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棋藏棋,藏族称“密芒”。“密”即“眼睛”,‘芒’是“众多,故称“多眼棋”或“多目之戏”。藏棋中所包含的游戏成分较多,藏棋不仅可以二人对下,也允许四人对下,甚至六人对下。每二人为一方或每三人为一方,每方下子前,同方的人可以随便商量讨论。藏棋下法与围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没有让子棋。藏棋的棋盘纵横各17道线(围棋19道线),棋子分黑白两色。比赛时,由持白棋的  相似文献   

2.
读谱常识     
近来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希望介绍一下国际象棋如何读谱.为满足这些读者要求,我们先简要说明一下国际象棋棋盘格位的代号和行棋的记录方法.一、棋盘和棋子(一)、棋盘格的名称国际象棋的规则要求每局棋都必须由白方先走,因此棋盘图是把白方放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8,(16):62-62
第一条棋具1,棋盘棋盘由纵横各19条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横竖线交点称作“点”,棋盘上共有361个点。为便于识别位置,在棋盘上标有9个小圆点,称作“星”,见图1。  相似文献   

4.
第22条掌握高效的形 提高棋艺的捷径 什么是象棋中所说的“形”?最朴素的理解就是,若干棋子在棋盘上组合成的各种形状或图案,就称为“形”或“棋形”(特别说明:只有一方棋子组成的形状才可以叫形或棋形).比如我们常见的担子炮、连环马,都是局部常见的棋形.就全盘而言,攻防两端效率好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好形”;攻防两端效率不高的棋形,我们称之为“坏形”或“恶形”;被对方攻击且无解杀办法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死形”;子力拥塞缺少腾挪空间的棋形,我们称之为“愚形”;棋盘上对方防守阵形中,防守子力完整且子力之间联系紧密,或者对方子力集中的一侧,我们可以称为“厚形”或者“厚势”,反之我们称为“薄形”或者是“空形”.  相似文献   

5.
连接也称“接”,是将可能被对方切断的棋或棋子相连成不可分割的部分。 下面是两道练习题: 问题图一:黑先,左右的黑棋如何联络? 失败图:黑1扳谋求联络,白2挖,黑3若强行挡住,白4双打,黑崩溃。 正解图:黑1飞是形之要点,白2顶,黑3单退冷静,白棋A位扳断明显气不够。 变化图:黑1飞时,白2打吃,黑3粘即可。之后,白A、黑B;白B、黑A,黑联络成功。  相似文献   

6.
实战解决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10,(2):106-106
我常常会碰到有人拿一个很特别的图形问:“按照中国规则(或者日本规则),这棋是活的还是死的?”我的回答很简单:在棋盘上的棋子都是活棋,死棋已经不在棋盘上了。  相似文献   

7.
概说五子棋     
五子棋亦称“串珠”、“连五子”,国际上正式称“连珠”,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棋种之一,现成为国际棋类竞技项目。五子棋具有“短、平、快”的现代游戏特征,简单易学而又富有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然而,五子棋又包含深奥的哲理和弈战技巧,尤其是随着国际职业连珠运动的发展和竞赛规则的逐步完善,弈棋技法和战术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已不再是简单的游戏。 五子棋与围棋棋子相似,棋盘略有不同,为十五路(15×15),但下法完全不同。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曾对围棋和五子棋有精妙的比喻。他说,围棋像军团作战,博大精深;五子棋则像短兵相接,凶险复杂。其国际规则主要包括:1、黑先、白后,从天元开始相互顺序落子;2、最先在棋盘横向、竖向、斜向形成连续同色五个棋子的一方为胜;3、黑棋禁手判负、白棋无禁手。黑棋禁手包括“三、三”、“四、四”、“长连”。黑方只能“四、三”胜;4、如分不出胜负,定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1):179
"棋"珍异宝:帝王御用之物,历代传奇之宝"金玉紫檀象棋"千年之后神奇复活金玉紫檀镶嵌象棋曾是徽宗皇帝的把玩之物。徽宗酷爱象棋,宰相蔡京为迎合徽宗喜好,特命人游心研制出一副极品棋具,棋盘天竺紫檀,棋子西域美玉,棋字金银镶嵌,工艺更是巧夺天工的骨木镶嵌!棋盘温润如玉,棋子珠光宝气、炫丽夺目。徽宗见此珍物龙颜大悦,连连称好,此后更是朝夕相  相似文献   

9.
弹棋是古代一种借手指或其它物品(如手巾等)的力量将棋子弹出,与另一子碰撞的游戏或赌具。弹棋始于汉代宫廷,它的发明者是朝中大臣。据说因汉成帝迷上踢足球(蹴鞠),整天乐而忘返,身体也累得难以打理朝政。群臣怕伤了皇上的尊体和为了汉朝的千秋大业,群臣动破脑筋,终于想出这种在棋盘上用手指弹射的游戏。并由大臣刘向奏弹棋戏以献汉成帝,成帝一见此物大喜,果然把兴趣从足球场转移到弹棋盘上。汉代弹棋是“用棋二十四色,色别贵贱”。三国魏时,弹棋游戏法是“先立一棋于局中,余者间白黑圆饶之”。然后双方互相弹击。相传魏文帝…  相似文献   

