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在《商业周刊》的一期主题特刊中,读到了这样一段“编者的话”:〈br〉 我们发现了台湾各个县市里,都有许多“酷学校”,他们大大改写了我们当年的残酷学习印象。在这些酷学校里,教室不一定在水泥墙里,教室可以在海边、在茶园、在高尔夫球场上,也可以在天文台的大望远镜前。  相似文献   

2.
一句公道话     
<正>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你也许会这样对我说:"科林,你每天上学都穿同一条运动裤,一点儿都不酷。"但是我穿这条裤子舒服。你也可能对我说:"科林,你参加学校舞蹈表演,听的是'枪与玫瑰'乐队演唱的《十一月的雨》,跳的是《玛卡莲娜》舞曲的舞步,一点儿也不酷。"我还是那句话:"我那样跳舞舒服。"你甚至会这样对我说:"科林,你在教堂小丑剧团里是个活跃分子,其实你一点儿也  相似文献   

3.
<正>有个同学抱着《现代汉语词典》去找老师:"老师,到底是‘倒霉'还是‘倒楣'呀?词典里说‘倒霉'的意思是‘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作倒楣。'可我们现在好像都是写成‘倒霉'呀。"呵呵,其实,"倒霉"这个词语最初应该而且只写作"倒楣"。据考证,"倒楣"一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是一座山,一座矿藏丰富的山--这样一座教学艺术的高峰,我们景仰之,更要学习之.北大附中程翔先生曾说过:"研究任何事物都应该既究其‘表'又究其‘里'.‘表'是‘里'的外化,‘里'是‘表'的源泉."笔者试图换一个角度,从底蕴这样的"里"去学习于老师.  相似文献   

5.
我读小学一年级了,我爱我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有宽敞的教室,教室里有很多小朋友,我很喜欢跟他们一起玩校园里还有很多树,天气热的时候,我们在树荫下做游戏,可好玩儿了。在教学大楼后方有个宽广的操场,操场上有百米跑道,在这操场上同学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奔跑.我们还可以在音乐室里唱歌、跳舞;还可以在电脑室里看动画……总之,我爱我的学校,它将是我以后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传统的"一室二处"(即:校长室和教导处、总务处)的学校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它常常会因为机构少、人手紧而造成学校管理上的顾此失彼.为此,我校在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提出"学校‘板块'管理的模式",并作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学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发现后面坐着学校领导;或者教师刚走进教室,就有学校领导或校外专家推门进入课堂听课。这事实上是我们常说的随堂听课,也称为"推门听课"。  相似文献   

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一篇有关战争的独特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身负重伤的德国青年在一所德国中学的见闻和思考,其中又以描写学校教室的走廊陈设为主.为什么作者要花大量的笔墨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教参上解释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同时,是为了证明这是一所文科中学,是‘我'的母校.传播人类文明的文科学校和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的理解不能算错,然而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心良苦地反复描写这些陈列品,真正意图在于揭示纳粹当局企图通过某种文化渗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揭示了德国陷人战争灾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2年9月至今,《生活要懂点经济学》这门选修课已经开设将近三年了,现在正进行第三轮的教学。回顾近三年来的开发、开设、完善历程,感慨颇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借用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我对《生活要懂点经济学》这  相似文献   

10.
萝卜开花     
<正>一篇文章写几件事,很容易给人留下琐碎之感。赵老师的《萝卜开花》设置一条线索,记叙三次作文指导,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植树节后发生的事。那天下午,我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种花。他们误将白萝卜籽当成花种子种在了教室前的园地里。不久,萝卜苗长出来了。学生们见了,个个乐得直跳。我告诫他们:"粗心就会干傻事的!"学生们以《我们干傻事了》《种"花"》《春天里的傻事》《我们太粗心了》等为题,记录下这件事。我劝他们拔掉这些萝卜苗,可他们舍不得,说可以长萝卜。我告诉他们:"‘中暑萝卜末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学校校长,经常问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也许,我们工作的目的会更明确,工作的思路会更清晰。果如此,我们每位校长都会创办属于自己的"巴学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五十六号教室"。三年前,经朋友介绍,知道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和作者雷夫·艾斯奎斯。从走上工作岗位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始终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为了学生,他可以放弃节假日;为了学生,他可以不计较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卡内基教育振兴财团理事长博耶(E.L.Boyer)继《美国的教育改革》(1983年)、《大学——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1987年)之后,又推出了一部引起国际教育界关注的报告书——《基础学校》(the basic school,1995年)。博耶在该书序言中说:“我们试想提出一个名为‘基础学校’的新型学习场所的提案。所谓‘基础学校’与其说是一种设施,毋宁说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应当普遍适用于所有小学。”博耶接着说:“今天,美国最出色的学校可以列入世界上最杰出的学校之列,也存在相当多的在困难条件下依然取得成功的学校。不过,非常多的学校处于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4,(28):68-68
正都说"你所读的下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在《童年与解放》一书的前言中,该书作者、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台湾教改先驱黄武雄屡次将新作《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对照着进行论述,并称其为《童年与解放》的姊妹书,这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写法上,《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一脉相承,许多章节都是先以著名人物的经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段等作为引子,引出问题,再一步步地深入探究。在内容上,《学校在窗外》是一本充满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4.
《北京晚报》曾经登载一首题为《"背多分"教学法——赠某些学校》的讽刺诗.诗里写道:"外国有个贝多芬,中国有个'背多分'——背书背得多,就能获高分!'大重点'套'小要点','ABC'连'甲乙丙'……背得口干舌燥,背得头昏昏……真知与实践,怎如背功灵?待等熬罢寒窗苦,几多'书厨'出校门……"(以下简称《'背多分'》)时隔不久,一家省级教育报载文《"背多分"教学法另一说》(以下简称《另一说》),对这首讽刺诗提出了批评意见.批评与反批评使"背多分"增加了知名度.在很多地区和学校,"背多分"成为一个嘲讽学校一些教育方式、方法的叫得响的"新概念"."背多分"虽属戏称,却提出了一个严肃  相似文献   

