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昌 《华章》2008,(15):38-40
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发展状况的阶段性相联系,主体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近代以来,由于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引起了西方对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主体性,关键是要看到它的阈限,包括作为主体的人的阈限、认识主体性的阈限和实践主体性的阈限.当代中国的主体性的重建既要肯定主体性的积极意义,坚定主体性建设的信念;又要加强主体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主体性建设的良好氛围;还要把握主体性的阈限,正确发展主体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分析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及其特性,探讨培养大学生网络主体性途径,力求使大学生在虚拟认识、虚拟交往和虚拟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创新性,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虚实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有人提出,从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或个体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二者有一致的地方)去看人的主体性,主体性的进程依次经历了初级期的自在,自然,自知、自我阶段,转折期的自失阶段和高级期的自觉、自强、自为、自由阶段。这种纵向动态的考察对于人们明确自身的主体性发展处于哪一时期什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主体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人才会有独立个性、独到见解和开拓意识的主体性。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时代  相似文献   

5.
认识的主体性来源是认识论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 ,康德的独特贡献在于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来源 :认识的主体性是基于先天具有的认识形式。黑格尔批判地继承和超越了康德的思想 ,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 ,但他所理解的实践乃是绝对理念“实现善的冲力”,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活动。恩格斯扬弃和发展了黑格尔关于应在认识过程中即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考察认识能力的重要思想 ,指出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主体性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他的主体性思想贯穿在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毛泽东一生的实践历程与他对主体性的独特认识与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从化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兴起的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对传统化在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具有批判意义。本认为,当西方主体性衰落的时候,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仍应大力提倡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叶琳琳 《文教资料》2012,(14):120-12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评价对个体主体性发展的激励作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注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主动发展。现代教育背景下,大学阶段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评价是大学生个体构建价值导向、体验人生意义、进行目标选择的有效途径,因而对促进主体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作者尝试构建"自我评价—主体性发展"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发展不能缺少理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认识,应当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确立“主体性教育”这样一种范畴和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理论,即主体发展要依次经历群集主体、个体主体、类主体三种不可跨越的历史形态(参见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与时代内涵》,《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4期);其现实基础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背景以及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主体性教育”的宗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社会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史学工作者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的同时,不断吸纳国外经验和成果,积极探索史学自身规律,努力建构史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历史认识论,尤其是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一直是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20多年来,学术界对历史认识主体的性质、内涵、结构、功能及其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真理性、科学性的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史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问题是哲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问题.主体性思想在古希腊时期萌芽,在中世纪迷失,在文艺复兴时期觉醒.近代的主体性思想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因其内在的缺陷而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成功地将实践引入哲学,丰富了主体性思想,消解了近代主体性理论的弊端.在现当代主体性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进入了主体性的黄昏时期.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就业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就业指导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指导.在高扬人的主体性已成为当今社会主旋律的背景下,实施主体性就业指导是学生自我发展、自身完善的需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实施主体性就业指导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主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指导方法、丰富指导内容和加强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何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指学生作为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所具有的属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过程大体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不成熟阶段。他的主体性正处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这属于教育与发展过程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主体的追求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劳动主体的异化问题,构成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实践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发展实践主体性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自我解放;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逻辑和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追求人类解放,标志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马克思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从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角度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主体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人才会有独立个性、独到见解和创新意识的主体性。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主体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证。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虚拟交往中的主体性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对“物”的依赖,在今天突出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尤其在网络虚拟交往中人的主体性增强的同时更面临严重的困境。在大学生虚拟交往中,虚拟交往主体的符号化和语言即身份以及大学生主体性由“自我”走进“自失”走向“自觉”,使大学生的主体性面临以下困境:主体性成为“中介”的俘虏;个人与他者交往理性的缺失;个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摆脱困境的根本在于大学生主体的自觉即认识自我的自觉、现实交往的自觉和交往理性的自觉,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对主体性的研究是主客体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主体性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这两个时期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能动性、目的性、主动性、创造性几个方面表现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主体性的历史特点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内涵与要求主体性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一般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对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不过基于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历史条件,主体性也就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其基本概念从实体主体到认知主体再到生命主体的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更说明了人类从对外在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必须弄清的概念 :主体、主体性、主体性教育  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是人的主体性产生、觉醒、成熟、弘扬的历史。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文化思潮中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其重要的课题。主体 ,从认识的意义上来说 ,主要是指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包括两项基本规定 :一是主体必须是有自觉意识的人 ,二是主体必须进行有目的的认识—实践活动。从这一点来看 ,主体与人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具有本质上的内在的同一。[1] 一般认为 ,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的哲学范畴 ,属于认识领域 ,即主体是认识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康德、黑格尔等人对此都有过论述。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以上成果,认为主体是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现实的人。在此基础上,主体性即指现实的人所具有的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的特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为主体性人的历史作用始终是以实践的方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