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者:王校长.您是无锡市教育名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是个办学、治学的教育名流。贵校是一所有着112年历史的百年老校.是无锡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曾得到过光绪皇帝“乐育英才”的蘧额。基于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您站在新时期的门槛上.作为校长您是怎样传承和创新的?您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马映谦是甘谷县礼辛乡杨湾小学的校长.他从1978年任教起,在村上的学校“安营扎寨”整整35个年头,码不停蹄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山区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 《师道》2010,(7):34-36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理想教育,一直是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局长、新沂一中校长孙宁执着的人生追求。他用大爱诠释着教育人生的真义,用至情书写着教育生命的美好,用智慧规划着教育生命的愿景……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文教育思想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也被称为“人性教育”,即以人文价值为基础,以人的终极关怀为目标,以培养人的完美人性为途径.最终实现人的精神自由超越。综观人类教育发展的历程,无不贯穿了人文教育这一永恒主题。因为人性的完善和人的自南发展,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自古希腊以来,人文教育经历了一段“兴  相似文献   

5.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2,(24):34-34
校长要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瑾瑜3月6日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是现代校长的新使命,这意味着校长要从人、财、物、事所构成的“有形学校”的权利性管理,转向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学校与教育、教育与人的内在关系,也意味着校长对学校教育本质特性与价值的坚守,更意味着校长对教育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7.
肖川 《辽宁教育》2008,(6):9-11
在文明世界中,校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位。这是因为在现代国家,教育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黼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置身于建设现代国家的努力之中,您能够成为校长,是一种幸运,是一种福分,是您的天赋和努力的结果,相信您能够非常地珍惜。校长要有成为全校师生精神偶像的自我期许,要有成为全校师生生命中的贵人的自觉追求。这也就是我们校长非常宝贵的“自重意识”,它会使得我们的立身行事更具品位。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大会上.同学们打出了“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横幅标语,这标志着鹤壁机电中专“创建中职理想学校”已拉开序幕。在实践中实现它,不是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一个团队的价值追求。校长刘好增提出了“教育是服务,办学是经营”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现代校长如何掌好舵、是否会当家、当什么家、怎样当好家?不仅考验着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智慧.也关乎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现代校长“当家”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位校长持久地学习和修炼。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是教育界炙手可热和被广为悦纳的两个词.也是备受关注的主题。什么是学校特色发展.如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一位校长和教育人共同面对的话题,人们不仅期待校长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还要具有实践者的勇气。笔者从三个层面阐述对“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解、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从来没有理想的学校.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创造一所理想的学校:从来没有至善的教育.但许多校长都在追求一种至善的教育。我担任江苏省金湖中学校长逾十年。十多年来.学校经历了一个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攀升.办学品位不断提高的过程。学校从占地几十亩发展到300余亩.从仅有学生千人、教职工百人到有学生和教职工5000余人.教学成绩也实现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记者:高校长,您是苏州市教育名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更是个办学、治教、育人“三打响”的校长。作为校长.您想得、做得最多的是什么?其中感受最深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缘起】那一日,初次“邂逅”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从此,生命教育走进了我的教育视野,也成为了我所追求的一个幸福的梦想。书中所言: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让“生命教育”点燃每个人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那份激情,让“生命教育”引领每个人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如此美好情愫在心中逐渐滋生并尽情蔓延……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我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大课题《江苏省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对全省20多位名校长开展集体性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深深体会到,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教师是办学的基础,校长是教育思想之魂,办学方向之魂,教育集体之魂,学校化之魂;成功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校长导致学校平庸.拙劣校长则把学校引向歧路:当什么样的校长}要当追求卓越、追求和谐、追求成功的校长,当有思想、有愿景、有个性、有创新精神、有办学绩效的校长。  相似文献   

16.
启迪:您的教育名著《教育是没有用的》已经在广大教师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人反对您的提法,但更多认真看过这本书的人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请问您用“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样一句有些“雷人”的话来做书名.想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上海数学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18-19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在上海市金山举办了“上海市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上海市教委张伟江主任、中国科学院李大潜院士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报告.作大会报告的还有本刊主编张奠宙先生、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本文是唐盛昌校长在“上海市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上的报告提纲.  相似文献   

18.
康瑛 《天津教育》2006,(11):42-43
王秀兰校长任校长八年,她的教育信条是小学教育应该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她的教育理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的幸福与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能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幸福的人。她的治校格言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是学校的最高追求;以师本的管理实现生本的教育。她兴趣爱好广泛,但读书和思考一直伴随她的工作和生活。她最喜爱的一本书是《细节决定成败》。她最崇敬的教育家是陶行知先生。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多年“主动教育”办学特色的学校,现任校长王秀兰从1998年担任校长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红桥区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继续向前推进。那么,王校长是运用怎样的一种管理思路继承和发展实验小学的传统办学特色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王秀兰校长。□您担任校长一职已经八年了,八年来实验小学“的主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您是怎样深化“主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主动教育”是实验小学的传统办学特色,也是前任校长李玉存和全校教师多年的心血。从1992年开始,实验小学就在学生中开展了以“主动教育”为主的整体改革实验。刚当校长时,有人说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也在问自己:我有能力接“下主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无一例外是追求育人的教育,无论教育的过程是多么的复杂多变,但教育“尊重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自由”的宗旨却始终不变,这是一种爱的教育,也是奉行“行知兼善,爱满天下”的至善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这个角度讲,至善教育是让小学生体验到爱的教育。 一、“至善”教育的内涵 “善”有三层涵义:一是善良,指人的品德;二是美好,指人的状态;三是善于,指人的能力。“至善”的“至”有“到”和“极、最”的意思,而产生了“追求善、达成善”以及“善的极致”两个内涵,至善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力。至善教育要求教育要对学生呈现出内心的善良,要尊重、理解、关爱、宽容学生,要对教育奉献,对学生负责,而这个要求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爱和快乐,并能将这种爱传递到日常生活中,让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至善教育的理念既契合了陶行知先生“行以求知知更行”的知行合一学说,又是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相融,是求善与至善的交相辉映。因此,“至善教育”就是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养育善心,崇尚美好,追求卓越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走向‘教育家办学’的校长培训”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特质趋向。“教育家办学”既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重要的“标志性”表现,也是“十二五”校长培训的现实的“实质性”工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21世纪走向“素质教育”的中国新教育必须由“教育家办学”引领;校长角色修养的新需要:校长在今天教育发展中的使命与角色必需基于“教育家办学”;校长培训进步的新选择:校长专业化的高水平实现——“教育家办学”必是校长培训工作提升发展的趋势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