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永亮 《留学生》2011,(3):33-33
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去.这涉及到文化战略和策略的问题.形象地说.就是《西游记》电视剧中那句大家熟悉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我简单地说,这条路,或者说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至少应该涵盖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幽默     
《教师博览》2009,(9):32-32
埋怨的病人 大夫:“那个小气的病人又在埋怨什么?”护士:“他说,真倒霉,药还没有吃完病就好了。” 你老过吗 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老人不紧不慢地走着,后边来的年轻人见他不让路,就恼火地说:“老东西!为啥不让路?”老人见年轻人没礼貌,生气地说:“你凭啥非要我让路?”  相似文献   

3.
制定自己的目标有多重要?对学业有多重要?在《艾丽斯漫游奇景记》中,有一段艾丽斯与猫的对话很有寓意. 艾丽斯问:“能否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这里的哪条路?”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几处值得商榷,现逐一分析如下: 1.第4课《诗两首》中第二首《未选择的路》第一节第三行: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分析:“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本身就有“很久”的意思,所以前面的“久久”纯属多余、累赘,应删去;或者把“久久”改为“静静”。  相似文献   

5.
地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读罢《邓小平与他的事业》,我对“路”感触颇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因为这种深情,让他创造了历史,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冲破了多少人曾经认为不可逾越的陈规,开创了多少人从来不敢设想的先例。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在探索者的脚下一步步清晰起来,伸展开去。在深圳他说出了一句有关中国发展命运的名句: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为了这条改革开放的路,邓小平奉献了他全部的精力和才华。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势不可挡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真假难辨     
杜鲁克问:“走哪条路?”爱数王子一摇头:“没走过,不知道。”“还要问人。”杜鲁克看到吵吵闹闹地走来两个小孩,这两个小孩长得一模一样。杜鲁克好奇地问:“这俩小孩长得怎么这么像?”两个小孩同声回答:“多新鲜哪!我们是双胞胎。”一个小孩指着另一个小孩说:“他讨厌!他总说假话,一句真话都没有!”另一个指着这个小孩反击:“他更讨厌!他总说真话,一句假话也没说过!”爱数王子下了马,走过去问:“请问,去爱数王国应该走哪条路?”一个往左一指:“走左边这条路。”一个往右一指:“走右边这条路。”爱数王子又问:“你们俩谁说真话?”两个小孩围着王子转了3圈,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说的是真话!”  相似文献   

7.
路的记忆     
<正>世界上有很多条路,每一条路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人"。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唐三藏为了取得真经,可谓是翻山越岭、历经重重困难,所以它的主题曲就叫《敢问路在何方》。我曾经天真地想:"为什么没有一条可以直接通往西天的道路呢?"现在,我渐渐明白:世上没有平坦的路,几代人不懈地"愚公移山",才使小路变大路,沙土路变成水泥路。  相似文献   

8.
空空如也     
读尼采的《快乐的科学》,它的一节引发我的思考,大意是:扎拉图斯特拉索居山上多年,以孤独和思考为乐,有一天忽然改变了主意。那是朝霞满天的时分,他为伟大的太阳假设了两重厌倦:第一重,“若是你的光辉不照临人们,你又有何幸福可言呢”?第二重,十年来,“倘若没有我,没有我的鹰和蛇,你大概早就厌倦你的光辉和你来我处的这条路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近年来,我们奔着这目标,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0.
1927年7月.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园写下了名散《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话:“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因为提到了“树上的蝉声”,便引发了“月夜有无蝉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童话情境 案例1:“老师,我还想知道小猴到底选的是哪条路?” (二年级“线段”)课始,教师放映了一段非常生动的动画:在小猴玩耍的地方和它家之间有两条路,一条是线段,另一条是曲线。如果你是它,会选哪条离家最近的路呢?学生们开心地看着,异口同声地答道:“直的”。  相似文献   

12.
读钱英球的诗,我注意到在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诗的意象:驼铃。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驼铃集》,诗集《爱的晨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卷首第一辑,题名《心中的驼铃》。他常以沙漠中不知疲倦地跋涉的骆驼自况:“我是一峰骆驼,/清晨上路便在沙漠中跋涉,/叮咚的驼铃,/奏起我生活之歌。∥驼峰是我不落的帆,/鼓满日月星辰,驶过岁月的浪波,/永远走着一条没有路的路,/我的足迹是荒漠上的第一代花朵。”(《我是一峰骆驼》)我们这位在黑土地上养育的南国诗人,憨厚、朴实、情感内向。1949年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13.
爱的细节     
有一次.我在街上走着。天忽然下起了雨。因为没有带伞.只好在路边等雨停下来。突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沈老师!”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儿,看上去像一年级的学生.但我似乎不认识他。我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你好啊!”我笑着说。他看了看我,问:“老师.您没有带伞吗?我的给您!”说完,硬是把伞往我手里一塞.转身跑进雨里。我朝他喊:“回来,你会淋湿的。”他跑到路对面。向我甩着手说:“老师,您用吧,我家很近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好把伞还你啊!”  相似文献   

14.
崔敏 《今日教育》2005,(4):37-37
《读者》上有样一个故事:暴风雨后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这时他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海滩上不断地捡小鱼扔回大海。良久.他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那你还在扔.准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那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小男孩充满童真的说道.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先来看看鲁迅先生的名作《故乡》最后一段:我在蒙咙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相似文献   

16.
1.病例。师:这次作文是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有些同学的题目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我最受感动的一件事》。这些题目老套,没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课件出示:题目要有个性。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17.
雪夜,柔美的月光洒在一条笔直修长的路上。这条路把人带到很远的地方。下雪天冷,生怕日显苍老的父亲站在寒冷的风雪中张望,所以这次回家没有告诉父亲。只打了个电话给母亲。还特别叮嘱她不要告知父亲。从长途车上下来,习惯地看看远处的村口,还是站着个饱经风霜的人——我的父亲。夜幕下,他不断地跺着脚,向这边张望。我埋怨司机车子开得太慢。“爸,我回来了!”我充满歉意。“嗯!”父亲没有多说,领着我走上这条熟悉的长长的雪路。像十多年前一样,路中间的雪已经被踩踏过,露出了潮湿泥土特有的深黑色。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狭而长的夹了豆沙的白糕。“天黑,路滑,跟着我走!”父亲仍然甩给我这句话。脑子拒绝作出反应,但嘴巴抢了先:“哦。”  相似文献   

18.
最早与子路“接触”是上中学的时候,《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的形象很长时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当时老师说,子路这个人太容易冲动、太不谦虚,这才被孔子着实地“哂”了一“哂”。所以,在较为认真地通读《论语》之前,我对子路是颇无好感的。  相似文献   

19.
文题实录 路,无处不在。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里有“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句子。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鲁迅先生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相似文献   

20.
《迷途笛音》这篇译文写的是“我”,一个6岁的小男孩到野外游玩时,在一个采石场里迷了路?一个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人发现了,没有直接去把“我”领出来,而是坐在树桩上旁若无人地吹起了柳笛,让“我”循声找到正途.看到“我”出来了.“乡巴佬”若无其事地说:“你好,小家伙.看天气多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我”怯生生地点点头,说要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