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艳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3-18
移就修辞的词汇化形式表现为完全词汇化、移就造词和准词汇化三种形式.不同的词汇化形式表明移就修辞结构可以造成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义域扩大、词义主观化、词性转移等,移就造词也促使其词义进一步泛化.  相似文献   

2.
表示战胜了对方即胜和被对方打败了即败的意义,上古汉语形成一个反义语义场,战胜了对方之义主要用克、捷、胜、败0等词,被对方打败了之义主要用负、败、败绩、北等词;发展到中古汉语,先后增加了输和赢等;发展到近代汉语,又先后增加了失败和胜利等。  相似文献   

3.
流行词汇的发展演变虽然新奇时尚、千变万化,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语义在流行词汇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制约着流行词汇语义衍伸的方向,同时在词汇原语义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我们发现渐渐固定下来的新义项,也是曾经的流行语已被收入词典,这说明语义对语言自身发展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只有了解了语义对流行语的制约性和派生性,我们对流行词汇的态度才会有所变化,才会更深入的了解到,语言对社会的发展很敏感,语言也在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表示现代汉语的“唱”义,文言一般用“歌”。在现代汉语中两词都是用来表示按照音乐曲调发出声音的行为,但略有不同。从词汇史的角度观照,大致可以描写出“歌”与“唱”历时替换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冠军"一词始见于秦朝,论文以时间为线索,从训诂学的角度,运用分析归纳、参考文献的方法,考释了"冠军"的语源,分析了"冠军"从短语演变为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后来"和"以后"的历时发展和语义演变。"后来"由表时间的联合短语词汇化而来;"以后"最初用在"N+以后"结构中,六朝时开始词汇化,晚唐五代完成了其词汇化过程。"后来"和"以后"的语义差别主要是由"来"的语义滞留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谙委"作为一个词,到初唐时才出现,但也仅是"昙花一现"。"谙委"在初唐已经使用,其产生的原因是"谙"和"委"作为谓词已经在使用。初唐前的"谙委"语义场24个成员在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时间不一,存在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到南北朝时期,无论是用词的数量上,还是词例的数量上在初唐前都是最多的,这大概跟南北方文化的融合有关。  相似文献   

8.
“即”的语义分化及语法功能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伴随着词义分化的渐变过程,每个实词的虚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历程.通过对"即"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证实"即"字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词义和用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虚化的过程为由最早的表示靠近之义发展引申,逐步演变为现在主要用来表示解释,还形成"即使……也"这一重要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语义分化和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贼"字的语义演变过程。动词"贼"字也跟随了实词虚化的潮流,由动词一步一步演变为副词,而且在这个虚化过程中,一些意义脱落现在几乎不用,只在一些固定短语中存在,而后起的虚词意义将成为整个语义的主体。但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书对贼字副词的释义仍比较滞后。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的历史上,“意欲”概念场的主导词经历了一次替换:五代以前,“欲”凭借义域广、用法多元和见次率高等优势位居本概念场主导词的宝座;五代以后其义域和用法渐趋式微,“要”的义域和用法则快速扩张,最后于14世纪后半期取代“欲”成为本概念场的主导词。文章从先秦至唐代、五代至清代两个时段讨论二者之间的历时替嬗过程,并讨论与此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叶惠美 《考试周刊》2012,(28):31-32
"理"的语义演变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和谐"是"理"演变历程中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运用NLTK等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含“炊”“烹”的语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炊”“烹”经历了由词发展为不成词语素的历程;含“炊”的词语词汇化的时间要早于“烹”,二者大致在明清两朝以构词语素的形式大量出现;“炊”的词性由动词逐渐变为形容词性,而“烹”的词性仍以动词为主;“炊”的词频、词义数量以及搭配对象的范围均小于“烹”。  相似文献   

13.
"果然"一词由最初的"形容词加后缀"的形式,最终定型为一个双音节的副词(或连词),其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虽从整体上符合了词汇化的某些规律,但其中有某些细节格外值得关注。本文在对该词词汇化过程梳理的基础上,试图对其中的几个问题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明代,汉语表示“端(饭食)”义的词是“搬”,这个意义江淮方言用“端”。清代“端”替换了“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产生了新的分工。在“搬移”意义上,“搬”适用于大的物体,“端”适用于小的物体。两词的替换方式不是一个代替另一个,而是在竞争过程中双方义域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问”与“对”配对使用,至唐五代,“答”在“问答”义场中表现活跃,逐渐取代“对”的义场核心成员地位,怀疑此时“对”在口语中已经消失,宋元明清时期,“对”在书面文献中用例也已极少,最终退出“问答”义场。  相似文献   

17.
李绍芳 《文教资料》2007,(13):83-85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果,学习研究者们提出了众多的词汇学习策略,其中利用语义场进行词汇学习也成为人们研究的一种学习策略。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了词汇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以便帮助外语学习者能更加有效地学习和记忆词汇。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词汇化产生新词和新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无”和“所谓”长期结合使用,到现代凝固成了一个整体,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谓词性表达功能,既可独立成句,也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等;在语义上,其主观态度“义”明显加强,语义指向根据“无所谓”在句中充当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语用价值上看,“无所谓”的词汇化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并且词汇化后的“无所谓”经常位于句尾作为信息中心,能够充分表达出说话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以汉语“穿”字的语义分析为例可证明:从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界面研究角度出发。用语义理论的新发展指导,以构式为单位开展词汇语义研究,并将认知和文化因素引入词汇表征。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从语义到句法使用层次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网络。  相似文献   

20.
抢在现代汉语中应用广泛,但研究者对其语义的研究很少涉及。抢的语义联系着一系列的语义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抢的词义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