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做的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  相似文献   

2.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所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抓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效率就低.那么,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效果更好呢?  相似文献   

3.
预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盲生通过课前的摸索、动脑、自己理解而自主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在提倡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笔者也深有体会,凡是课前进行了充分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课前预习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郭艳杰 《语文天地》2011,(22):42-43
有些学生数理化呱呱叫,语文却很难及格。这种现象属于"学不会",其根本原因却是"不会学"。要想让学生学会语文,必须培养学生"会学"语文。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没有好的成绩,这在语文学科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必须通过有效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认真精神  相似文献   

6.
学习贵在"早",鲁迅先生就是一个爱读书、博读书与"早"读书的人,他强调读书要四到,以便调动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可是,笔者曾经有项"你最喜欢的学科"的学生调查,没想到语文学科落个倒数第二的结局。本来应该是最生动、最优美的基础课程,学生怎么会如此反感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我想在语文学习中一定存在"黑洞"。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由此导致语文学习的低效。在此,我想就语文学习的预习环节,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笔者以为,语文学习时预习的"黑洞"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在高职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采用"读、思、疑、问、解"五步阅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真预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以实现学生会学习为最终目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预习,从而真正收到预习的实效?一、依据教材特点,明确预习目标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预习收到实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有了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才能合理地分配时间,及时调整,有效预习。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强调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到了执行层面,却往往出现两种偏差。一是过度倾向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导致在“人文性”的海洋中浮沉,慢慢淡化了语文学科的另一核心——“工具性”。二是虽注重了知识与技能,但把握不准尺度,偶然性、随意性较强,也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效度。事实上,没有过程的合理展开,就没有方法的科学呈现,而没有方法的科学呈现,学生就无法借鉴、运用,也就无法准确、深刻、全面地阅读文本,人文性也自然大打折扣,并且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小学语文预习现状尽管小学语文教师都尽心尽力地去教学生,尽管反复强调了语文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学生的预习效果仍不理想,语文能力的提升也不明显。冷静思考,分析得出,学生没有真正把预习作为自身学习的需要,作为自觉学习的行为是主要原因,其中又包括了以下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以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过程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自主学习旨在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经过积极实践,笔者把"读、查、问、写"确立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四大法宝。一、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  相似文献   

12.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最直接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能为初入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然而,汉语拼音的学习内容多而且枯燥,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单调乏味、难于理解、难于认记。许多教师为这部分的教学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张田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这更明确地将学生的主体性做了定位,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积累词汇、激发情感、启迪思维,获取语文多方面的知识,促使知能转化,从而提高语文素质。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学生阅读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自1959年建国以来,便实行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之后,英语逐渐成为第一语文,华文教学成为第二语文.①本文所说的新加坡中学华文新教材,特指由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部根据《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编写的课本. 《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对教材提出以下要求: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益;完善能力等级体系,与小学华文课程相衔接;充分利用华文资源,注重华文实用功能;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开发不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更多关注学习方法的转变。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中,对学生课堂学法涉及较多,而对课外学习方法关注不足,即使谈及也只囿于课外"阅读"。下面笔者略谈课外转变学生学法的实践和感受,抛砖引玉。一、以"专题学习"化解课外学习的无序  相似文献   

16.
走进小学教室,我们会看到墙上挂着的课程表上语文课程的设置:阅读课、说话课、作文课、写字课等,尽管在课堂中老师也注意了教学资源的综合,但仍是以分项训练为主的教学途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生活在农村,从教近30年,一直担任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引导学生批注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规律学习法”“规律学习法”也就是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共同点总结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不少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识字教学,要么是把相关的词语安排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有意无意中了解了实物的规律;要么把一些有联系的汉字安排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字造字的巧妙,从而使学生们联系这些巧妙的文字规律去记忆、去使用。教师指导学生们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这些语文的规律,会将这种语文规律运用于类似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就是运用了“规律学习法”进行语文学习。掌…  相似文献   

19.
中年级在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别从单元编排、课文选编、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等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把握好全册教材、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各项语文活动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