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于党性之下的真实性、战斗性、指导性、群众性、党性,历来是我国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有“五性一统”之称。“五性一统”原则是由我国新闻事业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打破了,市场经济承认并保护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这样,一方面,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新闻媒介有着不同的信息和舆论诉求;另一方面,新闻媒介又因自身产业性质越来越关注经济利益。错综复杂的利益需求难免产生冲突,置身于各种利益冲突之中的新闻媒介,如何保持自身的品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又如何兼顾社会上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成为当前新闻工作新的课题。认为“五性一统”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过时的看法是极其有害的;但照搬计划经济体制下“五性一统”的具体做法也不合时宜。本文拟对“五性一统”原则作新的探讨,正是基于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档案工作与商业秘密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在法律上并没有关于“商业秘密”的概念。尽管宪法、刑法等法律中已经注意到了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问题,但是在经济生活领域中则一直缺乏一个类似的匡定。这主要是因为商业秘密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同竞争性的商业环境相联系的,也是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本报是一家以宣传全省政法工作和法制建设为主旨的法制类专业报.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生活中的一系列运行规则,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所谓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作为一家法制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用法律的眼光审视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把报道的触角伸向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领域,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维护生产厂家、销售企业特别是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1993年3月,我国的《产品质量法》颁布,又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本报决定开办“消费者,请向我投诉”专栏,以期藉此在经济与法制的交叉点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这一看法,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这一认识,并不意味着计划经济不需要法制。计划经济作为组织亿万人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济体制,没有一定的宏观调控和严格的法律规范是不可设想的。同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成  相似文献   

5.
一、“把关”难,难“把关”一般而言,出版社作为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尽管其产品具有物质属性和商品属性,都存在“把关”问题,不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论是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在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把关”不难。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报纸的一项重要功能。我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发挥报纸舆论监督的作用,并多次强调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进行舆论监督,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监督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新时期,如何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进行舆论监督,怎样有效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已成为广大群众和新闻机构及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切关注的问题。 新时期的舆论监督究竟难在何处? 其一,地方保护主义作祟。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批评报道的见报往往困难重重。由于这类报道无疑要涉及具体的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生产或营销性企业,会使其信誉和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如果某地某企业某公司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严重违法违纪,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当你仗义执言准备揭露或“曝光”时,当地领导就会以种种借口出面挡驾,正是有这种堂而皇之的“保护伞”,使该曝光的问题无法揭露,违法企业有恃无恐,伪劣产品招摇过市,记者干急无奈,群众怨声载道。 其二,新闻未立法,骤然迭起的新闻官司使记者心有余悸。近年来,我国涉及各方面的有关法律陆续  相似文献   

7.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宣传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两种经济体制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新闻宣传与之相适应。而要与之相适应,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实现四个转变。一、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新闻宣传要“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新闻宣传往往囿于本乡本土,报道领域狭小,报道面不大,新闻触角未能伸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种信息报道很少,服务对象和报纸发行也基本限于本地区之内。这种情况,在  相似文献   

8.
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最敏感的新闻,在体制“转轨”的历史时刻,在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今天,如何进行改革?如何从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工作方法、报道模式中跳出来,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宣传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们的经济报道,尤其是日报的经济报道,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报道面主要在生产领域,报道内容多是唱“四季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活动相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档次拉开了,不少人已从温饱型消费中摆脱出来,向高品位发展,向文化型、娱乐型发展。经济报道应尽快适应这一变化,突破老框框。走出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深化期刊出版业改革的整体构想高江波一、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次伟大革命”,必将对整个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封闭型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和开放性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这是一场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的深刻变革.涉及社会各阶层、各领域整体的全面的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这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新旧事物混合、新旧观念混合的“过渡带”,所有的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色彩。”那么,这期间的新闻工作是否也有“过渡色彩”呢?如果有,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呢?研讨这个有没有实际意义呢? 问题提出来了,需要分析和回答。我想,新闻工作没有在“世外桃源”中进行,因而无法超越历史的“过渡带”。说新闻工作不存在“过渡色彩”是不真实、不科学的。 在总的格局看,新闻工作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的市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图书出版中出现的新情况对“三审制”提出新要求 坚持“三审制”是图书出版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出版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由此对“三审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出版业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产品结构单一、出版活力不足、产业布局趋同的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后,与我国整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相一致,出版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大部分出版社跳出计划经济的圈子,开始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企改革等经济研究领域,他多次突破理论禁区,为中国经济改革大胆谏言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各级报社是靠国家财政拨款过日子,办报所需的办公条件、印刷设备、职工生活福利全凭“吃皇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社过去那种“吃皇粮”的时代结束了,开始走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报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一直是弱项,而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更是薄弱环节。在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6.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新的改革措施频频出台、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异彩纷呈……经济新闻报道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其特点表现为“五多五少”:微观操作性报道多,宏观综合性报道少;生产环节的报道多,流通领域的报道少;有关政府指令、计划、决策的报道多,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报道少,经济领域的浅层次经验报道多,深层次分析报道少;含政治说教和专业用语的报道多,通俗易懂、循循善诱的报道少.这种报道模式,不仅与今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相去甚远,其主体本身也已因僵化、教条、呆板、枯燥等弊病日益呈现出危机.笔者认为,经济新闻报道要把握这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黄金时代,摆脱危机,明确地位,须从强化服务功能入手.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报道面临新领域和新格局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市场”和“经济”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此种背景下,中国传媒沿袭多年的经济报道领域和格局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笔者初步归纳,大致呈以下几种特点:(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相互交融。如电子产业、信息  相似文献   

18.
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是新闻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报道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市场,才能写好市场,报道好市场。 深入市场,才能认识市场,拓宽经济报道的领域。过去,我们的经济报道长期受计划经济宣传框框的束缚,报道面窄,题材雷同,内容单一。报道农业往往是“夏熟大丰收”、“秋熟夺高产”;报道工业常常是“首季开门红”、“六月双过半”、“年终产值、利润超去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报道的内涵不断扩大,也要求新闻工作者从老一套的经济报道模式中跳出来,深入市场,拓宽经济报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传媒体制逐渐由事业型走向市场,频率专业化、栏目精品化和受众细分化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尤以广播媒介为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广播媒介就开始频率专业化的探索,从中央到各地方广播电台开设了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等频率,这对广播媒介冲破计划经济时代传统“大而全”的一台统天下的媒介市场格局,实现受众细分,加快广播媒介的市场化进程,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影响和媒介市场发  相似文献   

20.
黄玉萍 《出版经济》2003,(10):34-36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学报体制的改革,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报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学报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要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逐步建立“学校宏观管理,学报面向社会自主办报的体制”。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不再是非物质生产劳动,而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它生产特殊的产品:具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