.
现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传统故事和古典文学作品章节,包括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故事,如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沉香救母》(一)(二);三年级上《卧薪尝胆》,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祁黄羊》,五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中关于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传神的篇章之一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此类文本要抓住人这一个核心,同时也要关注与人物相关的景物描写。从标题来看,林冲是以林教头的身份出现的,除了身份之外,还有风雪和山神庙,这三者结合营造出一个宏大的场面,诉说了一个细腻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文多次地重复推出林冲“把花枪挑着酒葫芦”的特写镜头。作者用意何在?几经揣摩,笔者认为这只橘黄葫芦的屡屡点染,是为故事的高潮——林冲奋起杀敌作铺垫的伏笔。其铺垫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前面的故事】北宋哲宗年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受太尉高俅及其子高衙内陷害,被发配沧州。高俅父子用十两金子收买押解林冲的公差董超、薛霸,让他们在路上害了林冲的性命。董超、薛霸途中百般刁难折磨林冲。到了野猪林,又以休息时怕林冲逃跑为名,将林冲连人带枷绑在树上,然后举起棍来,要取林冲性命。正在这时,情况突变——  相似文献   

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线索是什么? 《中学语文备课手册 (高中第一册)》(于漪、陶本一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单元教学建议”对此篇只提了一句“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线索”,而对其线索究竟是什么,则没有说明。五省区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说得比较明确:“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为线索”。但一联系教材实际,这似乎明确的答案忽然又不明确起来了:林冲在故事中性格是有很大变化的,先是软弱妥协,虽被陷害做了囚徒却仍然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体裁的课文不多,只有两篇中国古典名著选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册)、《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册)和两篇现代外国小说——《船长》、《爱之链》(第十一册)。它们和众多的故事、散文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体裁的课文不多.只有两篇中国古典名著选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册)、《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册)和两篇现代外国小说——《船长》、《爱之链》(第十一册)。它们和众多的故事、散文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最早被译成外文本是1757年的日文译本,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1872年——1873年香港出现了英文的林冲故事的节译,名为《一个英雄的故事》。1922年法文的前十二回译本名《中国的勇士们》。1924年德国鲁德尔斯贝格的德文译本,一本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的是杨雄与潘巧云的故事;另一篇是《卖炊饼的武大不忠  相似文献   

15.
司保峰 《当代学生》2014,(12):12-14
即使你没读过《水浒传》,但林冲可能也还是一个你耳熟能详的人物。很多省、市的语文教材都收录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有关林冲的章节。"林冲根本不是什么英雄。恰恰相反,他是懦夫、狗熊。""林冲这个人极其凶狠、残忍、血腥,有暴力倾向,甚至缺乏人性。"有的同学如此评价林冲,你能认同吗?  相似文献   

16.
<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写的是林冲被陆谦等人一路迫害至山神庙,无意间探得其阴谋,于风雪夜手刃仇敌的故事。本文的主题在教参中历来被解读为"官逼民反",老师在课堂上也往往沿  相似文献   

17.
古代作者,行文贵曲折有姿。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并引诗为证说:“‘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洵知言也。”(《随园诗话》)梁章巨在《退庵随笔》中也说:“朱子尝言:‘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袁简斋亦言: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虽是戏言,亦是有致。”特别是古典小说家,更注意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茅盾同志在论《水浒》的结构时,曾经谈到其情节结构的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并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指出“故事一开始就指出了那个决定林冲命运的问  相似文献   

18.
<正>高尔基曾说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细节之处显魅力,细节在文学作品中举足轻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精彩章节之一,一直备受教材青睐。品读全文,我们仿佛置身于风雪连天的恶劣环境,目睹林冲血刃仇敌的英雄形象,耳闻林冲铿锵遒劲的怒斥。小说生动的故事牵动着读者心弦,一气呵成。这一章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张康桥(小学语文教师):关于“童年的语文”是一种个人的想法。简单地说,游戏、幸福构成了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由思抵达诗意栖居”的状态呢?我想以《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为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魏智渊(高中语文教师):古人讲量体裁衣,所以文本解读应该适度。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当然可以分析林冲与洪教头的性格,特别是林冲,如果结合整本《水浒传》来看的话,太重要了,也太有价值了。林冲之所以上梁山是因为想做良官而不能。但是就节选部分而言,如此研究有何意义?所以重心应该放在言语的训练而…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作者采用“背面铺粉法”,泼墨如雨地描写洪教头的言行,反衬出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三位名师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抓关键句段品悟林冲性格特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师生,解读出不一样的林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