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洁诗趣     
神州自古重廉洁,廉政攸关千秋业。为官清廉的楷模当推包公。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皇恩浩大,太监也聪明,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这一军把老包“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的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罢罢罢,宁愿得罪皇帝也不能破例!机智的包公也挥笔题诗抒怀,以诗拒礼:“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  相似文献   

2.
1.宋代的包清官。包拯60岁寿辰时,皇帝念他德高望重,下旨要隆重庆贺。圣命难违,但他吩咐儿子包贵,凡送礼者必须充分说明理由,否则一概拒收。第一个送礼的是六官司礼太监,代表皇帝送礼。红贴上写明的理由:“德高望重一品臣,日夜操劳似魏徵。今日皇帝送贺礼,拒之外门理不通。”包拯在红贴下面写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施廉正风。”接着恭请司礼太监带回礼物,奏明皇上,务请圣上谅解微臣的苦衷。2.明代第一清官海瑞。他历官几十年,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一再重申,居官者“止此柴马,止此俸钱,除此之外,一文一分赃证也。”在他临终前三天,兵部送来柴薪银,仅多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中,刘邦曾对项伯说过:“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这里的“他盗”是什么意思?不少参考书将它解释为”其他盗贼”或“别的盗贼”。我认为这不合文意。如果刘邦说自己遣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别的)盗贼”。那岂不意味着他认为自己,或者项羽,或者他们二人也是盗贼吗?显然,这绝不是刘邦要对项  相似文献   

4.
●卡片①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①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②不闭,商旅野宿③焉。[注释]①[哂(shěn)]微笑。②[外户]这句是使动用法句式: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③[野宿]在郊外露宿。[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  相似文献   

5.
正北宋丞相包拯,素有"包青天"之美称。行将"花甲"大寿,他吩咐家人一律不收外人特别是部下官员的礼品。谁知第一份贺礼却是来自皇帝。"皇恩浩荡"啊,难煞了包公!偏偏啊太监送礼来的时候还附诗一首。诗曰: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看了更是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6.
向阳花木     
宋朝的俞文豹在《清夜录》中记载,宋代范仲淹镇守杭州时,他的僚属官兵都得到他的推荐与任用。只有一个名叫苏麟的僚属,作一个小小的巡检,因公外出,未得到范仲淹的重用。苏麟回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向范仲淹进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看了,知道他在发牢骚,就重新给他安排了满意的职位。成语“向阳花木”就是从这桩事引出来的,它和“近水楼台”一样,都被人用来比喻由于地位或关系近而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最短的小说赏析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归园田居《》饮酒》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早已脍炙人口,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而陶渊明还是一位小说家,他写的《陨盗》一文,仅25个字,可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短的小说。全文如下: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此篇虽为文言,但并不艰涩难懂。将其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蔡裔勇敢而有力气,他的吼声如雷鸣震响。曾经有两个盗贼进入室内偷盗,蔡裔拍着床大声一呼喊,两个盗贼就都被吓死。”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讲述了主人公蔡裔凭着雷震般的声音制服盗贼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章先概括人物性格:“拊”一“呼”,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面对入室的两个盗贼,蔡裔不像一般人那样大惊失色,只是“拊床一呼”便将盗贼制服。一个身材魁梧、嫉恶如仇、悍勇超群的彪汉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二盗”也形象可感,其“俱陨”,除烘托蔡裔的勇力和声威外,二人的猥劣、恐惧等丑态读者可以想见。仅25字,但时间(由拍床可推知为深夜)、地点(室内)、人物(三个人)、事件发生的原因(二偷儿入室)、结果(二盗俱陨)等一应俱全。而且开篇、结尾互为照...  相似文献   

8.
一于谦(1398—1457),明代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幼年勤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他很仰慕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为人,书斋里曾悬挂文天祥的画像,他在“画赞诗”里写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死,弗苟而全”等辞句,反映出他在年轻时就把自己品德修养的水平,指向祖国历史上第一流英烈人物。这时候于谦还曾写下《石灰吟》和《詠煤炭》等诗。用隐喻的手法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如他在《石灰吟》里写道:  相似文献   

