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孝道文化如何煥发生机,“新千禧”这一代人与传统孝道文化的遭遇将以何种途径展开。在传统与现代的“出场语境”嬗变之间,探究传统孝道文化的化育如何从“当年”到“当下”,“孝”的化育可以依赖如何的“出场路径”,应当表现为如何的“出场形态”的问题[1]。  相似文献   

2.
以法、越两国留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作为案例,说明“文化休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对如何解决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休克”问题寻找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围绕“如何认识传统文化、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传统文化”这一问题,阐释了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以批判、转化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态度.在廓清“两个彻底决裂”基本内涵、厘清传统文化与传统观念关联、坚持辩证否定观而不是文化虚无主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批判态度;在遵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兼顾“共同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转化态度;在建设发展无产阶级先进文化、遵循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其发展态度.深刻理解恩格斯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对于系统回答“怎样扬弃一切人类传统文化”“为何用马克思主义来审视传统文化”“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流”久盛不衰说明了什么?是我国流行文化市场的空虚,还是体现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艺术不创新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如何保护并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软力量”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值得政府和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外国文化”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遭到挑战。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审察“外国文化”教学现状,集合学生对“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反馈,以如何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如何加强文化背景和文化思维教育,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为出发点,提出立体式教学模式的创建建议,以期增强“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翻译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重大的“文化转向”.因此,从科学革命的视角探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介绍翻译研究如何从“语言学派”到“文化学派”完成了“文化转向”,从库恩“范式”、“危机”、“革命”的视角对“文化转向”进行分析,探究“文化转向”的原因,以期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谈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实践,明确了“寝室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如何进行“寝室文化”的建设,通过“寝室文化”教育学生成人成才,对学生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管理者需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即“表象与本质”“模仿与生发”“校长与师生”“活动与课程”。这“四个关系”的把握关涉“如何理解学校文化”(文化本体)、“建设谁的学校文化”(文化母体)、“谁来建设学校文化”(文化主体)和“怎样使学校文化落地”(文化载体),贯穿学校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构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在此“四个关系”中,要求学校文化建设从“表面繁荣”走向“关注本质”;从“模仿借鉴”走向“自主生发”;从“校长主宰”走向“师生主体”;从“依赖活动”走向“融入课程”。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数学文化,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融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今天已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现行教材对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内容基本采取了“附加式”的呈现方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在中学的境遇是“高评价、低应用”,很多教师虽有数学文化的应用意识,但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从文化视角对法国数学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都推崇“勇”,但“勇”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显著的差异。儒家以“勇”为德,但“勇”德必须以“仁义”为基础,这与儒家重视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内核密切相关;基督教同样推崇“勇”,但认为“勇”来源于上帝,服务于上帝,将“勇”作为虔诚的表现和达到永生的手段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尚“勇”精神的异同,讨论东西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围绕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就论坛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从和谐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建设和谐高等教育与和谐文化,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提炼和综合。本届年会盛况空前,中心议题突出,气氛活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注重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基石。生态文化改变以往教育过程中“以师为本”的本位思想,指出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与生具有的主动的、受动的生态互动关系,强调人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基于我国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容乐观的现状,提出宣传倡导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学论、营造学术生态文化、构建新型行为体系是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西方的"崇高""壮美""权利"等等这些范畴来说,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核心范畴之一的"和",融合了百家的精粹,起着特别又支柱的作用。不仅体现了形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而且强调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从政治、乐理、美学、艺术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涵,从古代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大学乃“大师”汇集之所,人力资源是大学的第一资源,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管理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配置上,研究“和”的价值和现实功用,让中国传统智慧在应用中回归现代,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组织充分对接,是和谐思维方式在特定范围内的运用,是文化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审美性”是和谐校园在感性形态上的特质性显现。具备审美性的和谐校园体现为六个方面的美学形态:校园环境的高雅美、“学校精神”的理想关、管理制度的人性美、校园文化的艺术关、教师人格的境界关、学生修养的纯洁关。这六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才能把和谐校园发展壮大为“和谐与美的校园”,并成为学生、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等“和谐校园主人”共同生活的美好乐园。  相似文献   

18.
《孙膑兵法》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理念,体现了孙膑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性与科学性。"人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人际、身心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维护了中国的多民族和谐统一,"人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人和"思想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以经济增长为要务,以和平发展为指导,以"富国强兵"为基础。建设强大的军队,可有效地化解国际矛盾、减少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人和"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人和"思想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发展战略,提供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深层理念支撑和极富价值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许尚枢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12-17,27
济公是一位力促社会和谐发展的践行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物与人之间、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时,都贯穿着一个"和"字。济公和谐文化以"戒恶扬善,慈悲度人,和乐处世,无我利他"的济公精神为核心理念,是对佛教教义、家族风尚和天台民风"四气"(硬气、灵气、侠气、和气)的继承和发扬。对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反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胡锦涛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胡锦涛和谐社会理论,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