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5 毫秒
1.
刘辰 《出版史料》2006,(4):90-96
大陆读书界和出版界对丁文江的注意,可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据我所知,湖南科技出版社早在1987年就出版了由美国夏绿蒂.弗思所著《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一书,不过我当时无缘一见。对丁文江,我过去知之甚少。第一次看到他的小传,是在石原皋的《闲话胡适》①一书上。这本书对丁文江的评价不高,给我的印象是贬过于褒。1996年,在《读书》杂志上偶尔看到朱学勤《让人为难的罗素》以及稍后发表的许纪霖的文章,虽然评价甚高,终是难得详情。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旧书摊上发现了海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丁文江传》,署名胡适著,买了…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收到大妹戴玮从美国发来大姑父茅以升所作《蕙君年谱》的电子版。据姑父的大外孙徐安泰说,前时从美国回国,在家里看到《蕙君年谱》的油印本,发现已颜色褪尽,很多地方字迹难以辨认,于是将它变成电子本,供亲友阅读,回忆"这一片历史的空间"。读了这本久违了的《蕙君年谱》,十分亲切,勾起了我对大姑父、大姑妈半个多世纪的深切缅怀。一大姑父茅以升是我国的著名桥梁工程专家,1933年~1937年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丁文江先生,字在君,1887年4月13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36年1月5日卒于湖南省长沙市。今年是丁文江诞辰100周年,北京大学、江苏省泰兴县政协将分别举行纪念活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介绍丁文江的专著《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这些,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首次。现在,知晓丁文江的人已不多了。即使知道者,亦有不少人认  相似文献   

4.
李瑶 《军事记者》2013,(5):70-70
2012年12月,我参加新闻报道工作不久.了解到我部二站官兵21年不离不弃照顾残疾流浪汉“四哥”的故事,我随即将线索向《中国双拥》杂志汇报,编辑部刘记者决定和我一同前往该站采访。  相似文献   

5.
我在今年第8期《档案春秋》上发表《我和第一套人民币的情缘》一文,介绍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制版者及票面人物原型之一——杨琦先生的故事。9月上甸.《档案春秋》编辑给我来电:江苏省委宣传部的一位离休老干部看了此文后十分激动,提出想与作者及杨琦先生见面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6.
谈起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故事,就要先说说我与《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的故事。我与《中国地市报人》这份新闻战线上大名鼎鼎的专业杂志相识已经有六个年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工作上,它是我学习的智囊;在业务上,它是我进步的导师;在生活上,它是我品读的益茶。  相似文献   

7.
郑易里有许多故事,《英华大词典》的编纂,就是郑易里的故事之一。关于《英华大词典》,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回想起当时的一些情况,仍然历历在目,非常怀念,因为那是我这一生走上编辑出版道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郑易里有许多故事,《英华大词典》的编纂,就是郑易里的故事之一。关于《英华大词典》,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回想起当时的一些情况,仍然历历在目,非常怀念,因为那是我这一生走上编辑出版道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周红华 《新闻传播》2009,(8):147-147
从央视的《讲述》开始,各种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日益凸显。新闻节目、谈话节目、科教节目、娱乐节目等都纷纷把故事化作为节目的理念。如央视的《走近科学》、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益。本文论述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及其泛化后的弊端.并提出了电视节目故事化中进行创新的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高皎皎 《大观周刊》2011,(25):44-45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是中国爱情史上不可不说的故事。从唐代开始民间便开始流传着不同的故事版本.本文重点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中对杨责妃的解读,来探讨李杨爱情故事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进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平民化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从精英启蒙向大众文化的转型,这一转型最早在中国的影视界得到反映,张艺谋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发生在《红高梁》里的故事成为了电影平民化诞生的标志。而《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电视剧则将这一风格一路延续下来构成了中国电视剧的“平民生活大合唱”。虽然讲故事的主体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但是此时的社会精英已经开始注意对民间空间的关注,人们发现中国开始从一个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中国媒体的必答题,也是每个中国新闻人的必答题.作为《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名记者、评论员,我的理解是: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反腐败故事.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部《中华医药》栏目供职数年。《中华医药》是一档跨越科教和服务两种风格的节目,非常幸运能在栏目提供的宝贵平台上进行创作。这里,我想把创作的感受进行梳理,探讨这类电视节目的话语方式。话语方式的改变,除了媒体传播竞争的需要外,也是因为我们传播大环境的改变,受众对于平等传播对话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强烈。所以,"讲故事"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创作的大趋势,如何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3年前,有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宾雁报告文学选,书名叫做《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该书一位责任编辑在题为《历史无情历史有情》的《代序》中这样写道:“《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是宾雁一篇未曾发表的报告文学的篇名,是我特意挑到这里用作书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妻妾成群》改编为《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使被改编的苏童跟着走红。中国多了一个写畅销书的作家。而真正使苏童在市场上红火也在文学界成名的,是他的《我的帝王生涯》,特别是它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我的帝王生涯》一个通俗的梦想故事,浪漫到了极点,也现实到了极点———在历史的镜像中观照着现实。把人类故事又演绎了一遍,我们把其中模糊的时间、空间之线轻轻抽去,我们把贴在人物身上的标记慢慢剥离,于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一幅活生生的图画,那一个真真正正的故事,那一出人类不停地上演着的活剧,清晰地展示给我们。宫廷里…  相似文献   

16.
盘点2005年中国电视形势.我认为有三件事情值得玩味与思考。一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创下了地方卫视收视之最.吸引了308个品牌的广告追捧、“超女”成为当年中国流行文化的代名词。二是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的《百家讲坛》栏目成功地将一向不为大众所接受的学术信息转化为大众电视文化,特别是年终岁尾该栏目围绕《红楼梦》中人物秦可卿身世之谜隆重推出的刘心武与周思源电视学术之争,开拓了电视学术大众化对称传播的新境界。三是江西卫视年初推出的日播栏目《传奇故事》,开播不久便跃升并稳居全国卫视收视前10位.成为全国卫视持续热播的栏目之一;值得称道的是,热播的《传奇故事》每周播出6期节目.每期节目20分钟,栏目组只有二十多来个人,真正  相似文献   

17.
我读过《体坛周报》开设的魏纪中专栏,出自他笔端的一系列奥运故事曾经深深吸引了我。在奥运脚步越来越近的今天,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魏纪中新著《我的体育生涯》,再次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看来,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此书不仅是他的自传和回忆录,更是鲜活的新中国体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从第一届全运会到"小球推动大  相似文献   

18.
你们好!我是印刷院校的一名大三学生。3年来,《数码印刷》伴随着我的大学生活.也充实着我的印刷学习.感谢你们办了这么好的一本杂志.我非常非常喜欢。  相似文献   

19.
书情书讯     
《出版六十年》本刊讯(记者杨嘉)继《出版文化》丛书之《文集系列》之后,中国书籍出版社推出《出版六十年》系列图书。该丛书包括《名著的故事》《编辑的故事》《书店的故事》三本,展示了新中国60年出版业的艰难探索抒写中国书业60年辉煌  相似文献   

20.
我读过《体坛周报》开设的魏纪中专栏,出自他笔端的一系列奥运故事曾经深深吸引了我。在奥运脚步越来越近的今天,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魏纪中新著《我的体育生涯》,再次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看来,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既熟悉又陌生,此书不仅是他的自传和回忆录,更是鲜活的新中国体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从第一届全运会到“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从女排连夺五连冠到拿下首块跆拳道金牌,从重返奥运大家庭到两度申奥……《我的体育生涯》以“我”的只眼,删繁就简,再现了新中国体育半个世纪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