10.
酒瓶棋赛     
英国“嗜酒者俱乐部”别出心裁地推出一种令酒鬼们兴奋不已的酒瓶棋赛。之所以叫酒瓶棋,是因为棋盘上的每只棋子都是高12厘米的微型酒瓶,内装名酒二十克。棋赛规定,吃掉对方的棋子后,便可打开瓶盖,痛饮  相似文献   

11.
点,《辞海》解释是细小的痕迹,几何学上“点”是位置,形态学中“点”还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形元素,自然界可构成“点”的物质及现象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在象棋游戏中,“点”是棋盘交叉点上棋子的占位,不是所有棋子可以随意分布,如将、帅、仕不能离开“九宫”之内.“点”是静止的棋子. 面,“面”的前身是点,多个点构成了面(象棋32子之内),除具有“点”的物质特性外,“面”还是形象的呈现,是“线”的起点.“面”就是形,称之为“棋形”.  相似文献   

12.
一、防"少"一副棋是一个整体,众多的棋子、棋盘或棋纸缺一不可,少一个就会让一副棋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在使用和保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少"工作。平时保管时要轻拿轻放,不能乱扔,防止棋子从包装盒中滚出丢失。在每次使用前要让体委或  相似文献   

13.
“输了两子。”年轻人轻轻地把一把黑子放在棋盘上。老者抬起头,祥和的脸上露出笑容,“下午复盘吧。”年轻人灵活地把棋子拾入盒内, 突然问道:“为什么棋盘是十九道,十七道二十一道不行吗?”“嗯?”“我是说,规则当然是定好了的,为什么棋盘的纵横道数必须是十九呢?即便是约定俗成也要有些道理吧。”老人微微笑着,反问:“你看这是为什么?”“在二十一、二十三道的棋盘上下棋,变化不是更多吗?也许下起来更有味。古人初创棋时,棋盘兴许是十五道、十三道,甚至九道,然后一步步发展而来,可以文字记载时恰好是十九道,后人也就跟着传了下来。如果真是这样,棋还应发展,如同社会进步,二十一道、二十三道,一直下去,不妨三十年或五十年增两道,只要智慧和文明在前进。”  相似文献   

14.
顺德英雄榜     
李群:为伊 棋盘方、棋子圆,这看似简单的方方圆圆,被无数棋人幻化为滔滔楚河、巍巍汉界。在弈林侠士的心中,那里是充满神秘、充满传奇的战场,那里有刀光剑影、有滚滚狼烟……  相似文献   

15.
一副完整的象棋盘,周围环布着棋形的圆格,填满了见于史籍和传说的形形色色的名马名称,间列着皇家府厩的名目。 这就是李清照留传下来的“打马图”。实际上,它同象棋毫无关系,不过是利用了棋盘周围的间隙,那些圆形的格子也不是棋子,而是代表打马途径的格道。李清照是位有心人,她撰写了《打马图经》,使我们  相似文献   

16.
黑方:王磊八段 白方:江铸久九段王磊的棋,豪放不羁,算路精准,擅长攻杀,往往在棋盘上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发难,令人摔不及防,所以棋友们常称他为“怪刀客”。而江铸久九段的棋以前在中国的时候也是以“力”见长,虽经数年流浪,但棋却从未搁下,此番能从诸多韩国棋手中脱颖而出取得此次三星杯本赛的资格就是对他棋力的最好证明。两人此次对阵也是各出全力,尽显力战家之风采,棋局弈得精彩异常,煞为好看。开局至黑5,是流行的布局。白6想挑起战斗,使局面复杂化。黑7时白8也可走32位盖。黑9可考虑图一。图一:黑1跳3罩,…  相似文献   

17.
六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博戏。六博,本作“六簙”,或作“陆博”。投六箸,行六棋,故称“六博”。嘉峪关魏晋基七号墓中室东壁彩绘砖画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六博场面。图中间绘一张褐色棋桌,桌上画一棋盘。棋盘纵12道,横4道,其交叉点明显。桌两端各跪坐一位成年男子,身穿红色长袍,头戴元宝帽。左边一人两手举起掷采,二琼已出手,悬在棋盘上方。右边一人惊恐万状,左手高举,右手伸向前方,五指平伸,目不转睛,急于看出结果来。或左边一人输一棋,扔出二筹。右边一入伸手去接状。六博的博戏法是二人对坐,面向棋  相似文献   

18.
黑白两色的围棋子,象征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苍穹,棋盘的四周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十九条线,交织成三百六十一个棋位,是旧历一年的天数,当中有九个星点势眼,表达九大行星。  相似文献   

19.
第七袋烟:棋馆一被棋迷们称为“棋馆”的老尤家茶馆,是一间不到五十平方米的简易房。屋里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一些棋桌和凳子,桌面上用刀刻下好几副棋盘,上面摆放着棋子。除了靠墙那张两米长的小棋桌上的棋子完好外,其余棋桌上的棋子各色相杂,有的已被摔裂,不得不用胶布捆扎起来。茶馆的摆设虽然简陋,但生意却出奇地好。每当尤老太太把水烧开,茶炉上刺耳的笛声响起时,休班在家的棋迷们便陆续来到,按照自己的身份,坐在自己应该坐的位置上,来晚了占不到坐的只好站着观战。到这儿下棋的,干啥的都有,但无论身份如何,在棋迷们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在观看下围棋时,有条“法律”叫“观棋不语”。这是为何?原因是,黑白两色的棋子,象征日月,表示阴阳之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园的天象苍穹,棋盘的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