15.
何奕 《中国研究生》2012,(10):30-32
引子"上周二递交辞职信,周五飞往深圳,周六面试……周四到达山区学校,今天周五去教室听了第一堂课。这就是我之前在地铁四号线上看到募师支教活动后的行程。""学校没有操场,道路泥泞,满是积水。……晚上山里好静好静,也没有什么灯光,天黑得很彻底。""今天是我上课的第一天。语文课上我讲的是《棉鞋里的阳光》。走进教室,我喊了一句:‘上课!’那些小朋友就扯着嗓子喊:‘老——师——好!’从这一刻起,我知道我的人生中多  相似文献   

16.
正这位"幽默大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上他的课。"大师"的课上故事多一日下午第一节课,"大师"走进教室,见众生伏案而睡,不肯睁眼。他旋即从皮夹里取出一张百元大钞,用透明胶带贴在黑板中央,然后走出了教室。很快,教室里哗然一片。此时,"大师"踱着方步进来,用他特有的高音说道:"我就知道你们是一帮‘见钱眼开'的家伙,这不全睁开眼了嘛!"全班笑声一片。还有一日上写作课,"大师"发现有人趴在课桌上睡觉,就  相似文献   

17.
在《谈如何构建学校多媒体教室》一文中我们介绍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但是大多数学校在构建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为了减少投资,往往是就地取材,将原有的电教室或备课室改造成多媒体教室,并且希望做到在增加新设备的基础上能保留使用原设备,做到新旧设备的有机整合。我们在这里列举了几个成功案例,希望能供大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何谓"结构化预习"?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在其论著《有效教学法》中提到"‘结构化预习',是指针对预习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课前学习的一个过程。‘结构化预习'包括‘读、导、作、问'四个环节:‘读'指阅读文本,结合‘六字诀'阅读法(读、划、写、记、练、思)扎实朗读文本,深刻感知文本内容,小学不少于15-18遍,初中不少于15遍;‘导'指结合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来进行深度预习;‘作'指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信华 《教育》2011,(15):26-27
台湾著名小学校长苏震泰曾说:"有些学校虽然是百年老校,但不现风华,老校不知‘老’在何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学校文化缺失,学校发展内涵体现不够。应从学校发展的沿革出发,找回历史,再现历史,创造历史,真正体现学校厚重的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从目前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生》杂志创刊号的发刊词里,我们曾这样写道:"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苗圃,是各类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摇篮,是渴望成才的广大高中生所向往的圣地。然而,欲要上大学,须过高考关。面对浩渺学海、书山蜀道,曾有多少当代高中生也像古代的应考者一样,发出过‘别路绕山川'‘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基于此,《高中生》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一批资深的高中特级教师,组建了一个权威的高考智囊机构,请他们在《高中生》杂志学习版上开辟专栏,帮助高中生披荆斩棘,夺取高考的全面胜利;帮助高中生总结得失,在成才的道路上顺利前进。"在过去的两年里,《高中生》杂志已出版了24期。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当初的承诺兑现了——24期《高中生》杂志所刊登的内容,分别"巧合"了2002年、2003年高考题50题362分、78题371分,长沙市公证处和湖南省公证处分别对此进行了公证,并出具了公证书。《高中生》杂志这样大面积地"巧合"高考题,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使她的期发行量突破了60万份。这"巧合"究竟有多"巧",现辑录几例,供读者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