9.
一丘之貉     
你知道“一丘之貉”的来历吗? 汉宣帝时,中郎将杨恽为人正直,不贪钱财,因此得罪了许多人,其中包括太仆戴长乐。于是他上书告杨恽诽谤皇上,奏疏中写道: “杨恽到西阁观看历代皇帝的画像时,画像中有尧、舜、禹、汤等贤君他不提,却拿桀、纣等昏君与皇上相提并论。还有一次,杨恽说从古到今的君主就像是同一座山丘上的貉一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989-1052),字希,谥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也许是范仲淹政治、军事上的盛名掩盖了其学上的成就,未引起学史家的足够重视,他的作品也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代诗革新运动的倡导之一,其诗论、赋论独具慧眼,而且还是一位享有时誉的作家。他的学创作在诗、、词、赋方面都颇有成就。据《全宋诗》所收范诗数量计,范仲淹诗作现存302首,227题,另有2首联句诗,残诗4联8句。范诗的内容丰富,或揭露社会矛盾,关心民生疾苦;或描写边塞生活,反映民族矛盾;或描述壮丽的山川,抒发壮志情怀;或咏物咏史,反思过去。形式上,近体多于古体,晚年律绝更是炉火纯青。诗是诗人人格的外化,以淳朴浑厚为显特点,表现手法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也擅长议论,因师承多家,风格不拘一体。本不打算从宏观进行全面把握,仅从微观的角度,用细读的方法,选取其诗歌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清风”“明月”意象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名人名亭     
范仲淹与范公亭范公亭在山东益都县外阳河畔。宋代范仲淹曾为青州知府(州治即今青州市),居官清廉,遗爱在民,范仲淹建亭醴泉之上,后人称范公亭。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相传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命山僧智仙建亭酿酒,以为游憩之所,欧阳修常登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苏东坡与东坡亭东坡亭在广西合浦县廉州镇,相传为苏东坡居住遗址。此处有一集苏东坡诗句的楹联,联曰:“最宜月白风清夜,犹角橙黄橘绿时”,为东坡亭平添雅趣。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著名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扭转当时衰颓的学风,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对此他十分忧虑,曾多次言朝政得失,要求变更天下弊事.当时范仲淹享有很高的声望,于是宋仁宗在庆历三年(1043),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实行全面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在这期间,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  相似文献   

13.
赞大公无私     
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佳话,一直流传到现在。宋朝包拯,不徇私情,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着。我国历史名臣范仲淹,无私无畏,身为“遣客”(被贬职),胸怀坦荡,在“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境况下,他不“忧谗畏讥”;即使“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也不能使他“宠辱皆忘”,他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后忧,后天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变法是在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北宋政治危机严重而民族矛盾又依然存在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其时财政甚为困难,农民义军峰起,社会危机四伏,统治者深感恐惧。他们认为:“夷秋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  相似文献   

15.
《驿路梨花》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处处开”,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全诗如下: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坛史上,唐代是群星灿烂、诗杰辈出的一个朝代。生活在晚唐的李商隐,是其中富于文采、独具风格的皎皎者。李商隐毕生创作,孜孜追求诗的艺术境界,加之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他的诗风具有“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朦胧美感。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对之慨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恰切而真  相似文献   

17.
做学问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学问最忌自以为是,信口开河。那么,何谓“自以为是信口开河”?请听一个小笑话。有个“学问家”,曾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推出”陶渊明是个斜眼,还言之凿凿地论证道“:如果不是斜眼,在东边篱笆下采菊花怎么能看到南边的山呢?”这的确让人哭笑不得,明明错了,去偏偏气壮如牛。于是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唐代酒价的故事。一次,宋代有位皇上曾就“唐代酒价如何”询问诸位大臣,先是无人能答,冷场半天后才有人答道“:每升应为三十文钱。”皇上便问“:爱卿何以知晓?”答曰“:杜甫曾有诗‘,速来将就…  相似文献   

18.
本片再现了康熙年间,两江总督于成龙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官场生涯和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情感经历。 第一集大清江山初定,顺治皇上和康亲王正为人才极缺发愁,8岁的玄烨在一旁出主意:“何不将前朝中榜的举子召来为我大清所用?” 前朝副榜贡生于成龙就因8岁皇子的一个主意,做了广西罗城知县。族长八爷爷不让他去匪盗成灾的罗城送死,但于母深明大义,将丈夫的遗物交给儿子,含泪叮嘱“不管做官大小,都不能欺压百姓”。于成龙典房卖地别了老母妻儿,带着4个乡下小子上路了。 刚进广西境内,于成龙主仆夜宿客店,盗贼便将他上任文书和仅剩的几两银子偷走了。但第二天清晨,偷走的包裹又被送了回来。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评析     
【翻译】蹇材望是四川人 ,做湖州的副知州。元军将攻打湖州 ,蹇材望坚决地发誓一定要以死殉城。于是就做了一个大锡牌 ,在牌上刻道 :“大宋忠臣蹇材望”。并且将两锭银子凿了孔 ,在上面写道 :“有人得到了我的尸体 ,希望将我埋葬 ,并请为我祭祀 ,(在碑上 )题字‘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用来作埋葬我的费用。”白天他将锡牌与银子挂在腰间 ,只等元兵来到城下 ,就投水自尽。并且通告乡人以及平时常常同他往来的人 ,大家都同情他。丙子年正月初一那天 ,元军进入湖州城。已经没有人知道蹇材望到哪里去了 ,人们都说他淹死了。不久 ,他身穿元人…  相似文献   

20.
兔子弟弟不喜欢扫地,要是地上脏了,他就叫兔子姐姐打扫。他还得意地说:“扫地么?那是我姐姐的事儿。”有一回,兔子姐姐要出趟远门。兔子姐姐知道兔子弟弟不爱扫地,走以前吩咐他:“可别忘了扫地。”“你放心吧,我忘不了。”兔子弟弟说。兔子姐姐走了。兔子弟弟觉得自己的头发该理一理了,他想:“头发这么长了,我得叫螃蟹先生来剪一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