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秀丽 《江西教育》2001,(10):44-44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课外时间依然只是完成单一的书面作业,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质这项复杂的劳动在课后变得如此简单、乏味,这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呢因此,我认为在热热闹闹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妨也腾…  相似文献   

2.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课外时间依然只是完成单一的书面作业,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就小学生的语文作业现状而言.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机械重复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创新学习下的小学生语文作业.必须突破目前依然固守着的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目标,改进作业形式,拓展作业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精神。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创新小学的语文作业.可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梁海燕 《广西教育》2007,(9A):29-29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的作业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浦菲 《海南教育》2014,(2):76-77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作业形式略显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年累月一成不变,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教师职业疲劳,最终影响语文学习的成效。与学生、老师朝夕相处的"作业设计"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测和延伸,应该体现其多样化的特点,多方位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展示学习过程性。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有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教师应把多元智能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设计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能。  相似文献   

7.
王维 《甘肃教育》2013,(23):69-69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作批改,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批改的方向。作批改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的作教学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改,尽管教师为批改作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质上是一个思维的问题。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思维的统一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中学生应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思维的兴趣,并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我认为,这个观点对中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课外时间依然只是完成单一的书面作业,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质这项复杂的劳动在课后变得如此简单、乏味,这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呢?对此,我认为在热热闹闹进行第二轮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妨也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产生情感,  相似文献   

13.
杨玲 《农村教育》2004,(7):55-55
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承载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特别强凋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主动地学,教师须引导学生:问题自己去揭示,知识自己去探索,规律自己去归纳,效果自己去评价。这一要求成了我语文教学的指南针。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常使课堂精彩纷呈,一次又一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首先,学校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而不是禁钢学生的“囚室”,学校应为各利t学生提供成长的环境。按“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没有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在是聪明与否,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为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教育者应为学生创没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而不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发展为指向的、单一的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现在已成为课堂上,尤其是优质课大赛中最时尚的课堂用语。在读课之前,老师常说:“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常说:“用你们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是很美好的,它可以展示学生多元的思维,独有的才情,有个性的见解。可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有哪些,可以怎样展现,这  相似文献   

17.
在谈到对厌学生的转化时,苏霍姆林斯基曾谆谆教导自己的同事:“我们要像害怕火灾一样害怕学生的智力劳动一无所获!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要有那么两三个月看不到自己智力劳动的效果,他就会失去学习的愿望。”如此,那么两年,五年呢?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既有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特征的智力素养,也有情感态度、兴趣感受、审美情趣、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相融合的非智力素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活动是智力素养与非智力素养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素养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活动中起着推动、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不竭之源和无尽动力。鉴于此,是否注重并努力开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素养,既是当前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现实需要,更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一、超前意识 而对厚厚的《语文渎本》,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不同程度的困惑:各门功课的学习都非常紧张.我拿什么时间来安排语文的课外阅读?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是学生能否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阅读计划,并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进行课外阅读的问题。这就须要教师在学期教学计划中有阅读指导的超前性意识,即在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