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国光 《教育》2012,(31):46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即用数学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画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把现实情景削枝去叶,并充分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模型回应生活,解决问题。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得以丰富学习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不同于一般的模型,它是用数学语言模拟现实的一种模型,即把一个实际问题中某些事情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成数学语言,近似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变化的过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数学模型(建  相似文献   

3.
唐学敏 《考试周刊》2014,(99):78-78
<正>数学建模思想就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替换"问题时,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下面我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态度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之生根呢?  相似文献   

5.
正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创造,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模型的存在。数学模型是把真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方程"就是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方程"模型就是从生活实际原型或创设的现实情境出发,剔除非本质的元素,提炼出有效因子,用数学符号表示出等量关系,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方程"教学中,我们要融入"方程"的现实情境,在现  相似文献   

6.
正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中唯一一个以思想指称的概念。数学模型是根据某一事物系统特有的内在规律,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或符号,概括或近似地表达系统规律的数学结构。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模型思想就显得  相似文献   

7.
数学建模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解数学模型,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因此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余川辉 《考试周刊》2014,(19):49-49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或者说,人们可以为所有的"抽象数学"找到现实的模型。例如,在数与代数式中,学生学习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学生如何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我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维模式,是数学家们利用数学知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模型),然后求模型的数学解(用数学思想方法),接着又返回到实践中去求解现实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应当要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的思维模式,为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学的学习方法日新月异.而在初中数学中,数学教育日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把生活案例转变成了形象的数学问题,然后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现笔者就数学建模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素养.可以这样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过程.本文试从构建数学模型所用的思维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两方面作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数学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词中唯一一个以"思想"指称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需要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文章以一节概念课为例进行教学实施,尝试通过创设开放的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或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是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5.
李尚志教授指出:能够用现成公式加以变通解决不现成的问题,就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建模”.具体来讲,数学建模素养是指由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现实问题内涵的素养.数学模型作为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内涵的“平台”,它是将具体的数学关系抽象出来反应特定问题或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或结构-[1]实践表明,数学模型可以提升数学问题解决效率,减轻学生思维负荷,这与“多一点想,少一点算”的命题理念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以2020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谈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数感"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它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对数学对象、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  相似文献   

17.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化视角下,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借助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以“输水槽横截面优化设计问题”为例进行教学,探索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卫星 《辽宁教育》2014,(10):32-35
模型思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中唯一一个以思想指称的概念,实际上已经明示它是数学基本思想之一。数学模型是根据某一事物系统特有的内在规律,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或符号,概括或近似地表达系统规律的数学结构。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利用已知的数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可见,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数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