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视野中,论证语感是话语交际者对语言如何约定俗成地表达命题及其真值条件的适当反应,它有表层和深层之剐。利用亚里士多德逻辑语感系统,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转折句的内在论证语感进行诠释,构建四层次金字塔形语感能力,目的旨在实现对转折句的言语链和隐藏在其中的逻辑链都有准确地把握,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交际。  相似文献   

2.
在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视野中,论证语感是话语交际者对语言如何约定俗成地表达命题及其真值条件的适当反应,它有表层和深层之别。利用亚里士多德逻辑语感系统,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对现代汉语转折句的内在论证语感进行诠释,构建四层次金字塔形语感能力,目的旨在实现对转折句的言语链和隐藏在其中的逻辑链都有准确地把握,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交际。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92):15-16
转折范畴是指表达语义前后关系不一致并由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而形成的类别。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研究主要以转折连词、转折副词及转折句三条线索进行总结综述,其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习得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形式与意义的脱节现象”(Formal and semantic discrepancies)是言语表达中的一种变异(deviance)现象。本文从句法、语义和逻辑三个不同平面对现代汉语定心结构中形式与意义的脱节现象(以下简称“脱节现象”)进行分类和展开分析,探索它在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和语用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探索它与逻辑、修辞的联系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A,但B”为代表的转折句的类别及构成方法入手,为对转折句进行语义分析提供方法和途经.根据A、B所表达的概念之间是否具有属种关系,将“A,但B”分为属种关系转折句和非属种关系转折句;根据A、B所断定的两种事物情况是否在同一个语义层面上,将“A,但B”类转折句分为相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和不同语义层面上的相反相对;根据A、B之间的逻辑联系来分类,将“A,但B”分为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选择式、因果式等转折句。“A,但B”类转折句构成的逻辑方法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限制法,概括法、排除法、对照法等.  相似文献   

6.
这里从语言和逻辑结合的视角,通过与“只有”的对比,探讨了连词“只要”的表义功能。根据它联结对象的不同,划分出两个语用层面,即客观事物关系层面和主观构造事物关系层面。“只要”在不同层面的表义功能并不相同,在前一个层面中既可表充分条件,也可表充分必要条件,在后一层面中只能表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还就部分专业的一些不同观点和用例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7.
语篇转换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对逻辑连接关系的处理。英汉语言中有很多逻辑连接关系是共通的,但由于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句法结构及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逻辑连接关系在双方语言运用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语篇转换时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语义及不同的表达习惯对源语中的这种关系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源语的信息、风格才能得以正确传达和保留。  相似文献   

8.
转折句的逻辑语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折句的两个分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具有对立性,具体表现为:1.蕴涵性对立,这种对立是最基本,最广泛的;2.程度或作用对立;3.性质或特征对立;4.条件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实际中又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10.
徐玲丽 《考试周刊》2009,(38):41-43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实现语篇连贯起着重要作用。逻辑衔接是语篇衔接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国内外对逻辑衔接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韩礼德与哈桑将逻辑衔接关系分为四种:添加、转折、因果、时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逻辑联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以《嘉莉妹妹》及其两个中译本为语料来分析研究英汉逻辑衔接处理的方法,旨在更好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更好地运用连接手段,从而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假言命题及其语言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发了三种假言命题的现代汉语表达句式和现代逻辑表达公式,论述了蕴涵词的作用和无条件关系复句的逻辑命题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及“转型”问题。语言既是“器”又是“道”,既是工具,同时又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思想性,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从思想上,现代汉语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现代文论的深层基础,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从根本上是由现代汉语决定的,现代汉语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现代文论就不可能“转型”。中国现代文论既与现代语境相适应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相适应,“重建”一种既脱离现代汉语语境又脱离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的文论话语,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这不是文化理想的问题,而是文化实际的问题,它有着深刻的语言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觉的语言意识构成了当代西方语言批评研究文学的逻辑起点,但在不同的批评理论那里,它却呈现出融而不一的基本特点。而按照其具体的形态、内涵与思路策略,则可分为语音、词义、句子与句群四个研究层面。对这四个层面依次展开的研究不仅构建了当代文论的两大范式---审美本体范式与审美政治范式,也展现了范式建构的嬗变动因与阶段构成,以及不同研究阶段、范式之间的有机连续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与语言的关系,特别是自然语言联结词和逻辑联结词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联结词的关系,是学习、研究传统逻辑不能不搞清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大家都承认,在传统逻辑中,逻辑联结词必须通过自然语言联结词来表达。但是,自然语言联结词和逻辑联结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自然语言联结词又如何去表达逻辑联结词等,并不是所有人都已经搞清楚了的问题。目前的大多数传统逻辑著作都没有专门讨论逻辑联结词的特殊性质,更没有很好讨论逻辑联结词和自然语言联结词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有的人在论述到自然语言中的具体命题时,就常常容易混淆两种联结词的性质,或者用今天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去限定自然语言联结词的词义,否认自然语言联结词在日常语言特别在古代语言中客观存在的多义性和使用习惯上的不严格性;或者把自然语言联结词等同为逻辑联结词,否定逻辑联结词的单义性、确定性和严格性。本文想以“非”和“或”两个联结词为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反向表达就是语言形式的表层意义与逻辑形式的深层意义互相矛盾,以肯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否定的逻辑内容,或以否定的语言形式表达肯定的逻辑内容。本文主要从词语、句子两个方面撷取了汉语中反向表达的诸多表现,并从思维规律、语义、语境等方面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揭示并评估不同语言之间的概念对应状况及词汇化程度,在语言对比研究和跨语言计算应用方面均有指标意义。北京大学开发的《中文概念词典》以WordNet框架为基础,在语言层面上较好地反映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概念对应关系,以该资源为数据基础,并参照从《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同义词词林》、《知网》等资源中提取的词集,本文实证地考察了汉英双语概念对应的实际情况及所能达到的词汇化程度,探讨了不同语言概念体系的异同,有助于在多语框架上做出更符合汉语特点的语义知识描写。  相似文献   

17.
办学模式关注两大基本领域,即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问题的把握应从分析层面和问题域两个维度进行把握.分析层面包括国家、区域和院校这三个层面;问题域可划分为四个方面:即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关系;不同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之间的关系;职业院校内部办学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应确立三大基本逻辑前提: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导办学形式是学历职业教育;我国企业尚未形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与意识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转折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可以将转折复句分成对比性转折、补充性转折和让步性转折三个大类。转折复句之间是否能够变换,不同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内部有何区别和联系,通过数理逻辑上的求简化范式形式以及实例变换的方法来分析这一问题,并得出在语用中可供参考的变换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也是语言教学的难点.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原理并结合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考察以"群"、"帮"、"伙"、"堆"为代表的现代汉语集合量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表达使用,力求对其特点作出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来,学术界关于现代汉语和网络语言的关系问题,有认同,有否定,有排斥。实际上,现代汉语和网络语言之间是话语权文化与亚文化层面的关系,二者完全可以共存、互补、双赢发展,互相利用,彼此推进。现代汉语可以吸收一些优秀的网络词语,但不必一味强调使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网络语言。我们应该致力于建构现代汉语和网络语言共同繁荣的大语言文化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