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城旅游地因保留了诸多历史元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关系到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徽州古城为研究对象,探寻古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规律。研究发现,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大于对消极影响的感知,对旅游业发展普遍支持态度。提高居民个人的旅游获益程度,是提升居民旅游支持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问卷调查了重庆南川市居民对金佛山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后发现:多数居民对金佛山旅游的积极影响感知强烈,赞同度高,而对其消极影响的感知较弱,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也关注金佛山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女性、中等收入、文化程度高的中青年居民以及与旅游业有直接关系的人员更加支持发展旅游业,农民、离退休人员、新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比从事其他职业居民消极。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少数民族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特征。描述性统计表明,少数民族居民基于切身利益及旅游影响的不同社会作用,趋向于正面认同经济影响的积极贡献,关注环境影响的负面效应,而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态度往往不明确;快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支持旅游业是居民态度的基本特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积极支持型和消极支持型;运用相关分析观测居民人口社会学特征与态度的关系,发现性别、职业、出生地和居住时问与态度无相关,而年龄、文化程度、盈利情况、旅游收入在个人收入中所占比重与态度呈现出不同内容、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的旅游消费热点,目的地居民的支持态度会影响研学旅行的实施进度与效果.以拥有众多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封市为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旅游发展支持态度之间的理论模型.对收集的350份问卷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感知程度越高,其对于促进当地研学旅行发展的态度则越积极,并且经济影响感知的影响效应最大,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的影响效应最小.因此,开封市研学旅行发展应重视居民群体的作用,合理地扩大经济影响感知的优势作用,改善研学旅行发展环境影响方面的不足,提高居民对开封市研学旅行发展的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决定了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在社区旅游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程度。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性检验、信度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等统计方法证明,西江流域的昭平县居民对旅游影响存在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居民对经济、文化影响感知强烈;对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缺乏认识;对旅游发展持欢迎和肯定态度,具有进一步参与旅游的潜力。基于此,应关注多方利益主体的合作共赢,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程阳八寨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社区内少数民族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结果表明:程阳八寨旅游开发处于初期阶段,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着积极的感知,同时对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上的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由于个体的不同属性特征,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影响存在着感知差异.建议通过扩大旅游开发,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强居民素质培训的方法来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的积极感知.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和态度明显不同,文中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利用EXCEL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在对陕西旬阳太极城的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旬阳太极城的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居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3年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简称常州花博会)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常州居民对旅游重大事件所持的态度、支持度和期望状况。结果表明,居民对常州举办花博会总体而言持积极态度,认为花博会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会增加常州城市魅力;居民愿意支持花博会,如做志愿者,支持对游客的服务,且支持常州举办更多的重大活动;常州居民对花博会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场馆保留免费开放、花博会活动的休闲性和参与性、公交专线、门票低廉等方面,对购买精美纪念品、全场一卡通等方面的期望程度最低;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常州居民对常州花博会的态度、支持度和期望均存在一定的感知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取沩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沩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并不高,旅游业发展给居民带来的收益也不明显。(2)沩山居民对沩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旅游影响感知可归纳为十个维度,当地居民对积极的旅游影响感知强度明显大于消极影响感知强度。(3)在四个负面因子中,只有“生活成本增加”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同,六个正面因子全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关中地区中东部若干乡村旅游地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作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分析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关中地区中东部若干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正确认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桂、黔民族旅游地为例,从"主、客"的角度对比分析二者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的异同,并对"主客"间感知异同的原因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主客"对旅游正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且双方对旅游正面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较一致;负面感知上双方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的负面感知不如游客强烈。影响"主客"对旅游地总体旅游发展满意度的环境指标同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大岭山村的居民对于旅游节事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少数民族居民总体上对旅游节事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并提出加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的民俗民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是从间接角度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程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三峡库区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巫山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巫山县居民对三峡库区旅游发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问卷、访谈调查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南阳市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南阳市作为一个新兴旅游城市,南阳市区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高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总体上对旅游业持较为理想的支持态度;不同性别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差异不很明显,男性略低于女性;年龄越大,对旅游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感知越强;文化层次越高,对旅游经济和环境影响感知越强,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越弱;个人收入越高,旅游感知越强.  相似文献   

15.
发展旅游给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带来很多冲击。居民和游客是旅游业的两大主体,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能深刻反映旅游的品质并左右其发展趋势。然而他们往往对有形民族文化资源比较重视,对抽象的文化资源缺乏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影响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文章以西南四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旅游地为例,定量分析了“主客”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差异性和趋同性。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比居民强;双方的感知重点体现在物质文化层的正面感知上,在负面影响上的感知差异较大;不同特征的“主客”对该影响的感知也存在差异。文章据此提出正确引导、调控和疏导“主客”行为,减少负面影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颇受重视。目的地居民对低碳旅游政策的认知主要有五个方面:整体积极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对发展低碳旅游的态度、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通过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等因素并不显著影响其对低碳旅游政策的认知,而受教育程度影响显著,说明目的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发展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支持低碳旅游实验区建设。另外,通过分析居民的认知情况,发现旅游目的地在旅游政策上的诸多缺陷,并提出“政府-居民二元利益相关者”的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那拉提景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研获取研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居民总体感知的态度水平、不同居民人口学特征的态度差异水平、不同态度居民的社区参与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居民对旅游影响表示满意,对负面影响指标虽然得分较低,但均没有表现出不满意态度;除了不同性别居民对居民态度不具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受教育水平居民对居民态度均有一定差异;根据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可以分为淡漠支持者和矛盾支持者两类,前者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态度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